第一章文献综述
1.1合作学习的概念与要素
迄今为止,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对合作学习有不同的定义。我国学者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2001,11-12) 一书中对不同研究者给出的定义做了综述:美国斯莱文(R. E. Slavin)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并根据小组的总体成绩来获取奖励或得到认可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D.W. Johnson & R.T. Johnson )将合作学习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小组的形式,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其他组员的学习”。美国教育学家嘎斯基(T. R. Guskey)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为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和互助的教学活动”。除列举了上述对合作学习的各种不同定义外,王坦也阐述了自己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的形式,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性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团队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于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阐述,但都普遍认为合作学习主要有四个核心要素,即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合作教学的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性来促进学习、小组组员间的积极互赖及以整个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共同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
1.2合作学习的模式
虽然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的定义和称谓不同,实践中具体的操作形式也各异,但形成了一些主要的合作学习模式。国外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分为正式的合作学习、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和合作性基层团体。正式的合作学习的组织方式主要有斯莱文提出的小组分层计分法和小组活动比赛法、小组促进法、合作性读写一体化法、阿伦森提出的吉格索法、沙兰提出的团体调查法、约翰逊提出的共同学习法和小组教学法、FIC模式、结构方法模式等。这些模式都试图将学习小组置于某种合作程序中,使学生在积极的相互交往中增进智力和社会性的发展,但它们采取了不同的途径和手段以确保学生协同活动顺利进行,从而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正式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固定、组员间的关系持续、小组任务明确。密友(同伴)阅读法、对话记录法、读书会、思考(同伴)交流法等形式的合作学习是非正式的合作学习。其持续时间短,也许只有几分钟。合作性基层团体指合作基层小组。小组由不同性质的成员组成,代表学校里不同性别、能力、文化背景甚至种族的群体。小组成员间的关系持续时间更长。国内研究合作学习的时间不长,主要有分层-合作学习模式、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建构-合作学习模式、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五种模式。分层-合作学习模式是以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为操作基础,以小组协作为形式进行分层指导,相互协作以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互助-合作学习模式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建构-合作学习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为主要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将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探索的特征与合作学习中学生积极亙动的优点相结合的合作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是新课标倡导的、偏重于从学生学法角度提出的学习方式。“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所借鉴的正是这一模式。
……………
第二章“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
2. 1 “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的提出
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宗旨,體陵一中引导、鼓励教师进行与合作学习冇关的理论学习,并从2008年幵始,分批、多次派教师前往昌乐二中进行实地观摩考察。在借鉴昌乐二中“271”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小结、目标检测”“五环节”教学模式,并坚持整体把握、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核心理念,将系列教学改革和管理制度转化为教学常规。2011年,在借鉴了崔允都教授“课堂观察”成果的基础上,本着建构新校木教研模式的宗旨,醋陵一中将“五环节”教学模式转化为“五要素”教学模式,并于2012年_报了湖南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五元四驱”高效课堂研究》课题。“五元”即“五元程式操作系统”,指构成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小结与目标检测等五个教学程式要素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灵活运用所构成的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操作系统。“四驱”即“四轮驱动动力系统”,指学生“内驱力”、教师“诱导力”、文化“感召力”和资源“融铸力”所形成的推动高效课堂学习共同体自主运行的“四轮驱动”动力系统。“五元四驱”高效课堂是指师生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幸福生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愿景,创立以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主体”发展与教师“育人能力”与“专业素养”的“主导”提高为双轨的“双赢”课堂运行机制,在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预设生成的课程、课堂立体化、层递化、个性化学习目标系统的引领下,充分发挥四轮驱动动力系统、五元程式操作系统和质量评价系统的作用,共同营建的自主自由、和谐共生、乐学悦教、教学相长的高效率课堂。
…………
2.2 “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的概念
“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是基于醴陵一中湖南省“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五元四驱”高效课堂研究》提出的一种新型合作学习模式,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更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高效课堂得以实现的核心。本文将“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定义为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评小结与目标检测等五个教学程式为核心的,由学生“内驱力”、教师“诱导力”、文化“感召力”和资源“融铸力”动力系统驱动的提高课堂效率的合作学习模式。“五元”程式操作系统和“四驱”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五元”程式操作过程中科学的评价系统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主要诱因之一,难度合理、形式新颖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的设计及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是彰显教师“诱导力”的途径,教师对教学内容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召唤力和凝聚力的发掘是发挥文化“感召力”的手段,小组成员课堂内、外合作学习过程中生成资源的相五影响是资源“融铸力”的体现。而“四驱”动力系统又反作用于“五元”程式操作系统,是“五元”教学程式得以顺利、高质量实施的保障。
……………
第三章教学案例 .........35
3.1阅读前........ 35
3.2阅读中........ 40
3.2.1呈现学习目标........40
3.2.2自主学习........ 41
3.2.3合作探究........42
3.2.4展示交流 ........44
3.2.5点评小结........ 45
3.2.6目标检测 ........45
3.3阅读后........45
3.3.1任务的设计 ........46
3.3.2时间的安排........ 47
3.3.3成果的处理........ 48
第四章实验研究........ 51
4.1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 51
4.2研究的对象 ........52
4.3数据的釆集 ........53
4.4实验步骤........ 53
4.5主要的研究结论........ 77
4.6研究存在的问题........ 78
第四章实验研究
4.1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
阅读能力是听、说、写的基础,而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方式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为改变以知识讲练为主的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寻找以学生为中心的、更科学、更有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本文作者结合英语阅读教学及授课班级学生的特点,以“五元四驱”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于2012年9月-2013年元月对“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其中阅读前的合作学习是围绕预习任务展开的,而且是在课堂外进行的,所以,对这个学习阶段合作学习的研究很不好控制,也很难获取准确数据。因此,并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从预习任务对阅读效果的影响来看,这一阶段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
结论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实验、反思,本文作者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研究,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我国课程改革的聚焦点,就是学生怎样学会学习。“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明显优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模式。该模式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深入思考批判,锤炼学生坚忍执著的学业专注力,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既有助于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习得。教师从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课堂气氛和谐、平等、积极、热烈。对“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初步探究,本文作者发现,学生增加了英语阅读的兴趣,增强了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降低了阅读焦虑感,提高了阅读能力。一个学期来的“五元四驱”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的对比实验中,本文作者倍感艰辛,且有些许惶恐。所幸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稍感欣慰。本文作者觉得实验过程中集体备课很重要,集体的智慧可以让你少走很多的弯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合作学习,教师自己先要团结一致、通力合作,这样才能正确定位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从而做出精良、实用的学案。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