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感营造策略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6333 论文编号:sb2024081110592752652 日期:2024-08-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本研究以笔者亲身参与的书圣故里核心区块规划及单体设计为支撑,提出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感的营造策略,以期通过营造和强化场所感使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真正可阅读、可记忆、可体验、可活化、可再生。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1.1 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下半场”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开发的大规模实施已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断改善。城镇化进程持续发展的同时,城市更新也在不断进行。然而,随着增量扩张模式的结束和存量更新模式的开展,人们开始探索城市更新的新内涵。在这个时代的主题中,以人为本和促进高品质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城市更新不能仅仅注重开发,而应该正视过去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积累的城市环境基本特征。城市应该被看作一个复杂的、有机的生命体,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来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未来[1]。
1.1.1.2 存量更新阶段的历史街区更新
“十四五”规划指出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杜绝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2]。近年来,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问题一直是城市更新中的一个复杂难题。政府和社会对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反对大规模拆除和重建历史街区已成为社会共识。然而,如何在保护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并保护相关人员的利益,这些问题都使得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寻找保护模式的更新和保护体系的突破已成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的重点[3]。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针对历史街区记忆点不足、体验性不足、场所感不足这一现象,文章以绍兴市书圣故里历史街区为例,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得出书圣故里场所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李克特量表法,直观分析书圣故里使用者对于影响因素的感知程度以及存在的现状问题。最后以影响因素为导向,以使用者为核心,以笔者亲身参与的书圣故里核心区块规划及单体设计为支撑,提出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感的营造策略,以期通过营造和强化场所感使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真正可阅读、可记忆、可体验、可活化、可再生。
1.2.2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对于地域文化的认同性不断加强,“场所感”这一针对个体化身体感知的概念不断出现在众多建筑师和理论家的著作和宣言中,对其的理论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本文立足前人的研究,通过引入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及环境心理学理论、城市设计理论、文化生态理论和空间叙事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对于场所感的理论研究。
(2) 实践意义
除了法定的历史城镇和历史街区以外,今天的人们关注更加广义的遗产保护,如非法定的历史城区、街区、既有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和公共空间的场所感营造等[7]。通过对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概况、保护历程和研究现状较为细致地梳理和解读,结合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不仅可以为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也服务于迫在眉睫的传统精神延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区发展振兴。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案例研究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场所理论
场所,是指由特定的人与事物所占有的环境空间,具有特定的意义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理想环境的需要[47]。可以从“场所性”和“场所感”两个方面对场所进行评价:一个是客观评价——场所性,一个是主观感受——场所感,场所感是场所性的体验,提高场所性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场所感,进而促进使用者交流、互动,激发记忆与情感,提高社会凝聚力[48]。Jones等(2005)就曾提出用场所性和场所感来区分地方特征以及人的依恋情节[49]。场所理论以人与场所之间的关系作为基本的讨论对象,以场所性的建构和场所感的营造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为研究核心[50]。
2.1.1.1 场所性
场所性是指受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文化环境及其他分化机制的影响,一个地方区别于另外一个地方的地域差异性。在场所理论体系中,“场所性建构”是指通过各种策略——地方文脉挖掘、地方资源强化、地方遗产保护等方式,提升城市空间特色的过程[51]。
2.1.1.2 场所感
场所感是一个人与所处的环境之间存在的一种反馈机制。人们通过情感、价值和记忆等与他们所处的空间产生互动的情感联系,而这种情感联系进而会衍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联系的本质就是场所感[11]。每个地方都具有独特的场所感,就算对于同一个地方,由于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认知、喜好、经历和习惯等因素,产生的场所感也会各异。为了能够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丰富的可体验性和可感受性,场所应该具备多重属性[12]。在场所理论体系中,“场所感营造”是指通过各种策略,强化人对于环境的感知,以更好地辨识场所性的要素构成,从而产生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
......................
2.2 国内外优秀案例研究
2.2.1 社会可持续视角下的保护更新策略——以法国图尔历史街区为例
2.2.1.1 法国图尔历史街区概况
法国图尔历史街区是法国城市图尔中心的一个古老街区,包括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如古老的教堂、城门、市政厅和城堡。这个地区于1965年被列为历史遗迹,是法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地区之一。
20世纪末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图尔历史街区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和文化保护问题。许多建筑物的老化和损坏,导致城市景观的破坏和文化遗产的流失。为了保护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城市景观,法国政府和图尔市政府联合启动了一系列保护更新工程,制定了新一版《图尔保护区保护与价值重现规划》(下文简称为《规划》),其社会可持续视角下的保护更新策略对于国内历史街区的场所感营造具有借鉴意义[67]。
2.2.1.2 法国图尔历史街区场所感营造策略研究
(1) 全球化进程中地方身份的打造
① 引导地方身份塑造
卢瓦尔河这条母亲河在塑造城市身份和空间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强调,《规划》和管理准则指导了沿河关键公共空间节点的发展。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

..................................
第3章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现状研究 .................................. 34
3.1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性解读 .............................. 34
3.1.1 稽山鉴水的自然地理环境 ................................ 34
3.1.2 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环境 .................................... 35
第4章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感影响因素研究 ....................... 50
4.1 研究步骤 ................................... 50
4.2 深度访谈——质性研究........................... 51
第5章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感营造策略研究 ........................ 72
5.1 加强主体性——多元主体的参与与共建 ................ 72
5.1.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72
5.1.2 构建多方合作体系 ................................... 73 
第5章 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感营造策略研究
5.1 加强主体性——多元主体的参与与共建
不同人具有不同的认知、喜好、经历和习惯,产生的场所感也会各异。结合前期的实地调研、中期的深度访谈和后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主体性是书圣故里场所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加强主体性的感知,笔者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多方合作体系、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与共建营造书圣故里场所感。
5.1.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前期的案例学习过程中,笔者提出荷兰约丹历史街区多方参与、渐替更新的保护更新模式与南京小西湖历史街区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模式相类似,二者共同提出了多元主体参与与共建的重要性。在营造书圣故里的场所感过程中,可以参考约旦历史街区政府的行政干预职能,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对街区进行“强硬保护”,而不是将其承包给地产开发商,以避免过度商业化,从而保持其历史文化价值。
事实上,2019年绍兴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公室正式成立,作为绍兴市政府派出机构,专门承担该市名城委部署的关于古城保护利用重大政策措施研究、规划编制协调、监督资金使用等职能。这也是绍兴古城保护历史上第一次通过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统筹相关部门、打通体制壁垒,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筑论文参考
建筑论文参考

........................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结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下半场”,新时期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应从为国家崛起、区域竞争和建设城市标志服务,更多地转向对市民生活的关注,城市设计的核心价值应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转变。因此,对于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感营造策略的研究,将历史街区的使用者的需求和环境感受作为研究重点,捕捉历史街区物质环境特征与公众感知之间的复杂联系,建立对历史街区直观感性的认识,直接面向场所品质和氛围的提升,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绍兴市书圣故里历史街区为例,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得出书圣故里场所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定量研究方法,结合李克特量表法,直观分析书圣故里使用者对于影响因素的感知程度以及存在的现状问题。最后以影响因素为导向,以使用者为核心,以笔者亲身参与的书圣故里核心区块规划及单体设计为支撑,提出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场所感的营造策略,以期通过营造和强化场所感使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真正可阅读、可记忆、可体验、可活化、可再生。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建筑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