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创新博士论文怎么写[写作必知]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670 论文编号:sb2022010810260342410 日期:2022-08-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药学创新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药学创新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药学创新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药学工作模式转变背景下我国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研究目的:在我国药学工作模式正在向临床药学工作转变的背景下,调查我国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现行模式与临床药学工作不适应之处。探讨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并借鉴美国与日本的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经验,提出我国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文献研究;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法;半结构深度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统计分析方法: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x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研究结果:(1)患者对临床药师服务总体满意率为61.84%。χ2检验筛选出17个因素对患者对临床药师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出7个因素是患者对临床药师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2)构建了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55个的临床药学本科培养目标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指标权重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是:职业素质目标0.3590、知识目标0.3128、能力目标0.3282。(3)调查结果显示,业界、学界与教育界对五年制的临床药学本科学制的认可率较高。(4)通过调查找出业界、学界与教育界在课程体系各方面看法的异同点,以临床药学工作实践为基准,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提出相应的对策。(5)对我国临床药学师资队伍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专业教师较少参与临床工作,教学与临床工作实际出现脱节。研究结论:(1)对临床药学的需求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找出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临床药师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找出临床药师有待改善方面,以此作为临床药学教育改革的实践指向。(2)明确了我国临床药学本科培养目标指标体系中的具体培养要求。(3)建议我国临床药学本科的学制设置为五年,比较符合中国特色的临床药学教育需求。(4)高校应注意选择课程科口,调整课程科口的学时、安排顺序与内容安排。重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丰富教学实施手段,合理进行教学评价,使课程体系能满足临床药学工作的实际需要。(5)制定让教师合理地参与临床药学工作的运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以便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6)提出其余几项模式构建设想:开展生命教育;注意培养临床药师的胜任力品质;在临床药学教育中引入服务性学习;对临床药学生、临床医学生与护生进行团队培养教育等。(7)指出了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加强教育界与业界的互动交流;将相关课程模块化;改进教学管理制度等。创新与不足:本研究从业界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了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指标体系;对业界、教育界、学界三方进行实证研究,确定临床药学教育中的问题;提出以下设想:在临床药学教育中引入服务性学习,对临床药学生、临床医学生与护生进行团队培养教育,课程模块化以解决学科内容多而学时少的矛盾等,有较大的实践价值。模式的构建因经费或时间及内容所限,没有构建成为定量的数学模型,是本研究之不足,也是本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研究内容
资料来源
1 资料来源
2 研究方法
3 技术路线
第一章 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
1.1 世界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变
1.2 我国药学工作的开展情况
第二章 临床药学工作的需求调查
2.1 患者对临床药学工作的需求调查
2.2 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学工作的需求调查
第三章 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3.1 培养目标简述
3.2 我国临床药学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
3.3 临床药学本科培养目标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临床药学本科学制设置
4.1 学制的内涵、性质、类型及发展
4.2 我国现代学制的发展及改革
4.3 我国目前的临床药学专业(方向)的学制设置现状
4.4 临床药学专业学制设置的意见调查
第五章 临床药学本科课程体系的调查(一)
5.1 课程、课程设置的内涵
5.2 课程选择的标准
5.3 临床药学本科课程科目学时安排的现状
5.4 临床药学本科课程科目的需求程度的调查
5.5 临床药学本科课程科目的需求类型的调查
第六章 临床药学本科课程体系的调查(二)
6.1 课程结构的内涵
6.2 临床药学本科课程结构的调查
6.3 临床药学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的调查
第七章 临床药学本科课程体系的调查(三)
7.1 课程实施与教学质量评价的内涵
7.2 临床药学课程实施的调查
7.3 临床药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调查
第八章 临床药学师资队伍相关情况的调查
8.1 教师的内涵与历史发展
8.2 临床药学专业师资队伍相关情况的调查
第九章 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现途径
9.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类型
9.2 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9.3 临床药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及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二 关于临床药师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
附件三 临床药师工作有待改善方面的调查问卷
附件四 药学工作模式转变背景下的临床药学专业(方向)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调查表(一)
附件五 药学工作模式转变背景下的临床药学专业(方向)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调查表(二)
附件六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一)
附件七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教育情况的调查问卷(二)
附件八 临床药学与临床药学教育
参考文献
[1]教师的身份变迁与教师教育演变——兼论我国教师教育走向[J]. 张学敏,张翔.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2]论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及其教育思想[J]. 王双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01)
[3]临床药师工作模式探讨[J]. 李颖,蔡伟,邹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11)
[4]构建地方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思考[J]. 徐勤,唐爱莲,秦雪莲,杨新平. 西北医学教育. 2009(02)
[5]独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 梁仕云,黄婧,莫锋,李文波,李建国,朱复谦,蔡世英,黄德勋.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6]加强教学管理,推动药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张锋,简德明,韩世新,李萍,曾永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9(01)
[7]药学教育应加强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J]. 周琼,夏笔军,谢爱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09(02)
[8]中法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比较[J]. 袁月梅,姚美村,罗春桥. 药学教育. 2008(05)
[9]美国药师培养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 程红霞,黄泰康,常精华. 中国药师. 2008(10)
[10]日本6年制药学教育的实习模式及特点[J]. 林以宁,马世平. 药学教育. 2008(04)
药学创新博士论文怎么写
药学创新博士论文怎么写
药学创新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上市品种“康复新液”的药学再评价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是常见病、多发病,积极防治尤为重要。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ana (L.)提取制成的单方制剂,临床上通过口服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本文基于古代本草知识,从临床有效性出发,围绕康复新液生产工艺内外物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效差异、工艺内药效物质基础及相关机理、质量评价,多方面、多学科结合、多层次开展上市品种“康复新液”药学再评价的系统研究,以期为康复新液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其“二次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工艺再评价以实际生产工艺为核心,采用药效(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与水浸应激型胃溃疡模型)和化学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康复新液现有工艺的科学合理性进行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工艺除去特殊腥臭气味的油脂不仅无防治消化性溃疡作用,反而加重溃疡的程度;工艺外未被提取出的粗多糖及蛋白质也未显示出抗消化性溃疡的活性;抗消化性溃疡活性成分仍集中于康复新液。从而初步阐明康复新液原料美洲大蠊发挥抗消化性溃疡的活性物质与油脂、多糖、大分子量的蛋白质无关,现有康复新液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2、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的成分分析与药效评价根据康复新液中间体成分疏水性强弱的不同,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制得水洗脱物、25%乙醇洗脱物、50%乙醇洗脱物及75%乙醇洗脱物四个部位,结合化学与药效(水应激型胃溃疡模型)实验对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进行活性追踪及成分分析。结果:康复新液中间体经分离后,水洗脱物不仅未发挥防治消化性溃疡作用,反而加重溃疡的程度,提示水洗脱物中的氨基酸类、糖类、复合核苷碱基类成分及表皮生长因子与抗消化性溃疡作用关系不大;25%乙醇洗脱物有防治消化性溃疡趋势;50%乙醇洗脱物有较好的防治溃疡作用;75%乙醇洗脱物防治溃疡的药效最显著,且药效较纯化之前更佳,表明康复新液抗消化性溃疡的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75%乙醇洗脱物中,且多肽类成分纯度高达90%,从而提示康复新液抗消化性溃疡作用主要与多肽类成分有关。3、药效机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s). H+/K+-ATP酶、前列腺素(PGE2)、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数量,探索康复新液及各洗脱物抗溃疡作用的机制。结果:在应激性溃疡中,HSPs及EGF未体现保护胃组织作用。水洗脱物不仅不能抗溃疡作用,反而增加溃疡面的形成并有炎症发生,与未能抑制H+/K+-ATP酶活性并刺激PGE2炎症介质的释放有关。康复新液抗溃疡作用是通过抑制5-HT、NE的释放及H+/K+-ATP酶活性并通过抑制PGE2的合成有关;25%乙醇洗脱物有抗溃疡作用趋势,与其能够抑制5-HT、NE等有关;50%乙醇洗脱物抗溃疡效果较稳定,与其能够抑制5-HT、NE分泌及对PGE2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有关;75%乙醇洗脱物抗溃疡作用最为显著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除了与该部位能够抑制5-HT、NE的分泌有关外,更与其能够显著抑制H+/K+-ATP酶活性而抑制胃酸分泌,及抑制PGE2的合成减少炎症发生和促进DA含量升高等综合因素发挥明显的抗溃疡作用。同时各洗脱物抗溃疡的药效研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4、康复新液中间体75%乙醇洗脱物的成分结构鉴定研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75%乙醇洗脱物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提示除油脂是康复新液生产过程及制备75%乙醇洗脱物的关键环节,除油脂不完全,将会残留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棕榈酸;同时大孔树脂中的有毒物质未残留于75%乙醇洗脱物中,可安全使用。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75%乙醇洗脱物肽类成分的分子量,结果分子量分布在500-3300之间,m/z520.34响应最高为主要物质,另外还存在m/z1348.7432,m/Z1943.0382等多种含量较少的多肽成分。5、康复新液及其原料药材的质量再评价模式采用HPLC方法,建立了前处理简单、信息量丰富的康复新液及原料药美洲大蠊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对约材、制剂进行整体性评价,结果:来源于科伦药业及荷花池市场的美洲大蠊约材与云南各基地生产美洲大蠊药材指纹图谱有一定差异;美洲大蠊约材与黑胸大蠊的特征峰有差异,可作为鉴别依据;A药业生产的10批康复新液除个别批号外,其他均较为均一、稳定。在建立药材及制剂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结合药效研究结果,将具有加重溃疡的水洗脱物的指纹图谱与10批美洲大蠊药材及康复新液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水洗脱物与药材及制剂共有峰,将这些共有峰剔除后再次对药材及制剂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共有峰的聚类分析,并以本文研究所用具有抗溃疡作用的科伦药业美洲大蠊药材及批号为M1204122康复新液为参照。结果显示,荷花池美洲大蠊单独归为一类,科伦药业美洲大蠊与云南各基地的药材归为一类,提示除来源于荷花池美洲大蠊药材外,其他药材在抗溃疡方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0批A药业生产的康复新液虽归为2类,但批号为M1204122康复新液与其他批次间的相似度及相关系数非常高,表明A药业生产的康复新液抗溃疡作用较为稳定。采用电导率、表面张力、渗透压、粘度等参数对康复新液进行测定,从物理性质角度对康复新液进行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康复新液的质量也较为稳定。综上所述,康复新液抗消化性溃疡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已较为明确,探讨了基于剔除无效部位成分峰的指纹图谱评价模式及理化参数表征的质量再评价模式,为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康复新液现有生产工艺具一定合理性且具有上升空间,对消化性溃疡的防治作用也可显著提升。为此,我们建议,在康复新液生产或二次开发过程中,尽可能除去油脂并监测棕榈酸的含量、并富集多肽类成分以充分保证临床的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立题目的
2 立题依据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概况
3.1.1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发展
3.1.2 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必要性
3.2 康复新液的研究概况
3.2.1 化学成分
3.2.2 药理作用
3.2.3 质量评价
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案
第一章 蟑螂的本草概况
1 名称考证
2 品种考证
3 采收加工考证
4 炮制方法考证
5 药用部位考证
6 性味归经考证
7 功效考证
8 有毒、无毒
9 入药方法及其剂型考证
10 配伍、禁忌
11 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康复新液制备工艺再评价研究
第一节 康复新液原料美洲大蠊药材检查
第二节 康复新液工艺内、外各提取物的成分分析
1 工艺内、外各提取物制备工艺流程
2 工艺外提取物油脂A的GC-MS分析
2.1 分析条件
2.2 样品的制备
2.3 结果
2.4 结论与讨论
3 工艺内提取物B主要大类成分定性鉴别
4 工艺外提取物C中主要大类成分的定性鉴别
5 提取物B、C的蛋白类成分分子量分布情况
第三节 康复新液工艺内、外各提取物抗急性胃溃疡的药效学实验
1 康复新液工艺内、外各提取物抗幽门结扎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学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1.4 指标检测及方法
1.5 实验结果
1.5.1 造模后动物的一般体征
1.5.2 胃组织表观观察
1.5.3 各实验组大鼠胃溃疡抑制率比较
1.5.4 各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的观察
1.5.5 各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病理损伤指数比较
2 康复新液工艺内、外各提取物对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学实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指标检测及方法
2.4 实验结果
2.4.1 胃组织表观观察
2.4.2 各实验组胃溃疡抑制率比较
2.4.3 各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病形态学比较
2.4.4 各实验组胃组织病理损伤指数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的成分分析与药效评价
第一节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康复新液中间体的初步研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康复新液中间体多肤的含量测定
2.2 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2.3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康复新液中间体预试验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的各大类成分分布情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的制备
2.2 各洗脱液糖类、多肽类成分的分布情况
2.2.1 各洗脱液糖类成分的分布
2.2.2 各洗脱液肽类成分的分布
2.2.3 各洗脱部位肽类纯度检测
2.3 各洗脱物中氨基酸类成分的分布情况
2.4 各洗脱物中肌苷等碱基类成分的分布情况
2.5 各洗脱物中尿嘧啶、次黄嘌呤、表皮生长因子、腺苷、肌苷的HPLC检测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部位对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实验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胃组织表观形态观察
3.2 各实验组大鼠胃溃疡抑制率比较
3.3 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比较
3.4 各实验组胃组织病理损伤指数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对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的机制
第一节 康复新液中问体各洗脱物抗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的药效验证实验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胃组织表观形态观察
3.2 各实验组大鼠胃溃疡抑制率比较
3.3 各实验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比较
3.4 各实验组胃组织病理损伤指数比较
3.5 各实验组脾脏指数比较
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各洗脱物抗水浸应激型大鼠胃溃疡作用机制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康复新液中间体75%乙醇洗脱物的成分结构鉴定研究
第一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75%乙醇洗脱物非极性小分子成分结构鉴定
1 分析条件
2 样品的制备
3 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康复新液中间体75%乙醇洗脱物肽类成分分子量的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第六章 美洲大蠊药材、康复新液制剂的质量再评价模式
第一节 康复新液原料药材美洲大蠊HPLC指纹图谱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美洲大蠊提取工艺的考察
2.2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 干扰试验
2.4 方法学考察
2.5 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解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基于剔除无效部位成分峰的药材、制剂HPLC指纹图谱质量再评价模式
1 剔除无效部位成分峰的美洲大蠊药材HPLC指纹图谱再评价模式
1.1 方法与结果
1.2 结论与讨论
2 剔除无效部位成分峰的康复新液HPLC指纹图谱再评价模式
2.1 方法与结果
2.2 讨论与结论
3 小结
第四节 康复新液的物理性质再评价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
讨论
特色与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兔心肌中次黄嘌呤纯化工艺的优化[J]. 宋艳,王智鼎,李岳飞,邱岚,姜秀梅,孙德军.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06)
[2]闪式与回流提取美洲大蠊总氨基酸的工艺比较[J]. 吴红梅,李晨晨,刘楠,周文杰,欧水平,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21)
[3]Ghrelin对棕榈酸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上TLR4/NF-κB信号通路活化的作用[J]. 李欣颖,刘石平,姚岚,肖扬,李卉,周智广.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09)
[4]HPLC法同时测定康复新液中尿嘧啶、次黄嘌呤及肌苷含量[J]. 张利,李惠. 中国药师. 2012(09)
[5]康复新液对小鼠噁唑酮结肠炎的疗效及其机制初探[J]. 苗政,钱家鸣,李景南,杨晓鸥,唐晓艳. 胃肠病学. 2012(08)
[6]半夏毒针晶的致炎作用研究[J]. 朱法根,史闰均,郁红礼,吴皓,陶文婷,宫乐. 中草药. 2012(04)
[7]蜚蠊的古今应用[J]. 萧庆慈,肖泓,刘昆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2(01)
[8]醋蛋多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稳定性研究[J]. 杨锋,陈锦屏,吴莉莉.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1)
[9]康复新液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 杨雯,王陆陆,向虹宇,李永杰,杜俊蓉. 华西药学杂志. 2011(06)
[10]护肤品配方中各因素对EGF生物活性的影响[J]. 李建华.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1(11)
药学创新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药学创新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药学创新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基于King’s达标理论药学服务沟通模型研究
【目的】随着医药科学的进步和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的处方数量和健康药品支出将呈指数性增长。不合理的用药每年导致了不必要的药物不良反应、快速增加的药物耐药性和数十亿巨额药物花费,因此亟待优化患者的药物使用。由于缺乏适当的理论框架模型和沟通需要的复杂性,药师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药患沟通如何影响患者结局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本探究提出以下研究目标:1、基于已有沟通模型构建适合于药师-患者沟通背景的沟通模型;2、开发评价药师-患者沟通模型的测量工具并验证模型有效性;3、提出针对于现阶段药患沟通薄弱环节的靶向干预策略。【方法】采用系统综述的方法搜集并筛选药学服务沟通模型的相关文章,根据Baxter和Braithwaite等人提出的人际沟通沟通理论(模型)的分类方式对纳入的药学服务沟通模型进行分类:以个体为中心(individually centered)、以交互为中心(interactioncentered)和以关系为中心(relationship-centered)视角对综述沟通模型进行分类。采用专家评分法根据Fawcett提出的理论模型评估框架(概念清晰度(conceptual clarity)、内容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 of content)、逻辑一致性(logical congruence)、模型抽象性(model abstract)和临床效用(clinical utility))对纳入沟通模型进行评估。采用名义小组法开发药学服务沟通过程的关键核心维度——共同目标设置(mutual goal setting,MGS)。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药学服务沟通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平行性分析和MAP检验确定保留的因子数量,根据因子载荷对问卷条目进行筛选;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测量模型的测量效度和区别效度进行评价并筛选条目,并评价测量模型的整体拟合度;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同时采用多组CFA模型来检验TGA沟通模型量表是否在不同组别对潜变量的测量具有不变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药师-患者沟通模型和患者结果指标之间的关系,考虑到个体的社会学特征可能对沟通过程产生影响,采用多因多果模型(Multiple Indictors,Multiple Causes,MIMIC)纳入个体层面的控制变;多组SEM模型探索控制变量和沟通模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不同分组测量模型是否具有不变性;(2)不同分组结构模型是否具有不变性;(3)不同分组特定路径系数或者协方差系数是否具有不变性;(4)不同分组潜在变量的平均数是否具有不变性。最后,基于模型实证研究结果和Bartholomew的干预映射(Intervention Mapping,IM)方法指导药学服务沟通干预的设计。【结果】药学服务沟通模型综述和评估:根据系统文献综述,总计纳入13个药师患者沟通模型。通过专家评分法的模型评估结果显示TGA模型在概念清晰度、内容全面性、逻辑一致性、模型抽象性和临床效用5个维度的标化得分均为最优,认为当前TGA模型为最适用于药学服务沟通模型。基于TGA模型构建药学服务沟通测量工具:通过名义小组技术完成MGS条目开发过程后最终确定纳入4个条目,纳入原始药学服务沟通条目池。问卷调查589名患者。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预期的沟通过程沟通过程的4因子模型(TLI=0.99,CFI=0.99,RMSEA=0.08)和患者满意度的单因子模型(TLI=0.99,CFI=0.99,RMSEA=0.07)具有良好的模型适配指数。多组CFA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药学服务沟通工具在在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慢性病分组、调研地点分组组别对潜变量的测量具有不变性。基于TGA药学服务沟通模型构建:启动和反应对识别问题有直接影响(β=0.21,p<0.001)。识别问题对共同目标设置有直接影响(β=0.47,p<0.001)。然后,共同目标设定直接影响探索实现目标的方式并达成共识(β=0.76,p<0.001)。探索实现目标的方式并达成共识直接影响患者满意度(β=0.42,p<0.001)。SEM模型显示良好的模型适配指数(TLI=0.99,CFI=0.99,RMSEA=0.06)。多因多果模型结果显示调查地点(β=0.479,p<0.001)和慢性病(β=0.199,p=0.020)是“识别问题”和“患者满意度”的显著预测因子。高等教育水平(β=-0.083,p=0.026;β=-0.119,p<0.001)与“共同目标设置”和“患者满意度”显着相关。年龄(β=-0.01,p=0.004)和性别(β=-0.173,p=0.031)与“启动因素和反应因素”有显着相关性。多组SEM结果显示不同调研地点、性别、慢性病分组人群TGA沟通模型四条路径均系数也均有显著意义,但是分组路径系数均不完全相同。药学服务沟通干预策略构建:基于模型实证结果和干预映射构建靶向药学服务沟通策略:(1)影响药学服务沟通的关键因素包括:知识、态度、技能和自我效能。(2)在提高药师与患者共同设置目标的沟通行为总体目标下,具体的绩效目标(Performance objectives,PO)包括:PO1药师与患者共同识别问题;OP2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PO3与患者讨论治疗方案信息;PO4在沟通过程中询问患者偏好(例如,用药途径是方便、是否能够报销);PO5与患者总结与反馈。结合沟通行为影响因素和绩效目标,相交叉形成行为改变目标矩阵;(3)并针对上一阶段的具体行为改变目标选择恰当的基本方法和实际策略;(4)基于选择的实践策略进行干预设计。【结论】系统文献综述和模型评估结果显示TGA模型为当前最适用于药学服务沟通模型,为下一步基于TGA模型构建和开发沟通模型工具,并验证基于TGA的药学服务沟通模型提供了研究基础。首先,基于TGA开发和修订的测量工具首次对药学服务沟通过程进行测量并验证,验证结果显示该修订后的沟通过程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工具也能为医学领域其他沟通过程的测量提供启示。其次,TGA模型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框架为指导药学服务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框架,模型结果定量化研究了基于TGA的药学服务沟通模型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结果显示:(1)共同设置目标和探索实现目标的方式并达成共识两个要素的关系最紧密(2)沟通过程与满意度直接相关。该研究发现与之前护理领域内TGA模型应用的结果一致。另一方面,TGA框架为卫生决策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例如,在医务人员和患者沟通过程要素中设计新的干预计划,改善患者沟通结局。本研究基于TGA理论模型,尤其以共同目标设置为核心,发展药师-患者沟通干预策略。IM虽然是一个耗时的过程,但却让我们能够捕捉到这种复杂性,并使我们能够开发出基于行为改变目标的干预途径,涵盖了通用和有针对性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整合到当前的药学服务沟通实践中。需要进一步研究以评估这些干预措施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创新与不足】本研究采用系统综述、专家法等综述并评估药学服务沟通模型,TGA仍被认为是当前适用于药学服务沟通模型,采用人群调查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构建TGA沟通模型,其产出不仅是对TGA理论的丰富、也将是药患沟通机制建设的创新;研究验证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药学服务沟通提供了有效的框架和沟通工具的构建,开发关键元素的测量条目并通过人群调查检验沟通测量工具,弥补测量工具之不足,同时为医患、护患和其他医院人员与患者沟通模型和测量工具提供思路;另一方面,TGA框架为卫生决策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本研究中根据实证结果基于共同目标设置构建干预策略,也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沟通过程要素中设计新的干预计划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局限方面,考虑到药学服务沟通模型研究的缺乏,文献综述结果未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筛选,迫切需要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沟通研究和综述对沟通模型进行补充,但在现阶段高质量研究缺乏的基础上难以实现。专家评分法和名义小组讨论法是主观评价方法,本研究专家选择主要考虑本研究药学服务沟通背景和TGA原始工具应用的护理学背景,专家的权威性和经验等可能会影响研究结局,但不作为本研究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需要下一步研究评估专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尽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构建药学服务沟通干预措施,然而,需要进一步研究设计以评估这些干预措施的可接受性和可持续性。药学服务沟通模型的实证研究主要在三级医疗机构进行,药学服务沟通模型工具构建和模型验证的结果在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进行验证。分组CFA模型和分组SEM模型构建存在样本量不足的问题;SEM模型构建对样本量要求比较高,加大样本量有助于估计系数、标准误等参数的计算稳定性。此外,可以纳入更多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对沟通模型的影响,可以使SEM模型结果更加完善。提高患者依从性也是药学服务沟通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达标理论的重要结局指标,由于患者依从性在药学服务沟通调研不可及,因此仅用患者满意度作为患者结局指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不合理用药给全球健康及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1.1.2 促进药患沟通是解决患者不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1.1.3 药患沟通实践现状及不足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药患沟通过程模型
1.2.2 行为学领域的药患沟通模型
1.2.3 国内药患沟通模型相关研究实践
1.2.4 药患沟通模型测量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及本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意义
2.4.1 理论意义
2.4.2 实践意义
2.5 研究思路和各章节简介
第三章 药师-患者沟通模型综述
3.1 本章简介
3.1.1 研究问题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结果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综述
3.2.2 专家评分法
3.3 研究结果
3.3.1 文献筛选结果
3.3.2 模型描述
3.3.3 模型评估
第四章 基于达标理论的药学服务沟通模型工具开发与验证
4.1 本章简介
4.1.1 研究问题
4.1.2 研究方法
4.1.3 研究结果
4.2 研究方法
4.2.1 条目生成
4.2.2 预调查
4.2.3 问卷调查
4.2.4 数据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基本人口学特征
4.3.2 工具评估
4.3.3 多组CFA分析模型
第五章 药学服务沟通模型构建
5.1.本章简介
5.1.1 研究问题
5.1.2 研究方法
5.1.3 研究结果
5.2 研究方法
5.2.1 研究假设
5.2.2 问卷调查
5.2.3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SEM)
5.2.4 多因多果模型(Multiple Indictors, Multiple Causes, MIMIC模型)
5.2.5 多组SEM模型(Multi-group SEM model)
5.3 研究结果
5.3.1 SEM模型
5.3.2 MIMIC模型
5.3.3 多组SEM模型
第六章 药学服务沟通干预策略开发研究
6.1 本章简介
6.1.1 研究问题
6.1.2 研究方法
6.1.3.研究结果
6.2 研究方法
6.3 研究结果
6.3.1 文献综述和焦点小组讨论
6.3.2 目标矩阵
6.3.3 理论和实践策略的选择
6.3.4 干预设计
第七章 讨论与建议
7.1 选择最优药学服务沟通模型
7.2 基于TGA开发药学服务模型工具并验证工具
7.3 验证药学服务沟通模型的有效性
7.4 基于TGA理论发展药学服务沟通干预策略
第八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
8.1.1 文献综述和模型评估
8.1.2 基于TGA的药学服务沟通模型测量工具开发和验证
8.1.3 基于TGA的药学服务沟通模型构建
8.1.4 基于干预映射药学服务干预策略构建
8.2 研究创新性与价值
8.3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药师-患者沟通模型及测量工具文献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促进医务人员患者沟通的策略研究调查问卷
附件3 系统综述文献提取表
参考文献
[1]金的达标理论在我国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孙鸿燕,李帆,陶春花,俞惠婷,黄艳芳,刘连. 护理研究. 2017(09)
[2]达标理论在我国慢性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廖春霞,马红梅,徐旭,张倩,吴佼佼. 护理研究. 2016(29)
[3]基于达标理论的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庭访视效果观察[J]. 雷芳,陈渊青,罗红,郑颖,叶宜根. 护理学报. 2016(03)
[4]SEGUE量表评价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 李红霞,李大旭,王健生,赵平,邹余粮,姚红梅,左煌. 医院管理论坛. 2016(01)
[5]在案例教学法中应用SEGUE量表进行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指导和评估[J]. 汪宇鹏,陈宝霞,黄静,崔鸣,高炜. 继续医学教育. 2015(02)
[6]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J]. 季敏,杜静,奚玉鸣,朱琳,陆曼婷. 中国药业. 2014(24)
[7]达标理论用于普外科临床路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J]. 田文军,邢洁玲. 天津护理. 2014(05)
[8]提高药师与患者沟通技巧的干预效果与实践[J]. 李桂茹,汤兰.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12)
[9]卡尔加里-剑桥指南在医患沟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 吴曦,陈剑春,刘建民.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02)
[10]基于交际适应理论的法官调解话语说服性研究[J]. 徐优平. 丽水学院学报. 2012(06)
以上是药学创新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博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