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笔者认为《新起点》的叙事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它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殊儿童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也有助于我们反思社会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和方式。同时,通过对《新起点》叙事结构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为未来类似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概述
(一)叙事结构的界定
《电影大辞典》将叙事结构定义为“对人物、动作和情节线索的全面性组合和安排”。也就是说,在叙事这一系统里(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可以对情节、人物以及时间等进行人为安排。简而言之,是指叙述故事时所采用的组织方式和框架。它涉及故事的时间顺序、事件间的逻辑关系、角色的发展和情节的高潮与转折等要素。在叙事结构中,通过巧妙地安排这些要素,使得故事能够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情节的发展,产生共鸣[6]。
纪录片叙事结构是指纪录片进行叙事的框架,是纪录片叙事的核心与基础,是纪录片创作的根本,也是纪录片的表现形式。结构在纪录片创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叙事是纪录片的核心,重中之重。在纪录片中,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表现,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顺利地进行,所以确立结构,也就是确立展开和完成纪录片叙事的方式。许栩在硕士论文《电影叙事视角探究》中提出:“根据叙事学的观点,原本的叙事是可以在任何艺术形式之外独立存在的,这种‘元叙事’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因此,不同的叙事结构会呈现不同的叙事表达内容和叙事节奏。
艺术论文怎么写
...................
(二)叙事结构的特点
李劲松在《浅谈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中提出,叙事结构的特点在于其精巧的编排和内在的逻辑性,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骨架,更是情感和思想的传递渠道。在叙事结构中,情节、角色和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情节需要紧凑有力,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深入故事的核心。角色则需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心世界,以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投射。同时,故事的真实性也是叙事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要求故事能够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触及人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8]。
基于上述内容,笔者查阅万彬彬的文章《中外科学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发现叙事结构通常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从起始、发展到高潮再到结局,每一步都承载着不同的意义和功能。起始阶段负责引出故事的主题和背景,为后续的情节铺垫基础;发展阶段则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冲突,逐渐揭示故事的核心和内在逻辑;高潮阶段则将故事推向顶点,引发读者的强烈情感共鸣;而结局阶段则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反思,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9]。
陈家洋的文献《文化记忆与时代话语的交互共生——论“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中还指出,叙事结构还常常运用各种叙事手法,如拼接、多线叙事等,来丰富故事的层次和内涵。这些手法不仅能够打破传统的时间顺序,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张力和趣味性,还能够引导观看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故事,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和思考[10]。
...............................
二、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构建
(一)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内容
张蔚等人在文献《纪录片《书店,遇见你》的叙事结构与价值解析》中表示,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包括叙事线索、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等内容[11]。其中,叙事线索是纪录片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或故事线索,通过它来引导观众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叙事线索可以是一个事件、一个人物的成长经历,或者一个主题的探讨,它为整个纪录片提供了逻辑和连贯性(任颖子,2012)。情节发展是纪录片中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发展过程。通过合理的情节安排,纪录片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故事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人物塑造是指纪录片中各个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绘。通过对人物的性格、经历、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入塑造,可以使人物更加立体和丰满,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传达纪录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以上是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主要内容,合理的叙事结构能够使纪录片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引导观众深入思考和感悟。
.....................
(二)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特征
1.线性叙事结构
线性叙事结构是纪录片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又被称为“渐进式结构”或“阶梯式叙事结构”,这种结构是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逻辑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将各个结构单元的内容之间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保持一种在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逻辑关系上一种不可逆转因前后相继的结构思维方式。
(1)时间上的渐进
时间上的渐进以时间顺序为轴线,以导演陈晓卿的纪录片《龙脊》为例,导演用当地一首富有民族特色歌曲的时间顺序为串联,切分纪录片中的每一小段。比如歌曲“四月里来四月中”后是四月份龙脊地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歌曲一直唱孩子们放暑假,进而对准孩子们将在暑假这一时间点上面对升学以及未来道路的选择等问题。导演围绕龙脊地区适龄儿童升学问题,用歌曲的顺序不仅串联起了纪录片中两位主要人物的生活,融入了龙脊山区浓厚的地区风味,而且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和顺序,条理清晰。
(2)空间上的渐进
空间上的渐进多用于记录同一个群体或同一个事件内部与外部、个体与整体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围绕这个群体或这个事件挖掘深度、揭示意义[13]。比如纪录片《幼儿园》里,导演和摄制组在武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里记录了一个小班、中班和大班的生活,全片没有故事情节,画面内容一方面是编导选取的有意味、内涵和情趣的幼儿园生活碎片,一方面是以访谈的形式和孩子交流。通过小班中孩子想家,想吃零食的愿望到大班开始谈及新闻、体育等,清晰地展现了孩子们的成长变化。儿童世界是成人世界价值观的折射,提醒我们作为成年人的责任。
.........................
三、特殊儿童纪录片《新起点》的作品概述 .................... 16
(一) 作品大纲 .............................. 16
(二) 作品主题 .................................... 17
(三) 作品风格 .................................... 18
四、特殊儿童纪录片《新起点》的叙事结构分析 ................ 19
(一)特殊儿童纪录片叙事结构的运用 ................................ 19
(二)特殊儿童纪录片叙事结构特征的呈现 ....................... 21
(三)特殊儿童纪录片叙事结构元素的组成 ............................ 26
结语 ........................ 34
四、特殊儿童纪录片《新起点》的叙事结构分析
(一)特殊儿童纪录片叙事结构的运用
1.线性结构
在传统纪录片中,线性叙事结构被广泛应用,通过展现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将情节连贯地呈现给观众,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清晰的故事脉络。线性叙事不仅保证了故事发展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而且通过多条故事线的设置,增强了纪录片的情节张力。这些故事线可以平行发展或相互交织,最终汇聚于一个结局。各条故事线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它们在相互作用中产生意义的叠加和增值。这种叙事结构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然而,线性叙事结构在单一的时间与空间中展开,对笔者的编导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若处理不当,观众可能轻易猜到结局,悬念感会大打折扣。国内学者任颖子指出线性结构包括“树形结构模式”。树形结构模式即通过加入支线叙事丰富主线故事,构建完整的故事脉络。这种结构模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艺术论文参考
在毕业作品《新起点》中,笔者采用了线性叙事和非线性叙事结合的复合式叙事结构,即在前半部分运用线性结构的树形结构叙事模式,以主线故事发展为基础,从中分离出支线剧情,从而建构起“树形结构模式”。本片主要聚焦于五个不同班级的孩子们:葡萄班、苹果班、西瓜班和大树班以及幼小衔接班,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孤独症症状和采取个性化教学情况。以此为基础,影片以线性叙事的方式展开,通过记录这些孩子在“新起点”的学习和生活,展现了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成长。
...........................
结语
在纪录片的领域中,特殊儿童题材的作品一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它不仅是对特殊儿童生活状态的记录,更是对全社会关注特殊儿童、理解特殊儿童的呼吁。据此,本文立足于叙事学理论,结合毕业作品《新起点》这一特殊儿童题材纪录片,对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进行了简要探析。《新起点》通过精心构建的叙事结构,成功地呈现了特殊儿童的成长历程以及学习环境。纪录片通过线性与非线性划分两条叙事结构线索,完整地描绘出特殊儿童的教育接受历程,使观众得以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新起点》的叙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采用多线索叙事,既展现了特殊儿童的真实状态,也揭示了儿童群体的学习与进步;其次,注重细节描写,通过捕捉特殊儿童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最后,运用真实、简洁等拍摄手法,使叙事节奏具有高度的现实反映意味,情感共鸣力量十足。这一叙事结构的应用,为《新起点》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成功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产生对特殊儿童的关注与同情;它提高了纪录片的观赏价值,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既获得了知识,也得到了艺术享受;它有效地传递了创作者的观点和情感,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创作者的关怀与呼唤。然而,笔者也意识到,《新起点》的叙事结构并非完美无缺。例如,在某些情节的处理上,可能存在过于简洁或主观臆断的问题;在某些细节的描绘上,可能存在简化或夸大的倾向。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的最终呈现效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