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思考——以山西省五地市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966 论文编号:sb2023071115120350716 日期:2023-07-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MPA论文,本文从“情境因素-制度结构-行动策略”这一逻辑链条出发,梳理出推动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优化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其中包括:借助技术进步,提升技术管理能力;理顺体制机制,优化治理结构;加强数据管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新机遇;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塑造开放理念这五个方面。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是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的要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坚定不移建设“数字中国”。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任务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②。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关键性作用。
在实践层面,各地积极开展了政府数字转型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创新经验。具体来看,2018年,广东省出台了《广东“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0)》,建立起政务数据服务平台,设立专门数字管理部门,为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奠定了基础。浙江省发布了《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试图用“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改革来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一个横向协调,纵向连接,连接各省,覆盖全国的数字政府体系;贵州省层面,通过建设国家级的数据中心,推动政府的数字化转型;2021年1月,上海市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城市管理理念,并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由此可见,对数字化时代的数字化转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MPA论文怎么写
MPA论文怎么写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兴数字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快速、全面地迈入数字时代,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应对政府面临的各种问题,西方学者们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研究,通过对国外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深入挖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关于政府数字化转型基本内涵及特征研究
为了回应政府公共部门面临的多重挑战,国外众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尝试。英国伦敦大学Patrick Dunleavy(2006)首先提出“数字时代的治理理论”[1],这一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将高科技的ICTs与政府结构的有机融合,以此来减少公共行政的费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2]。此外,Dunleavy(2006)还总结出了政府数字治理中的“工具理性”特点,包括改进官僚机构,提高决策能力,推进机构扁平化和政策变革[3];在此基础上,Gil Garcia(2018)认为数字政府是指公营机构使用信息通讯技术来改善服务,鼓励民众参与政策制定[4];MariaKatsonis和Andrew Botros(2015)把数字政府理解为用一种灵活的方法来实现政府部门运作,并把它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创新机制[5];Patrick Dunleavy(2006)教授提出数字政府将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视为组织内部的核心需求,利用新技术来履行其治理功能。
(2)关于政府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的研究
国外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起源较早,1993年,美国开始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这一计划中首次提出“电子政府”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学术界开始将关注焦点放在数字化转型研究上。1996年,曼纽尔·卡斯特在其著作《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提到,伴随着互联网社会的兴起,在公共行政领域,对治理系统要求更加开放,随之到来的信息化时代,为这种治理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2002年,拉塞尔·M·林登在《无缝隙政府:政府部门再造指南》中将“无缝隙政府”的概念提了出来,主张突破传统的政府部门的界限,以及由此带来的职能划分困境,把政府的各种资源集中在一起[7]。本世纪初,英国学者邓利维(2010)首次对数字化治理进行了系统描述,并提出了作为数字政府标志的九大特征[8]。美国迈阿密大学政治科学教授米拉科维奇(2012)提出,政府管理正在由上世纪末的电子政务逐步向数字治理转变[9]。
.............................
第2章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核心概念
2.1.1地方政府
(1)地方政府的内涵
地方政府是指在国家某一地区内具有规范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政权组织,是包括政府职能、职责和权力的主体与中央政府相对。从广义上讲,包括地方各级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从狭义上讲,是指地方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本文对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是针对狭义上的地方政府概念展开的,主要讨论的是中央政府以下的各级行政机关,即代表中央管理地方事务的行政机构。
(2)地方政府的职能
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政府在处理国家和地方性事务中所需要承担的职责或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基本职能,并从中发挥着决策、组织、协调、监督等作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社会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对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即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维护和保障数字网络安全,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政务服务,持续推进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等。地方政府应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对政府职能做出相应的改变,以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2.1.2数字化转型
“转型”是指某个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行方式发生了变化。“数字地球”的概念在由美国前总统戈尔在1998年首先提出之后,数字化概念不断发展[37],“数字化”的实质就是收集仿真数据,然后把数据编码成0和1,这样计算机就可以储存、处理和传输。本文所论述的“转型”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在数字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二是指政府治理方式的变化,即政府转型。
关于“数字化转型”,学术界对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解释,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最初来源于私营企业的实践,并关注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例如,Tobias等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改革,是企业经营、业务发展的先导[38],Gray等把新出现的数字技术,如移动互联网、社会媒体等工具应用到社会和经济领域,并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从而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改进产品的知识[39]。
...............................
2.2理论基础
2.2.1数字治理理论
数字治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治理理论,当时互联网刚刚起步并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作为人类工业史上一次重大的变革,促进了政府公共行政逐渐向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背景下,数字治理理论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比较新颖和前沿的理论,它倡导以数字技术嵌入为基础来重构公共部门治理流程。对数字治理理论研究较多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帕区克·邓利维,2006年,在其著作《数字时代的治理》一书中,邓利维对数字治理的概念及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地分析[45],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整体性治理理论向实践层面的转型。他主张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引入到公共部门管理系统,从而推动政府决策从边缘化向中心化转变。当然,也有学者不仅仅只关注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流程的影响,还对技术与制度、组织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例如简·E·芳汀将信息技术、制度理论和组织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了“技术执行框架”,她将技术分为客观的信息技术和被执行的技术两种,认为信息技术不是简单自动地作用于个人、组织及制度,而将其看做内生的,与既有的制度体系发生互动而深深嵌入其中,信息技术能否得到执行取决于制度性因素,并在被设计和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成为特定制度和应用环境中被执行的技术[46]。
因此,结合本文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场域,从广义上来讲,数字时代治理不仅仅只是对数字技术的简单运用,还涉及到了技术与制度、组织的互动关系,在互动过程中对社会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调控与整合,从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对公共行政流程的优化。从狭义上来讲,政府的数字化治理是政府与民众、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互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简化政府的行政流程,使其更加民主、便捷、高效。此外,数字治理理论还特别强调公民参与,主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公民参与方式。本文所研究的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可以被视为数字治理理论的一种实践形态,因此选用数字治理理论作为本文的研究理论基础。
..............................
第3章研究设计与模型构建.............................18
3.1研究方法................................................18
3.2案例选择.................................19
第4章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阐释..........................32
4.1情境因素: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32
4.1.1国家战略导向...................................32
4.1.2领导支持...............................33
第5章促进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45
5.1借助技术进步,提升技术管理能力................................45
5.1.1重视发展基础设施...............................45
5.1.2推进平台建设.............................45
第5章促进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5.1借助技术进步,提升技术管理能力

MPA论文参考
MPA论文参考

要发挥技术进步优势,促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技术管理能力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启示地方政府要大力提升技术管理能力,以此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
5.1.1重视发展基础设施
建设新的集成创新平台,拓宽技术方法的实际运用,保障实际效果。要把“一朵云”和“一张网”作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两大基础支撑系统,注重夯实基础支撑。一是加强政府信息系统的支持。要加强对政府外网的升级和改造,加大财政扶持,不断提高政府外网的覆盖范围,把政府外网的覆盖范围扩大到乡镇。加强政务外网与业务专网的融合,提高政务外网的综合支持能力和水平,以支持全省各部门的工作。在已有的政务外网基础上,进一步深化5G技术融合,实现全场景网络的精确覆盖,提升无线服务性能。二是增强政府的云计算服务能力。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扩充和升级政务云资源,加强政务云服务,健全全省“1+N”政务云体系架构,既要实现对政务云资源的统一管理,又要保证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强化政务云管理,进一步提高山西省政务云计算平台的资源使用效率,为我省政务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支持。
5.1.2推进平台建设
平台以其强大的互联性和组织性,将关键的技术、数据等资源,与经济、社会关系网络相结合,从而建立起一种新型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机制。为此,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进一步统一标准,全面推进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对各个数据库的整合,形成统一数据库,同时,结合各部门工作特点和部门系统建设情况,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保证统一平台业务流程办理;进一步完善统一的身份认证中心、数据共享平台、移动政务应用平台等应用支撑平台,发现政务与业务流程办理的共性,从而实现一体化政务服务。
............................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在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步入深水区的今天,山西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如今,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对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关键性作用。
因此,本文以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依托山西省内智慧城市试点市,选取山西省晋城市、大同市、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这五个地级市作为案例样本,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明确了地方政府与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概念,并结合数字治理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理论架构。其次,对案例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广泛收集并整理大量的案例资料及政策文件等,运用扎根理论进行逐级编码,通过持续不断地归纳范畴,本文从“情境因素-制度结构-行动策略”这一逻辑链条出发,构建影响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扎根理论模型。其中,国家战略导向、领导支持、政府转型、公众需求构成了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情境因素;在这一情境下,从制度保障和组织体系的制度结构出发;通过实施技术管理、数据治理、资金支持、人才支撑、引用市场机制、转变观念这一行动策略,来助推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进程。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情境因素-制度结构-行动策略”这一逻辑链条出发,梳理出推动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优化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其中包括:借助技术进步,提升技术管理能力;理顺体制机制,优化治理结构;加强数据管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完善市场机制,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善发展环境,创造发展新机遇;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塑造开放理念这五个方面。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