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的影响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7545 论文编号:sb2024040712010352159 日期:2024-04-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企业管理论文,本研究为进一步丰富该学术领域,以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构建数字化转型影响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的双中介模型,并得出有益结论。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之内的交迭爆发,促使“VUCA”时代更加贴合现实。孙柏鹏(2021)提出,在万物互联的一体化世界中,任何一次突遇的“黑天鹅”事件都有可能诱发蝴蝶效应,致使企业存在灭顶之灾。传统的运营模式则不足以打破企业发展的历史周期率,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企业作为经济社会最为活跃的单元之一,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员工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更是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余志远,2022)。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员工能够充分弘扬“主人翁”精神,愈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造性工作之中,获取更多高端创新成果,促进企业创新动能,进而激活企业持续发展的“一池春水”。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代表着员工对于创造性工作所付诸的努力程度(Carmeli&Schaubroeck,2007),而具备高创造性工作卷入的员工在企业运营中通常能够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且敢于承担创新风险(Tierney et al,1999)。因此,提升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助益企业发展尤为重要。遗憾的是,当前对于提升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的潜在因素还未经过系统探索(郝金磊和孙柏鹏,2020)。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有效激发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成为企业管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由此也引发了学界对于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影响因素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文献进行梳理可知,既有研究主要关注了领导创造性工作卷入(赵红丹和郭利敏,2018)、上级发展性反馈(郝金磊和孙柏鹏,2020)以及奖励缺失(孟奕爽等,2021)等因素对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所发挥的影响,但基于时代背景挖掘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却较为有限。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其已然成为引领社会变革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抢抓发展机遇、提升竞争优势重要战略举措也受到关注,经过长期的规划引导和前期准备,许多企业逐步开始向数字化转型迈进。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企业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作为一种新兴的组织变革方式,引起了学界和企业管理层的广泛眷注。通过对该领域的文献梳理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模式调适(孟韬等,202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赵宸宇等,2021)、企业创新绩效(王才,2021)等的影响已经得到证实,但以上都是基于组织层面的考察,对于员工个体行为的研究则相对不足。员工作为微观单元在企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员工个体行为的作用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明确员工动向,以便适时调整战略决策,保障组织目标达成。因此,本研究聚焦于个体行为层面的一个重要变量——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将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作为中介变量,将上级发展性反馈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的作用机制,以期实现如下目标:
(1)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并夯实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在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分析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如何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以及上级发展性反馈如何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研究假设;
(2)采用企业微观调研数据对所提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探明数字化转型与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之间的关系、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以及上级发展性反馈的调节作用;
(3)结合研究结论,为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激活个体促进调节焦点,诱发个体工作重塑,活用上级发展性反馈,增加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提供可行化对策建议。
................................
2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业态,其将数据视为关键性的生产因素,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继而利用分析结果提高生产、技术、销售及服务等环节的效益(Milskaya&Seeleva,2019)。一方面,数字经济改变了企业的既有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在数字经济的影响下,更多交易能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实现(杨新铭,2017)。然而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术领域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均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我国在定义数字经济的过程中综合考虑科技与经济之间的融合交互机制(孟方琳等,2020),进一步提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为生产要素对数字技术加以高效利用,进而优化经济结构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系列活动。数字化则是数字经济时代的“衍生品”,相关学者将其定义为数字技术驱动下的智能连接现象(Lerch&Gotsch,2015),数字化的出现打破了企业固有的交易模式,促使市场开拓机制及客户接触方式发生改变,加速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荆浩等,2017),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Gimpel et al(2018)提出,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利用数字技术,打破层级数据壁垒,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激发组织绩效的过程。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在于,利用自动技术改善运营模式、重构客户价值,推动企业价值创造发生变化,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Berman,2012)。Ilvonen et al(2018)较为全面地提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并不是单一的自动化过程,而是改变组织架构的过程,即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使用,创新体制机制,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重塑。与信息技术采纳等概念相较之,数字化转型主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融合性。数字化转型主要采用新的计算机技术,进而实现优化产品服务的目标。因此,数字化转型并不意味着对既有组织惯例的全盘否定,而是强调新老技术的深度融合。第二,跨越性。要想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跨越“数字鸿沟”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转型之初,企业数字化能力及相关资源储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并不是简单的连续过程,而是不断跨越“数字鸿沟”的逐级提升过程。第三,环境依赖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面对“VUCA”时代的挑战,抱残守缺、裹足不进,将致使企业失去竞争力,最终为环境所淘汰。因此,数字化转型对环境具有依赖性,只有因时而动,深化数字技术变革才能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杨伟等,2018;杨伟和刘婉,2019)。
..................................
2.2理论基础
2.2.1资源保存理论
资源保存理论是压力理论不断发展演化的产物,近年来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应用广泛,其描述了个体如何应对环境中的压力。根据资源保存理论的观点,个体会努力维系自身所具备的资源(Hobfoll,1989)。这里提及资源不仅包括个体重视的客观事物,亦包括获取客观事物的方式。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满足个体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个体认清自我从而找准社会角色定位。资源保存理论将资源进一步分为物质性资源、条件性资源、特质性资源以及能源性资源(袁凌等,2014),其中,物质性资源通常会受到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条件性资源则可以帮助个体获得关键性资源;特质性资源能够决定个体在既定情境之下的抗压能力;能源性资源则能够帮助个体获得其他资源(Halbesleben et al,2014)。
资源保存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具备较多资源的个体不容易受到资源损耗的影响,并且更有能力获取资源,即优者更优,这种情况称之为增值螺旋;反之,资源存量较少的个体则容易受到资源损耗的影响,并且很难获取新的资源,即雪上加霜,这种情况称之为丧失螺旋(Hobfoll,2011)。例如,当员工拥有较强的能力时,面对领导所安排的工作任务就可以做到从容不迫,不但可以出色的完成领导所交付的任务,而且还可以在工作之余产生更多的额外绩效;反之,当员工能力不足时,上级所交付的工作任务就会极大的损耗个体的心理资源,促使其萌发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进而对工作绩效产生不利影响。另外,资源保存理论提出,资源可以进一步生成发展新的资源,这种现象被定义为“资源大篷车”,即在没有压力驱动的情况下,个体也倾向于利用既有资源来获取更多的资源,这些资源能够帮助个体产生更大的资源增益。拥有较多资源的个体则更有可能规避不利情况的发生,他们会主动进行资源投资,以获取更多资源(Hobfoll,2002)。
...................................
3 研究设计 ................................... 21
3.1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21
3.1.1 研究假设 ..................................... 21
3.1.2 理论模型 ........................... 27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 32
4.1 问卷发放与回收 ..................................... 32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3
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46
5.1 研究结论 ................................ 46
5.1.1 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的正向影响 .................. 47
5.1.2 促进调节焦点的中介作用 .................... 47 
4数据分析与结果
4.1问卷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借助问卷星平台制作调查问卷,通过问卷链接、短信以及二维码等多种形式向在企业工作且经历数字化转型的亲友推送填写,并邀请他们的同事及同行也进行作答。本次数据调研活动覆盖北京、上海、甘肃、四川、贵州等多个省区,涉及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研究样本在区域和行业层面均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代表性。为了降低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并更好呈现变量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本研究借鉴李方圆等(2022)的方式,分三次收集数据,将每次收集数据的时间间隔设定为2周。T1阶段收集了收集了人口统计学变量、数字化转型和上级发展性反馈的样本数据;T2阶段收集了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的样本数据;T3阶段收集了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的样本数据。在T1阶段,共计回收问卷453份,剔除35份无效问卷后获得418份有效问卷,并对有效被试者加以标注。在T2阶段,继续对T1阶段有效被试者进行调研,剔除33份无效问卷后,共计回收385份有效问卷,并对有效被试者加以标注。在T3阶段,继续对T2阶段的有效被试者进行调研,通过仔细筛选并对存在显著矛盾的66份无效样本加以剔除后,最终形成319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70.4%。
.............................
5研究结论与讨论
5.1研究结论
伴随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企业抢抓发展机遇、提升竞争优势重要战略举措,由此也引发学界对数字化转型的广泛关注,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梳理可得,目前针对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业模式调适(孟韬等,202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赵宸宇等,2021)、企业创新绩效(王才,2021)等组织层面,而数字化转型影响员工个体行为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为了弥补这一囿限,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促进调节焦点和工作重塑作为中介变量、以上级发展性反馈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影响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的理论模型,通过对来自北京、上海、甘肃、四川、贵州等多个省区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主要包括外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微观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逐一检验研究假设,结果如表5.1所示: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企业管理论文参考

5.1.1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的正向影响
本研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数字化转型对员工创造性工作卷入具有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加速了商业模式创新进度,新的商业模式在便利员工日常工作的同时,也对个体的数字化工作技能具有更高的要求,低端劳动力甚至面临失业风险,致使个体的心理资源受到损耗。但是,个体面对资源损耗,会维系现有资源,并努力获取更多资源,以抵消已经发生的损失。因此,在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时,员工会主动改变自身行为,获取更多工作资源,从而缓解内心的压力。并且,数字化转型使得员工拥有更多机会获取工作资源。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所构筑的区块链和云计算的模式,使得组织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被大量的数据信息所激发,而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线上办公又减少了员工与同事和领导的非必要接触,使其有更大空间去落实创造性思维。为了获取更为丰富的工作资源,员工会进一步在创造性工作中投入时间精力,创造性工作卷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企业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