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农业实现路径及影响要素概述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05
论文字数:36100 论文编号:sb201406161027469873 日期:2014-06-17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引言


1.1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
2013年“三农”问题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以多功能农业为重。起初,它只是一个贸易概念,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完善,已经具有切实可行的基础标准。多功能性问题可以更大程度引起人们关注,从而引发思考,提供产业多元化,为农民增收。同时还能推动整个社会的产业格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引起相当大的改变。虽然农业在整个国家GDP的比重会下降,但是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和作用会更大。现在对于农业产业多功能的理论体系还是相对缺乏,里然民众已经有了初步的意识和想法,但还无法找到相应的理论作为基础依据,放心大胆的去改革。本文就是将生态、特色、生物质、旅游休闲、农业文化等产业统一归纳总结分析,形成多元化农业体系依据。我国正处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迈进的历史拐点上,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开始由工业化举引擎拉动向工业化与城镇化双引擎拉动转变,这必将加速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非农就业,进而推进多功能农业进程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要基本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著名学者厉以宁(2011)表示:中国多功能农业的推进,将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


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规划学、区域科学、经济地理学等多门学科,主要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尤其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多功能农业的研究专著,为全文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比较分析法,总结并对比分析国内外统筹城乡发展及推进多功能农业的典型模型及案例,借鉴先进发展经验和历史教训,更好地指导莆田市的多功能农业实践。三是数字分析法,以大量能体现城乡发展差距、影响因素、发展条件等的数据和对比进行佐证,归纳总结出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四是归纳演绎法,在对现实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挖掘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五是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城乡一体发展典型模式的研究,深入分析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莆田市的多功能农业发展实践提供借鉴经验。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多功能农业发展的基础研究和内涵外延的前提下,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和概括,再借鉴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总结出多功能农业发展必须以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为后盾,以农村工业化为动力,以自身发展现实为立足点等七点经验启示,结合莆田市多功能农业发展实际,以理论分析和定性描述为主,运用各种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莆田市推进多功能农业的现实差距和优势劣势,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


第2章关于多功能农业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理论综述


2.1马克思主义对多功能农业的战略构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关系必然要经过从依存到对立再到融合的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和农村逐步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最先是在小部分农村发展成城市,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展,城乡对立逐步明显,而对立的最终结果是通过协调合作走向融合,马克思主义在提出构建共产主义理论的时候,将消除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当做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还不够高的表现”,“分工可以最大化实现社会的改革进步,但是不是所有的分工都是合理的,只有将生产教育、共同享受和变换工种为基础的城乡融合,才能使农业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列宁和斯大林对以上理论进行了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升华和总结,斯大林认为多功能农业的关键是“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 [9],列宁认为“城乡对立是农村经济和文化落后的最深刻的原因之一”,他把城市支援农村看作是“城乡美系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我们的整个革命有决定的意义”。
…………


2.2西方城市学家对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
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工业与农村、农业的关系是世界性的问题。随着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和产业结构的演变,机械化农业的增多会使土地更为集中,农业规模更大,效率和农民收入都会得到显著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关于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研究也日益兴起。《明円: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屮,英国学者埃比尼泽.霍华德在上世纪就提出了用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结构来代替城乡对立的旧传统社会机构形态,并提出了 “三磁铁”理论,认为要构建“田园城市”作为城市和乡村“愉快联姻”的产物,从而构建出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是兼具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是最早从规划学方向提出农业多功能化的定义。此后,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 1895-1990)此后,著名的美国城市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霍华德大大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认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幵;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他主张建立更大的区域统一体,促进城乡之间的平衡,让全部居民在任何地方都享受到城市生活的益处。提出:“城与乡,不能截然分开;城与乡,同等重要;城与乡,应当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提出扩大一体化区域,促进城乡结构的平衡,使全部居民享受到类似城市居民生活的益处。
……………


第3章多功能农业的理论基础..........11
3.1多功能农业的深层含义 .........11
3.2我国多功能农业提出的背景......... 12
3.2.1城乡发展差距大......... 13
3.2.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13
3.2.3农村发展仍滞后 .........14
3.3国内外多功能农业发展实践及启示......... 15
3.3.1国外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模式分析......... 15
3.3.2国内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经验 .........17
3.3.3国内外多功能农业的启示......... 18
第4章莆田市多功能农业实现路径的研究......... 20
4.1莆田市概况......... 20
4.2对莆田市多功能农业水平的总体评价......... 21
4.2.1城镇化水平指标 .........21
4.2.2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 22
4.2.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 22
4.3莆田市加快推进多功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24
4.4莆田市推进城一体化发展路径选择......... 32
第5章展望和结论......... 36
5.1统筹发展是莆田发展多功能农业的必由之路......... 36
5.2重视多功能农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 37


第4章莆田市多功能农业实现路径的研究


4.1莆田市概况
多功能农业是个复杂的复合系统,其评价方法还没有确定统一的指标体系,从国内外学者的论述来看,指标大致包括:城市化水平、恩格尔系数差异、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三产比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劳动生产率等,对此,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了三个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常以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是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调整。计算公式为: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计算)按照第六次人口普查莆田数据,莆田的城镇化率=1411014/2778508=50. 78%,处于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第三阶段,即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过渡后期,但是还是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8.1%),也低于全国水平(51.24%)。
……………


结论


在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中统筹三化协调发展,在莆田幵展多功能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福建省委省政府赋予莆田最大的政策优惠,政策范围广泛,内涵丰富,可影响到莆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政策效用发挥的大小取决于莆田市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力度。莆田必须要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发展大局,就要大胆去试,既要敢于“破”,更要敢于“立”,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着力破除制约多功能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独具莆田特色的体制机制。特别要充分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享受省级重点项目管理、户籍改革等政策,以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为切入点,创新城乡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人口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多功能农业发展活力。坚持全域莆田、城乡一体,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配套推进其他重点领域改革试验,促进城乡各种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才能确保改革顺应民意、合乎民情、保障民生,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