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科技成果是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探索和科学研究得出的结果,体现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科技实力。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的不断改革深化,以政府主导的成果鉴定为主的科技成果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科技创新发展的大趋势。国家科技管理部门一直在积极探索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制度,1997 年 3 月,国家科委批准北京等十二个省市和部门开展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2003 年 5 月,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等五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鼓励和支持社会中介机构从事科学技术评价工作,提出建立成果评价机构的资格认证制度;2008 年 7 月,国务院文件《科学技术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明确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由社会中介组织开展;2009 年 1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标准《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GB/T 22900-2009);2009 年 10 月,科技部发布了《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自此展开了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在 2014 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二期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初步建立了分类别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2015年 12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标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2016 年 6 月,科技部正式废止了《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规定我国科技成果不再进行成果鉴定,科技成果的评价工作由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承担。
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是指由政府科管部门或团体组织认定,拥有开展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必要资源和团队,能够为委托方提供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的第三方组织。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工作是指依据《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规定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标准,从成熟度、创新度、先进度、科学性、稳定性、难易程度与复杂程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应用前景与风险、科研产出、研发团队等方面,对委托方的科技成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这种由市场主导的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的评价机制,更能体现出成果评价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评价原则,促进了我国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科技创新发展能力。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为了促进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成功转化,推动甘肃省农业科技、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查阅了大量有关科技成果评价的文献资料,在分析比较国内学者们已研究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现阶段采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科技成果自身的特点,集中甘肃省农业领域专家智慧,期望构建一套甘肃省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论文怎么写
第二章 指标体系构建
2.1 构建原则
科学性原则。根据农业科技成果的性质和特点,在调查研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农业科技成果指标体系,尽量避免采用定性指标,合理量化成熟度、创新度、先进度、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应用风险、团队概况、知识产权情况等指标,每个指标的评价等级界定要明确,含义表达要清楚明了,能够让第三方评价机构工作人员在评价过程中不存疑惑地对科技成果给出合理的评价等级,也能够保证科技工作者和咨询专家清楚准确地理解指标体系所表达的含义。
客观性原则。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客观有效地反映成果的整体水平,指标的选择确定与等级含义要从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的实际情况出发,参照国内现有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客观的符合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的指标体系。评价过程中能够采用与科技成果密切相关的论文、专利、应用证明、查新报告、检测报告、合同等第三方佐证材料对每个评价指标给出相应的评价等级,客观的佐证材料及指标体系保证了评价结果不会随着评价机构工作人员或者咨询专家的意志而发生改变。
导向性和整体性原则。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要与甘肃省农业科技政策相匹配,要充分了解甘肃省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及目前在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评价指标体系要能对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农业科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要能优化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的管理状态。指标体系应全面包含农业科技成果需要评价的指标,明确评价指标之间的区别及重要程度,各评价指标之间应当具有逻辑性和关联性,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不只是评价指标的简单罗列,而是从不同的视角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的整体评价。
.........................
2.2 评价方法
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摒弃了成果鉴定的定性评价方式,鼓励采用定量评价方法,我国学者们针对定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各种研究。如黄佳(2014)采用了德尔菲法、模糊数学法等定量的评价方法建立了软科学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王晶华等(2017)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投入产出视角下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评价;施家春(2018)建议改进科技成果评价的方法,可综合或选择性采用回归分析法、图谱分析法等,结合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科技成果评价;唐涛(2019)提出采用多层次灰色评价等方法建立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赋值法均衡专家评分;秦乐(2019)总结了科技成果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同行评议法、德尔菲法、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等。李倩等(2020)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小组讨论、专家会议、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医药卫生软科学类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唐继平等(2020)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多维主体和面向全过程的国防科技成果市场化再研发评价指标体系。孙洪征等(2021)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水利科技成果价值进行了定量分析。章莉等(2021)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丽水市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第三方评价机构结合专家咨询的评价方法,对甘肃省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技术创新度、技术先进度、转化风险、经济效益等可量化指标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知识产权、研发团队等指标采用定性评价方法。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做出初步评价结果后,邀请同行业专家进行评价,最终综合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结果和专家咨询意见形成最终评价结论。
...................................
第三章 指标体系验证 ................................. 24
3.1 评价流程 .......................... 24
3.2 案例一:《A 地区优质牧草生产技术研究》 ................. 25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38
4.1 研究结论 .......................... 38
4.2 对策建议 .................... 39
第三章 指标体系验证
3.1 评价流程
为了确保评价程序的公平公正,建立了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了解委托机构的评价目的,向委托机构告知评价流程和要求;对委托机构提供的评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确保材料完整;确定评价费用,与委托机构签订评价合同;确定评价师和审核师,评价师开展工作,完成初稿后提交审核师审核;从专家库遴选评价专家,评价专家与委托方应无任何利益关系;召开专家咨询会,可以采用会议、现场访谈或勘察、通讯等咨询形式;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形成综合评价结论;评价结果公示,有利于社会监督;向委托机构交付评价报告。业务流程如图 3-1 所示:

农业论文参考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针对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具体要求,依据国家标准《科学技术研究项目评价通则》(GB/T 22900-2009)和《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规范》(GB/T 32225-2015),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方法,在现有甘肃省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设计了《甘肃省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进行了 3 轮专家咨询,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了评价要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构建了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通过 4 个案例进行了指标体系的验证。主要形成以下结论:
(1)从技术水平、应用效益、转化风险、知识产权、研发团队 5 个层面列举分析了 24 个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意见,从 24 个评价要素中筛选了成熟度、创新度、先进度、技术风险、环境风险、推广应用范围、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知识产权、团队结构、团队科研能力共 13 个评价指标,分别建立了对应的评价等级表。
(2)成果委托方与评价机构无利益关系和协作关系,采用的佐证材料为公开的知识产权材料、查新报告、应用证明、奖励证书等第三方材料,参照公开的规范和标准开展的科技成果评价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集中了国内学者和甘肃省农业领域专家的智慧,即本文构建的甘肃省农业应用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满足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评价原则。
(3)针对技术类和产品类农业科技成果,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与同领域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保证了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专业程度和评价结论的准确程度。
(4)本指标体系是在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现有科技成果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的,评价结果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出农业科技成果的整体情况,具有可信度,便于科技成果的管理和应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