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以农业部于 2016 年所颁布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 年)》这样一个“十三五”期间的中国生猪生产发展的指导性的文件为重要标志,我们国家的首个生猪生产发展方面的规划出台了。对于生猪进行适度规模养殖的大力发展,是该规划的重点所在。而河北省则在文件之中被确定为这方面的重点发展区域。河北省早在 2011 年就通过冀政[2011] 135 号文件,对生猪的规模化养殖这一发展方向予以了明确:在对生猪养殖农户的适度规模养殖的引导的前提下,将产业化经营不断地推向前进。
在河北省,畜产品产业之中占了很大比例的就是生猪的养殖业。其中,河北省的 2016 年末的生猪出栏和存栏分别达到了 3523.9 万头和 18210.0 万头,排名全国第七。而该省的 2017 年的 472.65 万吨的肉类产量之中,猪肉达到了将近六成的 283.96 万吨之多。这些数据都说明,河北省为养殖生猪的大省。作为我们国家生猪养殖方面重点发展的区域,河北省在养殖规模方面实际上还是将散养作为主要方面。就 2017 年而言,在生猪养殖户之中,散养的比例高达近九成。因此,在养殖规模方面,河北省是亟需提升的。这就提出了在生猪养殖户方面怎样将生猪养殖规模化逐步地予以实现的问题:一是将抗风险的能力予以提升;二是将积极性调动起来。
对于相关方面来说,上述问题的解决要从“规模”选择问题的解决着力:一是生猪的养殖户;二是河北省的政府部门。合理的规模选择应该是跟该省养殖业现状相契合的。在文章之中,借助于定量分析等方法,聚焦于生猪养殖这样两个方面的关系,将各种各样生猪养殖规模下的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一是收益;二是成本。相关研究的结论,能够为河北省在生猪养殖业,在规模化养殖得到推进的情况下,实现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参考。而这样的参考,无论是对于河北省的生产者在规模方面的科学选择,还是对于生猪养殖规模化相关政策的出台,都起到了提供决策参考的作用。与此同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也进而得到丰富。所以,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现实方面,这篇文章的研究成果都很有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猪养殖成本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的为生产成本。其中既有影响因素,也有具体的构成。代表性的研究者有王济民等(1999)、李烨等(2007)、杜婷(2014)、郭策等(2016)和张诩红等(2018)。
借助于抽样调查,王济民等实施了散养生猪养殖农户总成本结构比例的研究。李烨等的结论为:在生产成本之中,无论是规模养殖,还是散养,起到主导性作用的都是饲养物资价格。针对各种各样规模下的成本所实施的分析之中,杜婷的结论为:除了价格的波动之外,成都生猪养殖成本影响因素之中既有疫情事件和消费需求,也有饲养的具体方式和生产的周期。围绕河北省的生猪养殖规模成本增长问题,郭策所得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一是人工的成本;二是精饲料费;三是仔畜的进价。在对贵州的生猪养殖成本数据的研究之中,张诩红所得出的结论为:饲料价格对规模养殖成本的影响不但持续的时间不长,并且实际的影响并不大。
要提升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在荷兰瓦赫宁根农业大学教授 Wopke.vander werf (2007)看来,就要在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重要的前提,从而为规模养殖的实现创造条件:一是将人工的成本加以降低;二是对优良生猪良种推广予以加速;三是强化人才的培养。在对整个中国的生猪主产省所实施的生猪生产成本数据的对比之中,于潇萌等(2007)得出了华北地区主产省和华东地区的总生产成本分别为最低和最高的结论。
.........................
第二章 河北省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河北省生猪养殖市场环境及产业布局
2.1.1 河北省生猪养殖情况概述
河北省生猪养殖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表 2-1 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生猪的存栏量和出栏量方面,该省约占全国的 5%-7%。就品种而言,河北省主要的为这几种:一是大白猪;二是长白猪;三是杜洛克猪;四是斯格猪;五是冀合白猪。

.........................
2. 2 河北省生猪养殖规模及发展现状
2.2.1 河北省生猪养殖规模
河北省生猪养殖区域分布如表 2-3 所示。

河北省生猪养殖户主要以散养为主,散养户占比 89.68%,生猪散养地区有:唐山、张家口、承德、保定以及石家庄。规模较小的生猪养殖户占比 5.47%,养殖地区主要包括:石家庄、保定以及唐山。规模适中的生猪养殖户占比 4.38%,养殖地区主要包括:唐山、石家庄以及保定。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占比 0.47%,养殖地区主要包括:石家庄、唐山以及保定等地区。
综上所述,河北省生猪养殖业以散养为主,生猪养殖规模应不断扩大。
...........................
第三章 不通规模下河北省生猪养殖生产效益分析 ............................ 21
3.1 不同规模下生猪养殖成本及其构成要素分析 ............................................ 21
3.1.1 不同规模下生猪养殖成本分析 ................................ 21
3.1.2 不同规模下生猪养殖成本构成要素分析 .......................................... 22
第四章 基于生猪养殖规模的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 37
4.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37
4.1.1 研究方法 ...................................... 37
4.1.2 数据来源 ................................. 38
第五章 河北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效益提升建议 .............................. 43
5.1 完善规模生猪养殖政策激励 ............................................... 43
5.2 提高区域组织化,促进生猪养殖要素聚集 ............................. 44
5.3 加强生猪养猪管理科学化程度建设 ................................... 44
5.1 完善规模生猪养殖政策激励
1.对于增进生猪行业发展的引导政策上,应当建立在生态及环境保护等法规的基础上,激励养殖者依据市场和河北省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真正适合的规模进行养殖,还应当在政策上规避盲目提高产能,致使资源受到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如果有达不到生态及环境法规要求的养殖户要严肃处理或者取缔。
2.出于增进生猪产业的蓬勃发展,应当由政府出面设立生猪养殖的专项基金,重点应用在以下几个层面:扶持针对“种猪”的研发及科学研究;扶持建立有关生猪的信息网络以及平台,传播相关的养殖经验和举办管理及技术培训;用在对生猪市场的价格调控之中;大力扶持具备一定规模及满足标准化需求尤其是规模较大的养殖户进行基础建设。
3.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市场信息对于生产者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实务当中,应该尽可能的为提供养殖户更为完善的信息来源。最佳的途径是设计信息发布平台,该信息发布平台需要做到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高效,另一方面是权威。具体来讲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实时的发布供求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信息的准确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4.各方面应该不断的研究生猪良种,并且在研发成功之后,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人受惠,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养殖户的经营管理水平。
5.在信贷方面,各方面应该帮助养殖户获得更多的成本。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降低贷款条件,其次,在办理手续上应该尽可能的精简,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多推出优惠政策。
.......................
第六章 结论及创新点
6.1 本文研究结论
对于中国农业领域而言,生猪养殖业非常的重要,合适的养殖规模有助于该产业的健康发展,可使养殖户得到更好的收益,消费之也会受益,这同样也是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所以本工作的结论为:
1.对于其养殖的成本变化方面,则由高至低为散养的形式、规模较小的养殖方式、中等程度规模的养殖方式以及大规模的生猪养殖方式。但是从局部数据分析,自 2017 年国家政策导向发生了变化,开始向资源综合利用方向引导,同时市场对于生态有机产品的需求旺盛,因此,散养养殖户和小规模养殖户优先向生态养殖、种养模式转变,其成本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2.对于生猪方面的收益情况,根据其成本利润率以及净利润的情况进行排序,从高至低分别为大规模的生猪养殖方式、中等程度规模的养殖方式、规模较小的养殖方式以及散养的方式;如果是按照主产品的产量及产值来排序,则由高至低分别为散养的方式、规模较小的养殖方式、中等程度规模的养殖方式以及大规模的生猪养殖方式。
从 2007-2017 年局部数据片段来看,散养用户和小规模养殖用户的收益单位收益明显增加,主要得益于生态养殖和种养结合模式下的人工成本、饲料成本的下降,市场销售价格高等因素。
以产出来说,每个规模的真正产出值均没有实现目标值,其中和目标值最接近的就是大规模养殖,其具备非常显著的优势,紧随其后的是中规模,之后是小规模及散养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