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在西方是指高雅技艺的教育与训练,西方认为人文的核心是自由,如人文教育(Liberaleducation ?、文科(Liberal arts)等都是由“自由”的词根组成的。①据考证,“人文”一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的《易经·责》:“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天文”是指天象季节的变化,这里的“人文”是针对天文而言的,是用以教化天下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教育感化后的“文明”,是教化、“文”而化之的意思。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思想认为人文的核心是“仁”,“仁者人也,人者仁也”,“克己复礼为仁”,通过“礼”来实现“仁”。只有重“人”,才有一切。因此为了培养“理想的人”,也就是西方的“自由的人”,一方面要强调内心修养,另一方面要强调礼等文化形式。
在今天,我们所讲的人文主要是指人文科学或人文教育,主要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它是人类某个民族或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
人文素质。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从大的方面来看,素质可以分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两种。
科学素质是指人们在获得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大体上可以分为科学观点、科学方法以及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三个不同层次。
人文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素质,它所体现的是主体对世界的关系,是对人自身价值和生存意义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从广义来说,人文素质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z>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
二、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提出的背景
1、从世界范围看,高等教育由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到科学技术教育,再由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到人文、科技教育并重,是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提出的国际背景。
直到19世纪以前,人文科学知识体系仍然一统天下,科学与人文的争论也就无从谈起……从本质上来说,科学与人文是相通的。①在世界范围的早期教育中,人文和科学两种文化是融合的,当时人文科学比较发达,自然科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与此相适应,古代的教育是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重点进行的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无论是古罗马大学的“七艺”,还是我国从孔子、孟子到唐朝的太学,教育内容大都属于人文范畴。欧洲人文科学教育在15-16世纪的对抗神本主义和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禁锢的斗争中取得了主导地位。人文科学到了近代,主要是1 9世纪以后,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走向分离,并且成为人类征服自然、造福大众、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
前言.............................................................1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作用.................................... 2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2
(二)加强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6
二、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14
(一)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提出的背景....................... 14
(二)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问题.............................22
(三)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30
三、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40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高吸习都叙刘以易弱娜清的关注程度..........40
(二)深俗交策优化部汉琦瀚楠砂凉康质教司本系...........................42
(三)力闭勒于究,嘟郧狗U利院佼弋妨潮翱隋白孩效.................47
(四)力Ilk,提高高汉助绷楠砂浪薄质教削耐剔临..............................53
(五)彩砌睬索,努力构感部叱眯辍彬认文素赓助新种栩睬...........56
结束语.....................................................................58
参考文献..................................................60
结束语
据国家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葛道凯2004年4月27日在教育部举行的2004年第十三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03年年底,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己达到908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5$.5%;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479万,约占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3%;招生数达到200万,约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的52.3%。以上数字说明高职教育己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大学人文精神深邃而悠远,高职院校的使命神圣而崇高。大学,应该是人文精神的养习场,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并非职业培训场所,也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机构,更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园地,要为人的全面、理性地发展提供精神资源,肩负着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任。构建、张扬大学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不仅是高职学校自身的任务,也是整个社会为进步与发展而提出的要求,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和学生对我们新兴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期盼和渴求。
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尽管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足,但随着实践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心和介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一定会更加深入,一定会结出更多的硕果。
参考文献
[1][德]李凯尔特《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M],涂继亮译,商务印书馆1986
[2][美]乔治·萨顿;《科学的生命》[M],商务印书馆1987年
[3][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 [法]阿尔贝特·史怀泽著,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社科出版社,1992
[5]〔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北京:三联书店,1997.
[6][英]C. P.斯诺,《两种文化》[M],纪树立译,三联书店1994
[7]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8]孙伟平.事实与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
[9]谢树平.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10]谢树平等.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0
人文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探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