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15
论文字数:35000 论文编号:sb201307172110407192 日期:2015-05-13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现状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是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新形态。随着网络的深入普及,对于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1.1 国内研究现状
自1997年前后,关于利用网络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论述,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开始出现。十多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在广大思想道德教育研究者的不懈探索和实践下,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务不断发展,开辟了思想道德教育新局面。目前,有不少学者从总体上论述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或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著作有湖南科技大学宋元林教授的《谈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光明日报2008年3月24日)、广西教育学院韦吉峰博士的《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9期)、福建师范大学杨立英教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第十二章(人民出版社2003年)。宋教授的文章从人、网络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的视角深刻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社会化、生活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趋势。①
韦博士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现实情况和未来社会(包括网络)的发展要求为切入点,论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规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应对的策略。②
杨教授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全书最后一章以网络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趋向为分析基点、实际上以使命的方式提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③这些成果从总体上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观点,但都缺乏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各要素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

第二章 研究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依据

研究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不能忽视对现实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分析和考察;同时,这样的研究和探索必然基于一定的理论为基础。以上两点构成了本章的内容,即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探求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依据。

2.1 理论依据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是在网络文化背景中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融思想政治教育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网络文化学于一身。应该说,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我们研究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奠定了基本依据。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网络伦理学、网络文化学、未来学从不同角度为我们研究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提供了理论支撑。

2.1.1 思想政治教育学依据
思想道德教育虽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但从总体来说,思想道德教育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说,思想道德教育就是以道德观教育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思想道德教育的对象、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思想道德教育的环境、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等基本问题做出了回答,为我们研究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做出了基本的理论铺垫。(1)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原则做出了深刻的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其集以往教育经验之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铺垫了基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原则、求实原则、民主原则、渗透原则、层次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原则、示范原则等做出了深刻的说明,为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提供了方向性启发。(2)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做出了深刻的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其结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基本环节、基本阶段和特点等做出了深刻的探究,为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基本范式。(3)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做出了深刻的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诸要素之间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是由一个基本规律和多个具体规律组成的多侧面、多层次的体系。这为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第三章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16
3.1 主体社会化趋势 ........................................................................... 17
3.1.1 主体社会化趋势的基本涵义 ........................................................ 17
3.1.2 主体社会化趋势的内在根据 ........................................................ 18
3.1.3 主体社会化趋势的现实表现 ........................................................ 19
3.2 内容个性化趋势 ............................................................................ 20
3.2.1 内容个性化趋势的基本涵义 ........................................................ 20
3.2.2 内容个性化趋势的内在根据 ........................................................ 20
3.2.3 内容个性化趋势的现实表现 ........................................................ 22
3.3 方法生活化趋势 ........................................................................... 23
3.3.1 方法生活化趋势的基本涵义 ........................................................ 23
3.3.2 方法生活化趋势的内在根据 ........................................................ 24
3.3.3 方法生活化趋势的现实表现 ........................................................ 25
3.4 保障制度化趋势 ...........................................................................27
3.4.1 保障制度化趋势的基本涵义 ........................................................ 27
3.4.2 保障制度化趋势的内在根据 ........................................................ 27
3.4.3 保障制度化趋势的现实表现 ........................................................ 28
第四章 科学把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
4.1 坚持虚拟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31
4.2 坚持经验性与理想性的统一 ............................................................ 32
4.3 坚持针对性与环境性的统一 ............................................................ 33
4.4 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34
结 语..................................................................................................37
参考文献 ...........................................................................................39

结 语
本文以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四个要素即“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保障”为突破口展开论述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得出了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主体社会化趋势、内容个性化趋势、方法生活化趋势、保障制度化趋势的结论。在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论述的基础上,我们也简要的提出了科学把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即以坚持虚拟性与现实性、经验性与理想性、针对性与环境性、主导性与多样性等四个辩证统一作为科学把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基本要求。然而,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未来究竟会展现怎样的发展过程,这只能依靠实践加以检验。同时,我们也要肯定不同的学者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做出不同的预测,我们的研究和预测也仅是多个视角中的一种而已。
应该说科学把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四个辩证统一,以及以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四个要素为突破口展开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的论述是本文的创新点。然而,由于本人学术水平所限,本文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对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四个要素的发展趋势理论探究的深度不够,对境外相关网络道德教育和信息伦理学的消化、吸收不够,这些问题也需要在日后的学习与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改善。........
网络文化不但为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
提供了多样的信息形式,也为这些信息的传播方式提供了多样的途径。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信息不仅可以通过以文本形式放置在网页上、以附件形式提供下载服务,还可以通过实时通讯系统、电子邮件等非即时通讯系统、网络社区、网络游戏等不同方式传递给广大网民。

参 考 文 献
[1]韦吉峰.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2004(9):153-155.
[2]徐海心.刍议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工业化教育向信息化教育转折的历史原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41-42.
[3]刘国永.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方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74-80.
[4]施光跃,邬旭东.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道德教育辩证考量[J].学术界,2009(3):180-187.
[5]佘双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10):83-89.
[6]骆郁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6):1-4.
[7]陆林.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9(1):63-65.
[8]沈壮海.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范式与新形态[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2):40-46.
[9]杨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境遇的多维透视[J].思想理论教育,2009(5):21-27.
[10]李宪伦,章兵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1):46-49.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