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之人文关怀探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126
论文字数:32000 论文编号:sb201307072104537161 日期:2015-05-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提出

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提出人文关怀并非突发奇想,空穴来风,而是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文化背景。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提出的理论依据
所谓人文关怀,主要是对人自身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怀、探索和解答,就是要体现人文精神,富有人情味,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把人作为一切理论和实践的主体和目标,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文关怀并非新时代的产物,而是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和依据,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范畴。

(一)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
“人文主义”一词的英文是humanismv,他是从德语humanismus①转译而来。公元1808年,德国一位教育家在关于希腊罗马经典著作当中教育关系的辩论中,根据拉丁文词根humnaus杜撰了德语humnasimus,成为“人文主义”一词的始祖。这里所说的人文主义是指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以区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可见人文主义一词早在希腊时期就已有之: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所要展示的是人性的普遍法则和关于人的“思想”,这种“思想”是普遍主义的,是以宇宙本体为教化的基本模式。希腊人文主义试图把人塑造成真正的形式,以显示人的高贵。
它所关注的是人的“理想”,希腊人称之为“德性’。
与希腊人文主义不同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所谓文艺复兴是指一场从14世纪到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继而发展到西欧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由于其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工作,通常被称之为“文艺复兴”,而实际上它的实质是人文主义运动。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中世纪科学主张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主张人的自然平等。人文主义思潮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由于首先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而取得了一项尤为伟大的成就,那就是对“人”的发现。“文艺复兴”只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表现形式,“人文主义”才是它的实质,它强调和关注的是个体的解放与自由,召唤人们解除长期禁锢人性的心灵枷锁。...................
.........................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在理论与实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在理论与实际中己早有体现,其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促进作用也初见端倪。这得益于理论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工作者的大胆尝试。这些成果和成效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还做的远远不够,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种种缺失。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尽管既必要且重要,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倾注人文关怀还做得很不够,在观念和意识上依然存在着很多的误区,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社会轻个体
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强调从社会需要出发,突出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完成“社会”任务或解决“社会”问题,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来要求人,忽视了对人精神欲求的满足,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了“现实的人”这一主题,陷入了只见“社会”不见“人”的误区。其实,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但社会总是由人构成的,没有个体的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其社会功用,习惯用行政化的命令来干预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思维,其目的是为社会和政治服务。教育的方式是用固定的政治理论内容和政治思维来要求人和限制人,其立足点忽视甚至舍弃了个体的利益与欲求而屈从于社会的政治的目的和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眼光没有落在对人性的完善、对人格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和对人的尊重与关心上,这无疑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背离和舍弃。重社会轻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社会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起直接目的是培养服务型的人才,而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新产品新文化层出不穷,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培养服务型的人才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提出............................3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提出的理论依据................3
(一)人文主义与人文主义思潮.........................................3
(二)人本管理理念..............................................................4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底蕴...........................................6
(四)主体性教育思想............................................................8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提出的社会背景........................10
(一)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激发..................................................1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呼唤.................................................1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15
三、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教育意蕴...................................17
(一)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17
(二)巩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基础.....................................19
(三)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20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22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22
(一)重社会轻个体.....................................................................22
(二)重主体轻客体...................................................................23
(三)重理性轻情感......................................................................24
(四)重共性轻个性....................................................................26
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27
(一)社会因素.......................................................................27
(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因素..............................................28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因素...............................................29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31
一、尊重人的主体地位........................................................31
二、注重人的个体差异.........................................................33
三、引导个体自我教育..........................................................35
四、突出心理健康教育..........................................................37

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生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它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它为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一个人要形成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先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成功地与人交往,恰当地表露与控制自己的情绪。相反,一个人如果心理不健康而自卑、孤僻、不信任他人,有社会障碍,他就失去了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其次,受教育者生活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多角度的人际交往中,在渴望成功与失败的矛盾冲突中迷失了方向。只有通过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引导他们找准自己的方向,朝着正确的目标去发展并完善自己。.........
总之,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和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路径,展示了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和发展人的人文关怀精神的本质与核心,也是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广大受教育者及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十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列宁选集》(1一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选集》(1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邓小平文选))(l一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7.((列宁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8.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1999年版;
9.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比较德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l版;
10.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上一篇:山东某商业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发使用
下一篇:小学教育课程设置的知识基础理论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