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选题缘由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应用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广大的中职学生来说,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已经成为他们进入社会必备的技能,也是他们就业和择业的重要砝码。
计算机学科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学科本身起步时间较短,同时,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又一日千里。因此,深入研究计算机学科的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能够深入学习计算机能力的学生,成为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2012年,本人有幸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开始教育硕士的学习。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数字故事。数字故事就用简短的叙事配合相应的声音以及大量形式的可视化媒体形式(包括字幕、图片、艺术作品、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讲述故事的方式。在欧美,数字故事以其可视化的特性,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数码相机、摄像机、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性价比不断地提升,为数字故事引入我国的教学领域提供了可行性。近年来,国内的不少专家也投入到数字故事的研究开发中,呼吁将数字故事这种形式应用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
数字故事能够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有机整合,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巧妙地展现故事本身。同时,中职计算机课程本身作为数字故事的技术支持者,适合并且有利于数字故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在数字故事的整个制作过程中,零散的知识点得以重组,操作技能得以掌握,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得以展现,学习和实际生活的点滴得以记录,教育和德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得以展现,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创新的满足。这些,都促使我萌发了将数字数字故事应用到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想法。
1.2 研究意义
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不少内容是比较枯燥和深奥的知识,诸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间的转换,音频视频不同格式间的区别等,只通过文字和图片的解释,对于习惯于多种媒介传播知识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无趣,提不起兴趣。另外,在中专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入学成绩偏低,基础差,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等现象。中职计算机课堂上,学生往往习惯于被教师牵着学习,教师将教材内容演示一遍,学生就单纯的“复制”教师的步骤,对于知识点不能够进行主动地内化与吸收,更谈不上自己主动地探究学习。
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中的主导作用,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积极的投身到学科学习中去,自主的进行知识的建构。
将数字故事引入中职计算机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践“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并对提高学生自身的技能水平和创新性思维等综合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本研究通过介绍数字故事,结合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给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师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相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对数字故事感兴趣的中职计算机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第 2章 数字故事综述
2.1数字故事的概念
数字故事(DigiatlStorytelling)自从 20世纪90年发表展以来,围绕它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英国摄影家、教育家丹尼尔·梅多斯(Daniel Meadows),把数字故事定义为“利用数码相机、计算机和非线性编辑软件制作而成的简短的、发自内心的并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个人故事。”
东卡罗莱纳大学的学者 ConstanceA.Mellon 于 1999年定义的数字故事是把讲故事的艺术和多媒体技术如: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以及网络等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叙述形式。
所谓Digital Storytelling,是把讲故事的艺术和多媒体工具如图片、声音、视频、动画以及网络发布等方式结合起来,是一种融合了古老的故事艺术的新的交流、学习和自我表达媒介。(陈静娴,2006)
数字故事,是个人或多人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主题,编写成具有故事情节性的短文或片段,搜集相关图片、影像、音频、动画等素材,通过相应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将之前编写的短文或片段,配合与主题相符的能让听者产生共鸣感的音乐,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的一种让人愉悦的“讲”故事的方式。(路翌,2013)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将数字故事定义为:学习者针对自己确定的故事主题,撰写出相应的脚本,搜集围绕故事主题的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素材,使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于故事的数字化呈现,从而将故事视觉化,以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方式。
2.2数字故事的特点
数字故事自从美国的阿奇利(Atchley)最先提出这个概念后,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和快速的发展。在国内外,已有多个专门的数字故事网站和机构。
与传统叙述故事相比,数字故事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人们容易从它的背景、上下文内容中去理解,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元素和强大的表现力,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故事情境,表达出相应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比传统形式更具体、直观、形象、生动,信息量传达的也更多。数字故事的核心是将技术技能与艺术性进行有效的融合,具有可视化特性的故事学习和分享交流的工具。数字故事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传播,越来越多的开放平台支持数字故事的发布和分享,使它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面更多。
数字故事一般通过这几个流程来完成,首先进行故事主题的选择,其次对故事情节版进行设计,接下来完成数字音频的获取和编辑、图形图形的获取和编辑和视频的获取和编辑等步骤。数字故事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各种各不相同的媒体软件来完成。制作数字故事的软件有:PowerPoint、MoveMaker、会声会影、Premiere、数字相册、Flash、Photoshop、Cool edit、word 等。
第 3 章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设计..................9
3.1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前期分析..................9
3.1.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环境分析.....................9
第 4 章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18
4.1 针对数字故事的前期问卷调查分析...................18
第 5 章 反思与展望..................33
5.1 本文的研究成果......................33
第4 章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4.1 针对数字故事的前期问卷调查分析
笔者在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塘南办班点进行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实践。为了能够全面、详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和知识准备情况,特别制作了前期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在 2013级、2014级中专班中进行,共发放问卷122份,回收有效答卷 122份。

从表格的数据及学生的多项选择和问答中可以看出:对于计算机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占到 97%,愿意尝试将学习成果通过数字故事展现的学生占到 81%,认为数字故事作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的占 62%,会操作PowerPoint 软件的有 100%,会操作 Flash 软件的占到 85%,有 43%的学生喜欢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有80%左右的学生在问卷中详细的描述了他们认为的数字故事,并写出了自己心目中的数字故事主题。
综上所述,可以基本确定,在2013级、2014级中专学生中,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数字故事在计算机课程应用实践研究的基本条件。
第 5 章 反思与展望
5.1 本文的研究成果
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为的是在尝试数字故事的教学方式的平台上,为中职计算机课程寻找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本论文立足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结合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塘南中学办班点的学校特色,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研究的成果概况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归纳、分析了数字故事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情况。对数字故事的内涵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分析了数字故事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2、对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开展数字故事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基于数字故事内涵和本质,在对学校软硬件条件和中职计算机课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数字故事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的作用和优势。
3、在前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活动方案,并在实际的课堂中组织实施。
4、组织开展了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实践活动,活动不仅验证了数字故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可行性,还为数字故事的进一步完善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