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唱法在演唱中之若干误区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73
论文字数:32600 论文编号:sb2014091211443610414 日期:2014-09-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问题缘起
“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传承中华民族审美情趣、文化积淀、人文特色的演唱形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唱法被很多优秀的歌唱家学习、探究、采纳,有些甚至还融合进了自己独具个性的演唱特色,为民族唱法增色不少;民族唱法也被许多音乐学校所研究和传授,为国家培育出了 一大批在民族唱法上取得成功的优秀歌唱家。“我国对民族声乐向来重视,尤其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之下,更应该提倡去学习、继承和发扬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民族唱法的方案。” 所以说,民族唱法对于中华传统文化而言,具有其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欧洲的美声唱法逐渐融入了东方声乐的教学体系,导致了现代民族唱法已非传统“五声”声乐了,而是“七声”声乐,且升降调高度频繁,民族唱法与传统意义的“民族味”相行见远,最典型的就是高音部分,基本上放弃了传统真音“喊”的方式,而是假声共鸣的方法,失去了民歌风味。那如何才是正确的民族唱法呢?打开电视或网络,基本全是美声化的学院派的唱法,很难知道是哪个人在唱。民歌唱法是一门民族艺术,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如果抛掉文化语境,刻意模仿他人,就会进入误区,如美声唱法强调“以声带字”,而民族唱法强调“以字带声”。因此,作为民族声乐学习者对该民族唱法的风格的总结十分必要,客观的分析文化背景不仅对该唱法的学习和完善大有裨益,同时对民族声乐学习者建立和形成完善的民族声乐技巧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


1. 2研究价值
中国民族唱法独具民族特色,比如若干个典范的曲调、假声真声的灵活转换、音色甜美等,它以其自然、朴实、清新、细腻以及原生态的声音打动了众多听众的心。但就当前国内民族唱法教学方面,由于唱法种类的众多,声乐技巧的训练尚未统一,一种迫切的教学理论需求摆在了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的培养和造就面前。金铁霖教授说:“中国声乐教学应立足于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吋代性的基础之上。”他认为:“科学唱法和技巧是共性的,是中外各种唱法所共有的合乎人声艺术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声腔和演唱方法都有各自符合自身发展和艺术表现规律科学的特点。”但是,部分音乐教育学者由于对教科书的断章取义,或者是出于对“科学” 二字的用心,亦或是西方强势音乐文化对东方弱势文化的戟害,声乐界在教学上出现了一些约定俗称的教学模式:借鉴西方唱法的呼吸、共鸣、通道进行练声。我们知道,民族唱法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任何一种声腔都有独到之处,如青海的花儿、苗族的喊歌、黎族海菜腔、凤阳的花鼓、江浙的秦淮风……都有自己独到而又精湛的发生技巧,所以在教学上都应该用不同的培训方法。本文针对民族唱法的若干误区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其中存在误区的主要原因及对演唱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教学策略,有助于学习者在演唱技术方面借鉴、提升和改进,同时对几种民族风格、民族音乐方面进行了针对性地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


第二章民族唱法的界定及相关问题探究


2. 1民族唱法的界定
中国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百里不同俗”的特点,因此民族唱法种类丰富,举不胜举。如山西小调、陕北秦腔、昆曲等,民间歌曲和民族唱法更是种类繁多,风格独特。每个声腔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着该区域民族群众集体的民风和发声智慧的结晶。如北方多平原,土地相对比较辽阔,浑厚的声音穿透力强,更易在平原地带传播;南方地带多丘陵,回声较大,高频率的声音更容易听清对方所表达的情感语言。久而久之,这种带有屮国特色的民族唱法越发凝聚着一辈辈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且日绩完美。“在中国传统的歌唱活动中,歌唱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民族的唱法[指唱民歌、山歌、小调]和戏曲的唱法[指戏曲、曲艺]。”③不管演唱者用什么风格去演唱,风格迥异的民族唱法特色在所属的不同区域内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并具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其他地域若不深入了解其风格,很难模仿,如蒙古族的诺古拉(nokla)歌唱技巧,独特的颤音和长调都来源于历史上蒙古族所信仰的萨满教以及蒙古族最喜爱的乐器一一马头琴独有的宽广泛音。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民歌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因此很多特色的歌曲翻译成普通话标准音之后,虽然在曲调上行得通,但外人听起来总是觉得怪,那就是因为缺少了文化内涵,就是支撑歌曲的文化骨干,因此方言表达内容与色彩更具神秘性和吸引力。同时,不同区域民歌的声调上也是风格迥异,如:北方民歌讲究大开大合,声音处理上要豪迈而粗r,充分发挥北方民族彪悍的品质;南方地区丘陵与丛林,视野较小,所以南方声腔则要委婉紧凑一些;高原山区空气稀薄,人烟稀少,因此其声腔声调比较高允嘹亮;平原地区开阔平坦,起伏不大,视野广阔,因此其声腔声调要平缓大方。‘‘民族唱法的主要特点是,口咽腔的着力点比较靠前,口腔喷弹力较大;以口腔共鸣为主也掺入头腔共鸣;咬字发音的因素转换较慢,棱角较大,声音走向横竖相当,声音点面合适,字声融洽;声音色调明亮,声音个性强,以味为主,手法变换多样;音色甜、脆、直、润、水;气息运用灵活;以真声为主。” 总而言之,民族声乐以形而上的声音传递,并以其甘甜如水、音色唯美、自然原生态等特点,倍受听众的欢迎,正因为如此,才有繁荣的中华民族不同特色的民族唱法。
……….


2.2民族唱法的基本特点.
民族唱法在音色上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一一音色干净甜美。“民族唱法在演唱中要求声音显得亲切自然,明亮清晰。”不管传统民歌还是现代民歌,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观使得我们民族唱法始终追求着音色干净特点。美声唱法流入中国之时,人们便下意识地接受其精髓,巧妙地借用了美声唱法的某些发声方法,如借用了美声的真假声混合,这样发出来的声音才能够亮丽、集中、穿透力强,加之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地有效运用,能够加大民族声乐的震撼力和艺术表演力。”但中西方审美观的差异性和文化底蕴的矛盾性毕竟是存在的,这些差异和矛盾迫使着中国民族唱法的文化价值的逐渐消退,目前,在实际歌唱中,美声共鸣腔的大量使用,让歌声偏离了传统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缺乏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性特色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的民族唱法,多以头、鼻腔共鸣交替配合为主,这样音色就会很甘醇,也方便于口唇的精准性,使发出来的声音流畅且字正腔圆。再加上民族唱法的音型在高泛音时谐振幅度相对较大,中低泛音时谐振强度相对较弱,听众们在听觉上就会感觉到抑扬顿挫,并能深刻地感受到音质的空灵与清澈,这样,歌唱者在歌唱时表现得更为生动、灵活,同时也增加了歌唱者的人格色彩和风格的鲜明化,体现出民族歌曲固有的东方传统文化的音色魅力。
………..


第三章民族唱法在演唱中的若干误区........ 15
3.1民族唱法演唱中的若干误区........ 15
3. 1.1观念上的失误........ 15
3. 1.2无技巧状态 ........15
3. 1.3模仿表面化........ 16
3. 2存在误区的原因探究 ........17
第四章民族唱法的教学策略探讨........ 22
4.1树立正确的民族唱法观念........ 22
4. 2重视民族唱法发声技巧的训练........ 26
4. 2.1重视技巧训练的意义 ........26
4. 2. 2技巧训练的个案分析........ 26
4. 3准确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风格 ........33
4.3.1解决美声唱法的垄断........ 33
4. 3.2重视传统声乐艺术........ 33
4. 3.3让学生正确表达不同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 35
4. 4借鉴民族音乐进行民族唱法的教学........ 36


第四章民族唱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4.1树立正确的民族唱法观念
民族唱法并不等同于民间民歌演唱,也不是说声音尖、亮、细就是民族唱法了,它“是在民间民歌演唱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共鸣腔体来演唱,既继承了中国的传统声乐,体现了其具有民族性,又借鉴和吸取了西洋的美声,体现了其具有时代性,” 民族唱法的这种民族性和时代性应该是当前学校应该教授的主要特征,所以我们在演唱民族歌曲的时候,一定要在“求同”的基础上强调的个性的“存异”,让它的艺术特色充分表现出来。例如海政歌舞团的青年歌手常思思,她是花腔女高音,在演唱我国的民族歌曲上出现了创新,有了自己独特的声音处理方式,她演唱的《玛依拉变奏曲》就是胡廷江在哈萨克族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发展和创新,一开场,一声“人们都叫我玛依拉,诗人玛依拉。”让听者以为是美声的花腔技巧,但随着音乐的响起,她的声音圆润、明亮、淳厚、清澈、优美,并且在歌曲节奏快的时候又表现得热情洋溢,不得不说是一种多种腔调的创新结合,给了我们“美”的切身体验。


…………..


结论


民族音乐具有传承意义,而民族唱法就是其中一部分。民间音乐的是一门艺术,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逐渐成为了传统声乐的核心价值理念,所以这民族声乐更多地是体现生活中、工作中、交流中真、善、美的本质,还从意识形态上不仅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映出别样的民族风格之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地域风格,有丰富和完整的文化内涵,还有大量像山戎、南越、乌恒、匈奴、鲜卑、羌、突厥、契丹等融入汉族的地方特色区域风格,构成了中华民族庞大的声乐体系,正是它们的存在,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且其相互的关系上则呈现出了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等特征,世界才展现得如此精彩纷呈。不同的民间音乐传承到现在,不仅给人们留下美妙的音乐享受,还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华最早的民歌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的劳动与生活,如模仿劳作的丰收、打猎的呐喊声、木棒的打击声等等,而且这些带有深度和精神文化的声音慢慢地就融为了我们中华民族声乐的最基础的基调,生产力不断进化,民族声乐也在跟随着历史的步伐,日渐发展完善。民歌是人民的内心世界的呼喊声,来源于人与人之间思想和感情的最直接和最真诚的方式,同时又深蕴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历代先民对声乐“美”的艺术追求,承载着一个一个民资的文化缩影。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越发凝聚着一辈辈民族集体的智慧结晶,包含了很多历史发展中和社会生活中文化信息。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