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在参考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总结贸易发展历程中各阶段特征将中国与尼泊尔贸易发展历程分为建立与起步发展阶段、恢复与快速发展阶段以及波动上升阶段共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已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体化纵深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经济体开放性和流动性逐步增强,加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经贸合作以实现共赢成为了国际共识,坚持改革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中国作为南亚区域联盟的观察员,与南亚国家间联系也在逐步加强,目前中国与南亚各国家的合作领域出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双边经贸合作活力充沛。尼泊尔作为南盟成员国,近年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不断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逐渐紧密而逐步加快,合作领域也得到不断拓宽,中国现已成为尼泊尔第二大贸易国。因而,加强中尼双边贸易发展对促进中国与尼泊尔两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深化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对我国建设贸易强国十分重要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依托自身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当中,对外贸易得到飞速发展,已成功跻身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美国等国家掀起的“中国威胁论”无疑给中国对外贸易稳步发展带来了困难与压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表明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决心。二十大提出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扩大互利共赢是中国加快建设贸易强国主要任务。虽然中尼两国在经济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发展等方面差距较大,但基于尼泊尔特殊地缘优势和转口贸易条件,其成为中国向南亚其他国家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中国商品进入南亚市场的重要“大门”,对中国贸易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用。这均为中国同尼泊尔加强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得加强与尼泊尔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中尼贸易相关研究
Kalyan(2009)对中尼贸易的规模、增度及贸易结构的情况,使用OLS回归方法得出了中尼贸易对于西藏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度,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尼贸易的路径选择[1];Sujata Pokhrel(2019)在贸易可能会受到外生冲击影响的背景下以尼泊尔对华贸易为例,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地震对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所导致的尼中陆地边界关闭对尼中贸易影响并不显著,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尼中贸易中占主导地位[2];Kamal Pandit(2019)认为尼中双方在贸易、宗教、思想和文化方面具有相同历史,因此“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尼泊尔与中国BRI项目可以通过连通性克服贸易运输中的问题,促进尼泊尔贸易发展[3]。
徐萌萌(2014)对中尼两国贸易的商品结构、结合度和出口相似度进行测算分析,得出中尼两国贸易现状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关系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4];杨思灵等(2017)基于中尼贸易悠久且逐年向好发展背景,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尼两国可以借助多边路径和双边路径克服挑战,实现进一步发展[5];狄方耀等(2018)通过中尼良好和谐稳定的关系出发,对中尼间联接与贸易设施进行分析,指出尼泊尔是中国西藏积极推进向南亚发展的重要选项[6];黄菊英等(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对中尼经贸合作现状及制约两国经贸合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可行性路径[7];张光胜等(2019)通过分析中国与尼泊尔边境贸易发展中存在尼泊尔国内信息服务平台不完善、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并借助VAR模型实证研究西藏边境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尼贸易发展不仅能够实现我国经济重心向南亚各国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向,还可以带动我国西藏自治区经济的增长[1];
..........................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双边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一般是指跨越国界的商品和劳务交易,主要是由进口和出口两部贸易活动组成。在此基础上,双边贸易则引申为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关于商品及劳务的买卖或交易行为。由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双边货物贸易,进而对双边货物贸易进行界定,即指两个国际或地区之间各种实物性商品的买卖或交易行为。目前,有关货物分类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HS)以及按照广泛经济类别进行分类(BEC)。当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货物分类标准是《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版(SITC Rev.3)在该标准下已覆盖全球绝大多数的货物贸易,因此本文后续对中尼双边贸易商品结构及比较优势、结合度、相似度等部分进行测算分析时均使用SITC Rev.3作为分类原则。其具体分类如表2-1所示: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在贸易研究中被广泛运用。该理论早在1817年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深入研究绝对优势理论后进一步提出的,全面阐述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及贸易利得。他主张,国际贸易发生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相对成本的差异。各国在进行贸易时应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即使行业生产效率较低,商品成本较高,但只要发生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取贸易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指出,一国经济发展规模并不会对参与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因为各国根据生产产品的比较成本的不同,均能够在贸易活动中找到自身相对优势,从而参与到国际分工中并获取贸易利益。因此,尽管尼泊尔目前处于贫困国家行列,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但两国间经济环境存在差异性,进而在产业上比较成本也存在差异,两国依照比较优势理论“权衡利弊,取最优解”的贸易原则进行双边贸易,均能从中获取利益。
2.2.2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赫克歇尔的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并在1933年出版的《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被提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为:国家间进行贸易活动是基于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和生产各种产品是所需要利用的要素强度不同产生的。该理论进一步指出,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价格逐渐趋于均等,这也被学者们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总的来说,要素禀赋理论为国际贸易现象提供了新角度,强调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应根据自身要素禀赋情况及产品生产要素配置进行贸易活动。
...................
第三章中国与尼泊尔双边贸易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18
3.1中尼贸易发展历程..............................-18
3.1.1建立与起步发展阶段................................-18
3.1.2恢复与快速发展阶段.............................-19
第四章中国与尼泊尔双边贸易指数分析.................................-31
4.1比较优势分析.........................................-31
4.2贸易结合度分析........................................-33
4.3贸易相似度分析.................................-34
第五章中国与尼泊尔双边贸易影响因素的机制分析........................-38
5.1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的影响...............................-38
5.1.1经济规模的内涵......................................-38
5.1.2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机制.......................-38
第六章中国与尼泊尔双边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及潜力测算
6.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在对双边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行实证研究时,为使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学者通常会选择构建面板数据。总结盛斌(2004)、孙金彦(2014)等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对双边贸易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的内容得出构建面板数据原则,具体为:(1)样本国与研究对象的贸易量较大,是研究对象的主要贸易伙伴;(2)样本国所在区位不同,具有覆盖性;(3)样本国与研究对象具有某些共性。
基于此,由于中国在对外贸易体量上与尼泊尔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本文选择从尼泊尔的研究视角出发,依据面板数据构建原则选取2021年尼泊尔进口额和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共16个国家作为样本国,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英国、土耳其、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阿根廷、阿联酋、印度尼西亚、乌克兰、马来西亚、韩国。所选样本国与尼泊尔贸易量占尼泊尔贸易总量的90.2%以上,基本涵盖了主要经济地区。根据数据可得性,时间范围选择为2009-2021年,有效样本共208个。模型中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如表6-1所示。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无论从中国的战略角度出发还是从尼泊尔经济发展需求角度出发,中尼两国都是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十年来两国贸易规模在波动中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且中国在中尼双边贸易中长期处于顺差国地位。在中尼贸易中藏尼贸易所占比例较高,积极发展两国贸易能够带动中国西藏地区贸易发展进而带动西藏经济建设与发展。同时,两国双边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SITC第6类和第8类产品的贸易额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类产品。
第二,中国与尼泊尔市场联系较为密切,而尼泊尔与中国市场联系较为松散。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与尼泊尔两国在制成品SITC6类和SITC8类产品上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同时,中尼贸易相似度指数也进一步验证了在中尼贸易中SITC6类和SITC8类产品上相似度较大,即存在竞争关系。根据互补性指数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中尼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类的贸易互补性较强,而中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要高于尼泊尔,尼泊尔则在除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产品外的资源密集型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高于中国。
第三,尼泊尔经济规模、贸易国经济规模、国家之间的地理距离、对外投资规模、贸易成本以及双方是否签订贸易协定,均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尼双边贸易发展产生影响。其中,尼泊尔的经济规模、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是否签订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发展具有正效应,贸易国经济规模、两国间地理距离与贸易成本对双边贸易发展具有负向影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