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概念的内涵把握
一、 心理学意义上的前概念——在原有的概念之先
前概念可以说是维果茨基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它对教育教学理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兴起而至今不衰的概念转变研究的源头。它将概念划分为"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两种类型。"科学概念"指的是经过专门教学或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掌握的概念,它反映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日常概念"又称为"前科学概念",简称为"前概念",指的是"未经专门教学,在同其他人进行日常交际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中掌握的概念,其内涵受狭隘的知识范围的限制,往往被不适当地扩大或缩小。如儿童认为'垂线'仅限于"与水平线互相垂直的线"就是日常概念千扰科学概念理解的实例。而波斯纳等人在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概念转变模型,即为了促使学生进行概念转变,必须提供以下四个条件:①学生必须对自己头脑巾已存在的概念感到不满意;②学生必须对新概念有最低限度的理解;③新概念初次出现时必须显得合情合理;④新概念应具有解释和语言的功能。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中,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影响课堂教学巾意义接受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即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
二、 现象学视域中的前概念——具体的、直观的、未被规定的
在现象学范畴中,前概念总是与前科学、生活世界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讨论。生活世界总是前概念的世界,"原则上可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总体",它是一个与科学1辻界相对立的世界。"是在活生生的经验中直观地给予的世界,而科学世界是经过人类的理智活动高度抽象化和概念化了的理论世界。"概念思维在由"机械性统治的惰性物质世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科学和逻辑并"不能透入实在的外皮;在生活和运动面前,概念思维无能为力……在它看来,绵延、运动、生命和进化不过是虛构,对它们都做机械的解释。"而我们的立足之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难道是由概念或是抽象所组成的一个虛化的理论世界吗?显然并不是。我们所存在的生活世界是前科学的、直观的人之存在领域,是一个真正的"活"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察觉,现象学意义上的前概念总是在强调着直观性,未被规定性。
三、 本文对前概念的理解——像母语那样学习
笔者在中国知网等各大学术资源网站以"英语教学、前概念"为关键词或类似关键词搜索文献时,没有找到一篇相关文章。由此可见,目前在国内教育界,对从哲学前概念的层面来理解英语教学的研究,存在着明显不足。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世纪末盛行的直接教学法。为了消除当时盛行的语法翻译法的种种弊端,保尔在《语言史原理》里根据幼儿学习木族语的研究,验证了直觉感知语言现象的必要性;艾盖尔特在《现代语言改革教学法中的心理关系》中强调在语言活动里起主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而利用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原则上不用学生的本族语,也不用形式语法,只要使学生像幼儿阶段学习母语一样,借助实物、图画、手势、表情等直观方式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他们就能够建立起外语和事物间的直接联系。例如:"用外语教外语,直接将外语语言符号与实际事物相联系,避免母语与外语的'互译',将听说能力的训练作为教学核心内容,通过'说话学说话',以'句木位'的大量模仿和操练为主,整句学整句用,即'囫图吞枣',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由实例自行归纳语言规则,淡化语法讲解等等"。
第二章像母语那样学习——前概念的英语教学
一、 英语学科性质的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与巾学的其他学科比较起来,英语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和数理化不同,它属于语言教育;与同属于语言教育的语文学科相比,它们存在着一胜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总体上看,英语学科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异性
英语与我们所熟悉的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它们所负载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更大,这就使英语具有很大的新异性。首先,从语言本身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在发音、语调、语法、词汇、表达方式等方面差异很大,如英语是表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的动词有时态的变化,而汉语的动词则没有时态变化等等。其次,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说,英语与汉语所负载的文化几乎是世界文化的两个极端,学习者不得不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思维模式之间进行转换,因而增加了英语学习的难度。
2、 应用性
作为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英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英语就是为了很好的运用,学会了英语就能运用英语,运用英语就能够有所收获。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掌握英语就多了一个交流思想、获得信息的途径。目前,英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很多知识、信息都是以英语为语言载体,尤其是日新月异而又在大众工作与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电脑技术和网络。如果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缺乏相应的语言意识与语言素养,那么就会被这个信息时代所淘汰。所以,在我们教授学生英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秉承着教会学生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会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算真正的掌握了一门语言。
3、 人文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但是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学到的并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文化。英语的语音、词汇、短语、句型,无一不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英语课文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异域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地理、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各方面的背景知识,这都使我们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与丰富多彩。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门语言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只有熟悉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够真正理解这门语言。所以,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语言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
第三章 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23-25
一、对前概念教学的理解偏颇 ............................................. 23
二、英语课堂上“英语学科性质”的内涵缺失 ............................................. 23-24
三、英语课堂上“直接给予方式”的缺失 ............................................. 24-25
四、英语课堂上“语言”及“课本”的支离破碎 ............................................. 25
第四章 “像母语那样去学习” ............................................. 25-73
一、以课为例,浅谈对英语前概念教学的整体认识............................................. 26-43
以一节阅读课为例 ............................................. 26-32
以一节听说课为例 ............................................. 32-39
以一节写作课为例 ............................................. 39-43
二、 “英语学科性质”的内涵缺失的现状............................................. 43-51
(一) 创设语言应用情境 ............................................. 44-47
案例一:——以一节听说课为例............................................. 44-46
案例二:以一个语法教学环节为例 ............................................. 46-47
(二) 关注英语文化背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47-51
三、例析如何运用前概念教学............................................. 51-60
(一) “全英语”环境............................................. 52-56
(二) 淡化语法讲解............................................. 56-60
四、改变英语课堂上“语言”............................................. 60-70
(一) 课堂上“语言”及“课本”的支离破碎............................................. 60-61
(二) 课文整体教学的思想 ............................................. 61-70
五、对前概念的一些思考 ............................................. 70-73
(一) 英语教学的德育作用 ............................................. 70-71
(二) 构建英语教学的理想课堂 ............................................. 71-73
结论
众所周知,语言教学的本质并不是语言知识的传递,语言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真正学懂英语,让英语学习的内容深入学生的心灵,最终使他们能够使用语言来理解这个tit界和表达所思所想,使他们对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充满热切的愿望。但是,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惑和迷茫:课堂不是知识的传递的理念怎样才能得到落实?英语课堂"不是英语知识的传递",那么它应当是什么?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语言教学的本质?"
像母语那样去学习"的前概念教学思想让我们在困惑和迷茫中看到了希望和前进的方向。前概念教学思想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具体、直观的语言环境。教师利用外语本身进行的会话、交谈和阅读来教外语,原则上不用学生的本族语,也不用形式语法,只要使学生像幼儿阶段学习母语一样,借助实物、图画、手势、表情等直观方式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他们就能够^立起外语和事物间的直接联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说诂学说话',以'句本位'的大量模仿和操练为主,即'囫囹吞枣'。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学生由实例自行归纳语言规则,淡化语法讲解。这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直接地、直观地体验到完整的英语语言,生动活泼地进行英语的学习,灵活地运用英语进行实际的交流与会话。
由此可见,前概念英语教学思想符合语言教学的木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以"像母语那样去学习"的前概念教学思想为指导,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的相关文化背景,使学生能够像学习母语一样进行英语的学习,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学会英语、学懂英语、爱学英语,让英语学习的内容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情境剌激,使学生产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最终,英语将为学生展开一个丰富多彩的奇幻世界,学生在这个世界中如饥似渴的学习,他们的英语语言素养将得到不断地提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