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个人空间理论的情景照明模式与光环境优化设计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62522 论文编号:sb2023072717322450767 日期:2023-08-03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本研究采用严格控制变量的组内随机对照实验,通过测量人际距离和填写主观调查问卷,获取大样本的距离差值数据和环境心理测试数据。开展光环境变量与光分布对个人空间的影响实验。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建筑逐步向高质量发展,人们对个人空间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实现同一空间满足不同行为模式的个性化情景需求,成为高品质建筑空间营造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我国高密度人口条件下,人均可获得的实际个人空间与心理层面上感到舒适的个人空间存在矛盾,个人行为暴露在公共空间中,缺乏安全感。公共空间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公共功能,还要兼顾个性化行为的需求。但多数的物理空间一旦建成,基本无法满足不同时段下不同行为模式的功能需求。尤其对于大型公共空间,存在着主流和个性化行为对环境需求的矛盾。因此如何在公共空间中加强或营造个人空间是目前建筑领域的重要议题。
1.1.1人对照明环境的心理需求
光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因素,日起日落是影响生命体的“生物节律”最重要的因素,此外,不同强度光对人体的影响也大不相同。阳光会增加机体的红细胞数量,促进胃酸分泌,导致食欲旺盛,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并且促进褪黑素分泌,对缓解机体衰老、失眠症状和抗癌有积极效果。
自然光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有很大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南北半球地区的居民在各种人体所需的激素和褪黑素的分泌方面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相对而言,夏季清晨的激素分泌会增多[1];而在秋冬季节,体内可的松的分泌下降能够引发机体疲劳,造成精神压抑甚至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部分人工光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大城市夜晚的霓虹灯光和大型媒体立面对人的睡眠影响很大,但同时人工照明也能够通过影响与心理相关的一系列激素分泌,从而达到影响人的心情与情绪状态的目的[2]。所以通过调节照度、色温等照明变量可有效改善人的消极情绪。以往的实验研究指出,明亮的光照环境对缓解抑郁症状具有明显作用[2,3]。Plitnick等[4]研究表明不同色光能够能有效改善人的短暂性情绪。相关文献[5]中还认为彩色动态光对人情绪的积极影响更大。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综上所述,建筑师可以通过优化照明环境来“增大”传统物理空间的使用价值。尤其是当人处于公共空间中却又亟需安全感和私密性,家具布置和空间无法进行变换时,从心理层面改善人们对空间尺度的认知能够产生巨大作用。本研究旨在优化公共空间中的照明设计以打破建筑空间使用与体验的局限性,并筛选出几种典型场景进行验证。
1.2.2研究意义
当人们进入到一个较为空旷的陌生空间内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一个自我空间更大的地方。进入电梯后,多数人喜欢站在角落位置;图书馆落座时,除非迫不得已否则绝对不会选择对面有人的位置;人际交往时更要把握好距离,距离过近会感到空间被侵占,心理上产生较为强烈的压抑感和紧张感;距离过远又会觉得不利于沟通。由此可见,在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中,个人空间舒适性的重要性。本研究为住宅建设、工作环境的布置、公共场所中物理环境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住宅环境、高效的工作学习环境以及放松的公共娱乐环境。本研究在建筑技术和建筑空间方向上的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如下:
(1)合理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即使是不符合使用者预期的空间也可通过改变物理环境进行改善,达到现有空间充分利用,不浪费的目的。(2)通过改变光环境来缓解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紧张感和不适感,给人以更好的建筑环境体验。(3)为情景照明的应用增添更多可能性,进一步扩展使用范围。
.............................
第2章相关基础研究
2.1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概念界定研究
2.1.1空间领域基础研究公共空间与个人空间相互矛盾但又互不可缺,公共与私密在词语表意上是对立的存在,但其内在又相互需要[48]。荷兰建筑师Hertzberger在《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中指出“公共”和“私密”两者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他坚持主张在任何公共场所中都应该加入一定数量的私人空间[49]。隐私空间设计一定程度上的保护会使人在公共空间中有自由交往的权利,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空间设计。全球大数据信息时代下,我们的大量个人信息就像漂浮在云端,各种软件互通,每分每秒都在数据信息的监视下,这就使得人们更加渴望个人空间,特别是“人群中”的个人空间,而一旦在公共空间分割过多的隐私空间将会妨碍人与人的必要沟通,所以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和界限成为设计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1969年,Sommer在《个人空间》(Personal Space——the Behavioral Basisof Design)中提出了“空间气泡”理论[50],换句话说,每个人的个人空间都会随着他们的移动而像气泡一样移动,这个气泡可以保护个人免受他人的入侵和其他行为的影响。人对环境的控制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个人控制理论[51]和边界调节机制[52],后者明确地提到人是有边界调节机制的,当个体在公共空间中感受到个人空间受到侵占时,会利用边界来保护自己。
Little发现个体空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能够扩张和收缩,Sommer[53]也将个人空间描述为围绕身体的“情感区域”,该区域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和环境下都可能发生变化。人在该空间内会感到主人翁意识[54],对于不请自来地侵入会感到不适[55],压力,回避,退缩[56]或唤醒相关意识。
................................
2.2场景与行为模式分析
2.2.1识别场景需求
场景,即情境[73]。特里·克拉克[74]将场景的基本框架分为3个主维度,以对场景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进行量化叙述。3个主维度包括合法性(legitimacy)、戏剧性(Theatricality)、真实性(Authenticity)。场景中又包含四个要素:一是体量比城镇或国家小很多的社区;二是突出的实体建筑;三是不同教育程度、背景、性别、年纪的特定人群;最后是将以上三者所关联起来的特定活动。
本研究预计选择三类场景进行研究、优化设计,选取的目标场景是存在个人空间的公共空间,符合该原则的公共空间又分为长期停留空间和短暂停留空间,如图2-4所示为场景识别过程。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

2.2.1.1图书馆内使用者空间需求分析
(1)公共与私密结合通常情况下,无论是借阅书籍还是占座自习等行为,基本上都是个人行为,多数人都是独自前往图书馆,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公共场所内所遇到的人基本上都是陌生人。在图书馆公共空间内发生社交行为的次数还是较少的,社交行为包括:借阅书籍时与服务人员打交道、占座自习时与邻座的交流等等;个人行为包括自习、阅读和休息等等,这类行为都需要安静、私密的空间,所以在进行选座时,使用者们会更偏向于选择角落或者靠墙的位置。
(2)舒适感与归属感空间舒适感有多个评价指标,温度、湿度、声音、照明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体空间的舒适性。读者在阅读时更喜欢安静的场所,所以对图书馆来说,声音这一因素十分重要,所以应分别做好隔音和静音措施。照明环境就更为重要了,图书馆的读者们应该在高色温高照度的环境下阅读,除此之外,还应该设置一些可实时调节的小型台灯。归属感实质上是一种情感上的认同,通过室内装修或物理环境的氛围渲染来构建归属感,归属感还可以通过参与空间建设和维护来增强。如果空间的使用者对该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强,那么他就会主动的保护空间秩序、维护空间环境,空间和使用者相互促进,不断地产生积极影响。
.................................
第3章照度与色温对个人空间的影响实验............................29
3.1实验目的及内容..............................29
3.1.1实验目的.................................29
3.1.2实验内容..............................30
第4章光环境与光分布对个人空间的影响.........................49
4.1实验目的及内容...................................49
4.1.1实验目的及方案.............................49
4.1.2实验参数的选取...............................49
第5章场景的需求分析与优化设计.........................68
5.1情景照明的需求场景识别............................68
5.2图书馆自习区情景照明分析与优化..........................69
第5章场景的需求分析与优化设计
5.1情景照明的需求场景识别
需求场景的识别主要围绕着对现有建筑空间的现状和不足展开,主要分析场景的需求人群和服务人群。识别原则为以下三点,一是聚焦于人员较长时间停留的公共场所,且需要有个人空间的场景。二是短时间内必须停留的狭窄空间场景。三是需要考虑交际情绪等与心理因素相关的功能场景。

建筑论文参考
建筑论文参考

确定围绕以下三类最具有代表性的空间展开介绍,包括以图书馆、阅览室为代表的人长时间停留且需要个人空间的公共空间,以电梯为代表的短时间内停留的狭窄空间,以餐厅等为代表的需要考虑空间内使用者交际情绪的公共空间。但是,需求场景不限于以上几类,只要有人存在并使用的公共空间,几乎都会存在建筑空间利用不足的问题,如何通过改变物理环境来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是我们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将会展开论述每一种需求场景的情况,并选择对应的典型空间进行情景照明的改造和优化设计。
.................................
结论
本研究以能够营造个人空间、影响距离感知的光环境参数变量为研究对象,以创造能够营造多行为模式个人空间的情景照明为研究目标。采用严格控制变量的组内随机对照实验,通过测量人际距离和填写主观调查问卷,获取大样本的距离差值数据和环境心理测试数据。开展光环境变量与光分布对个人空间的影响实验。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照度和色温能够对个人空间产生影响结果分析发现,仅能够从主观问卷数据中得出光环境能够影响个人空间和距离的感知,距离测量的相关数据不足以得出光环境能够对空间和距离感知产生影响的结论,由此可以总结为光环境对空间和距离感知的影响更侧重于心理层面的影响,而非物理层面。
(2)光环境变量与光分布能够对个人空间与距离感知产生影响在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室条件下开展照明实验,通过收集被试者测量数据和主观评价问卷数据,评估照明环境对个人空间和距离感知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不同接近方式、不同性别、不同色温及不同照明空间分布模式均能够对个人空间和距离感知产生影响。随着照度的增大,越感到宽敞、公共和放松。光的色温以及接近方式是对空间和距离感知影响最大的因素,其中低色温能有效拉近人际距离,且无论是低色温还是高色温,照明空间分布更均匀的光环境对个人空间和距离感知的影响程度更大。
(3)情景照明场景的需求分析与优化设计结合文献综述、案例的分析以及光环境实验的结果,得出光的照度、色温以及接近方式是对空间和距离感知影响最大的因素,由此总结出适用于个人空间的情景照明设计策略。之后围绕现有照明场景的不足之处展开分析,选择图书馆、餐厅和电梯这三类典型场景进行研究与优化设计,选取的目标场景是存在个人空间的公共空间。结合对需求场景的分析以及对使用人群的分析结果,开展情景照明的优化和改造设计,为情景照明的推广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的成果不仅适用于对既有环境的适应性改造,还能够对未来新建建筑空间提供设计意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