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韩国文化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韩国文化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现代经济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内容,文化本身也在通过各种形式和服务被用来进行公司生产和市场交换以创造价值,这种趋势可以被描述成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问题,早在1998年,韩国就提出了“设计韩国”战略,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国家方针。从国家高度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方向。为此,韩国政府开始追求把文化艺术创作作为社会核心资源的战略思想。在针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面,很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构建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的同时,还专门分析了针对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的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文中指出,虽然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无论在市场规模、运营结构、经营环境,还是优势要素以及创意产业的发展方面,都是相对落后的。本文还以韩国CJ集团为例,对韩国主要媒体企业在全球文化产业竞争力中的状况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同时,针对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分别从政府角度、产业角度和企业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2 本课题研究现状
1.2.1 对文化产业涵义的研究
1.2.2 对韩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状况研究
1.2.3 对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标准问题的研究
1.2.4 对提升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研究
1.3 论文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2 国际竞争力理论
2.2.1 国际竞争力的涵义
2.2.2 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2.3 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化
2.3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标准
2.3.1 关于竞争力理论模型的比较
2.3.2 竞争力评价模型在韩国文化产业评价中的应用
第三章 文化产业的一般性考察
3.1 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
3.1.1 文化产业的涵义
3.1.2 文化产业的特征及其发展的必要性
3.1.3 文化产业的基本类型
3.2 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3.2.1 世界主要国家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
3.2.2 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文化产业
3.3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3.3.1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
3.3.2 韩国文化产业的国内市场发展状况
3.3.3 韩国文化产业的企业及从业人员现状
3.3.4 韩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现状
第四章 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制约因素分析
4.1 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其国际比较
4.1.1 市场规模及运营结构
4.1.2 经营环境及竞争能力
4.1.3 优势要素及其差异性
4.1.4 创意产业的环境
4.2 韩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4.2.1 国家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制约要素
4.2.2 产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制约要素
第五章 案例分析—韩国CJ 集团在全球主要媒体企业中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比较
5.1 全球主要媒体企业发展动态及竞争力分析
5.1.1 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
5.1.2 索尼集团(SONY Corporation)
5.1.3 新闻传媒集团(News Corporation)
5.2 韩国CJ 集团发展动态及竞争力分析
5.2.1 韩国CJ 集团概况
5.2.2 韩国CJ 集团核心经营战略
5.2.3 韩国CJ 集团的(SWOT)竞争力分析
5.3 全球主要媒体企业与韩国CJ 集团的差距分析
5.3.1 净益与净销比率
5.3.2 相关行业的现状及从业人员数
5.3.3 海外销售比重
5.3.4 全球性人才的利用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第六章 提高韩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6.1 政府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
6.1.1 培养专门人才,开发文化产业新技术
6.1.2 扩大投资,改善流通环境
6.1.3 支持扩大海外出口
6.1.4 强化法律制度和及支持体系的建设
6.2 产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
6.2.1 强化电影产业竞争力战略
6.2.2 增加唱片产业竞争力战略
6.2.3 提高出版产业竞争力战略
6.2.4 加强广播产业竞争力战略
6.2.5 强化游戏产业竞争力战略
6.3 企业角度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战略
6.3.1 韩国文化企业的国际运营战略
6.3.2 韩国文化企业的跨国收购战略
6.3.3 韩国媒体企业的培育支持战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中文摘要
ABSTRACT
参考文献
[1]我国文化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杨吉华.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2]竞争理论的演变:分析与评述[J]. 王振锋,解树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6(06)
[3]广告产业过度进入问题探析[J]. 刘传红. 企业研究. 2006(10)
[4]中国传媒资本运营若干问题研究[J]. 谢耘耕. 新闻界. 2006(03)
[5]报业进入整合期,转型挑战迫在眉睫——2005年中国报业经营综述[J]. 钱晓文. 新闻记者. 2006(01)
[6]自由、人性、唯美与东方文明理想——韩剧流行的社会文化根源[J]. 朱鸿召. 社会观察. 2005(12)
[7]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J]. 杜冰. 国际资料信息. 2005(10)
[8]韩国文化的崛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李世军,吴娴. 学术界. 2005(04)
[9]韩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与文化产业的发展[J]. 骆莉. 东南亚研究. 2005(03)
[10]中国电影业立法完善的法律思考——《电影管理条例》透析[J]. 杨丽娅,姜静楠,胡春景. 山东社会科学. 2005(03)

韩国文化博士论文怎么写
韩国文化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韩国秋夕的文化变迁与功能研究
岁时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明的产物和象征,节日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它除了在表象上体现出客观自然条件的变化和极强的时序性之外,在其本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故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精华的集中展示,韩国亦然,秋夕为为其代表。秋夕是原生性的韩国传统节日,与春节、寒食、端午一起被并称为“四大名节”,其根植于历史悠远的农耕文明,以庆丰荐新、追远报祖为内涵,自古以来就是最具有广泛民族认同的节日,堪称韩国最重要的节日。现在的秋夕是韩国国家法定休假日,是祭拜祖先、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集信仰、社交、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因此,关于秋夕的研究是认识和了解韩民族文化和韩国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视角。本论文以韩国秋夕节为个案,采取文献法、实地调查法、整体法和比较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及官方与民间、传统与现代两对关系入手,将秋夕置于整个社会历史的大视野中,置于朝鲜民族自身与他者的关系中,置于其自身动态的消长过程当中,通过时空结合、经纬交织的网状多维视角,对秋夕进行专题研究,力求呈现一个全景式、立体式的韩国秋夕的节日志报告。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选题缘由及研究价值、相关研究综述梳理,介绍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等。第一章主要借助于历史文献,以时间为线,对秋夕的起源、发展与内涵等的演进轨迹进行纵深的历时性考察,理清其历史脉络。同时通过节日事象的介绍,展示秋夕的大致轮廓,探讨其社会功能。第二章从官方与民间力量对秋夕文化的互动塑造角度解析秋夕文化,将秋夕置于政治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对秋夕受制于官方与民间两大力量的作用而兴衰沉浮的文化变迁过程进行探讨,力图突破以往秋夕民俗研究中停留于民俗事象的描述层面,以求更为深入的研究。第三章将秋夕放于东亚空间与中国、日本、越南等其他诸国的秋夕文化进行横向的共时性对比。通过对东亚诸国秋夕起源及节日民俗事象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掘韩国秋夕所具有的鲜明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文化内涵,突出韩国秋夕在这空间的独特性及与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共识。第四章是传统与现代视野中的秋夕。本部分主要阐述现代秋夕节日事象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分析了韩国的现代化过程对秋夕的影响,探讨秋夕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方向及其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韩国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保护与发展诸如秋夕的韩国传统非物质文化。结语部分主要对文章中所提及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的梳理,强调在现代化的社会变迁和国际化的文化交流之语境中,诸如秋夕等传统文化对传承民族文化、保持文化认同、和谐社会结构、促进国际文化理解等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学术回顾
一、国内的研究
二、韩国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四节 理论、方法及资料来源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资料来源
第一章 韩国秋夕的起源、内涵与功能
第一节 韩国秋夕的起源和发展
一、韩国秋夕的起源
二、韩国秋夕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韩国秋夕的节日事象及其内涵
一、秋夕的节日事象
二、韩国秋夕的节日内涵
第三节 韩国秋夕的社会功能
一、教育功能
二、调节功能
三、维系功能
四、传承功能
五、经济功能
第二章 官方与民间互动中的韩国秋夕
第一节 古代传统社会中官方与民间力量的共同塑造
一、三国时期及统一新罗时期
二、高丽时期
三、朝鲜时代
第二节 日本殖民时期对秋夕节民俗的压制
一、日本当局禁止秋夕节的某些固有民俗
二、日本殖民当局取缔太阴历,推行阳历
第三节 官方和民间相互作用下的现代秋夕
一、光复后至20世纪60年代之前
二、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第四节 评价
一、官方力量在塑造秋夕节中的作用
二、民间力量在塑造秋夕节中的作用
三、秋夕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官方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关系
第三章 东亚视野中的韩国秋夕
第一节 关于起源的比较
一、中国
二、日本
三、越南
第二节 关于节俗的比较
一、日本
二、越南
三、中国
第三节 东亚中秋节文化异中有同的原因
一、拥有相同或相似的历法
二、相似的文化基础及频繁的文化交流
三、文化的吸收与涵化
第四节 东亚整体视野参照下的韩国秋夕
一、东亚整体视野下对韩国秋夕的纵向考察
二、几点启示
第四章 从传统向现代嬗变过程中韩国秋夕
第一节 现代化过程中韩国秋夕的文化变迁
一、归省与反归省
二、返乡客流有所减少
三、因特网上的虚拟节日
四、逃避节日现象
五、节日礼物的变化
六、游戏活动的缺失
第二节 从传统向现代嬗变过程中韩国秋夕文化发生变迁的原因
一、产业化发展是韩国秋夕文化发生变迁的根本动力
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秋夕文化原有的生存土壤
三、基督教在韩国的广泛传播对秋夕节日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
四、全球化及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五、传统文化自身特点影响
六、政府的认识与措施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韩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及其的保护
一、韩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二、对秋夕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1]从“圭”到“桂”:月中“桂”新考——“桂”文化的起源与演化[J]. 段一凡,王贤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2]东亚研究的问题点与新思考[J]. 韩东育. 社会科学战线. 2011(03)
[3]从汉诗看中国节日习俗对日本的影响[J]. 李寅生. 长江学术. 2009(04)
[4]月圆佳节瓜果“偷盗”民俗的文化意涵及社会功能[J]. 黄健美. 社会科学. 2008(11)
[5]韩国的中秋节[J]. 郑锡元. 文史知识. 2008(10)
[6]回眸传统节日的往昔辉煌[J]. 黄涛. 民族艺术. 2008(03)
[7]国外的中秋节[J]. 张远桃. 新农村. 2008(09)
[8]节日的功能及其社会学隐喻[J]. 李峰. 河南社会科学. 2008(04)
[9]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验之我鉴[J]. 高寿福. 延边党校学报. 2008(02)
[10]韩国人的中秋[J]. 李吟雪. 现代人才. 2008(02)

韩国文化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韩国文化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韩国文化产业发展与中韩文化产业合作
随着“文化”的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的突出及明显,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不二选择。党中央、国务院也一直把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振兴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战略高度来看待。韩国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借鉴其在政策引导、投资融资、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品牌打造、运作机制、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成熟做法,从多个角度和多种维度来关照及审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目前存在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既可以使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更好的把握前进方向,少走弯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可以使我国文化产业更好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潮流之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要切实采取措施,不断促进和深化中韩文化领域尤其是文化产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拓宽沟通渠道、拓展经济基础、厚植人文基石。对此,可以从六个具体方面来着手推进和深化:一是树立合作开发意识;二是制定共同发展战略;三是形成多元合作体系;四是实现市场机制融合;五是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六是联合攻关重点领域。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文化产业概念及其分类的综述
(二)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综述
(三) 关于借鉴外国成功经验的综述
三、 研究框架及方法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文化产业及其发展的理论解读
一、 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学理辨识
(一) 文化产业的内涵
(二) 文化产业的外延
二、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解读
(一) 主要流派及其观点
(二) 相关要素及其价值
第二章 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点
一、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二)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转进阶段
(三)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时阶段
二、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要点
(一)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
(二)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构想
(三)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 起步阶段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 转进阶段发展的基本特点
(三) 现时阶段发展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运作模式
一、 政府运作模式
(一) 政府运作模式的主要机制
(二) 政府运作模式的现实效果
(三) 政府运作模式的主要问题
二、 企业运作模式
(一) 企业运作模式的主要机制
(二) 企业运作模式的现实效果
(三) 企业运作模式的主要问题
三、 社会运作模式
(一) 社会运作模式的主要机制
(二) 社会运作模式的现实效果
(三) 社会运作模式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韩国文化产业的结构演进与效果评估
一、 韩国文化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
(一) 起步阶段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
(二) 转进阶段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
(三) 现时阶段结构演进的总体特征
二、 韩国文化产业结构演进的政策指向
(一) 起步阶段结构演进的政策指向
(二) 转进阶段结构演进的政策指向
(三) 现时阶段结构演进的政策指向
三、 韩国文化产业结构演进的效果评估
(一) 起步阶段结构演进的效果评估
(二) 转进阶段结构演进的效果评估
(三) 现时阶段结构演进的效果评估
第五章 深化中韩文化产业合作的建议
一、 树立合作开发意识
(一) 树立合作开发意识的意义
(二) 树立合作开发意识的途径
二、 制定共同发展战略
(一) 共同发展战略的目标构想
(二) 推进共同发展战略的举措
三、 形成多元合作体系
(一) 互补型合作模式
(二) 集聚型合作模式
(三) 集散型合作模式
四、 实现市场机制融合
(一) 实现市场机制融合的意义
(二) 实现市场机制融合的障碍
(三) 实现市场机制融合的对策
五、 共同推进人才培养
(一) 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意义
(二) 共同推进人才培养的路径
六、 联合攻关重点领域
(一) 联合攻关重点领域的意义
(二) 联合攻关重点领域的基础
(三) 联合攻关重点领域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1]韩国文化产业管理与发展模式探析[J]. 韩虹新. 前沿. 2011(20)
[2]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要素分析[J]. 薛永武,张宇. 枣庄学院学报. 2011(03)
[3]析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J]. 杨炯斌.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1(02)
[4]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J]. 李妙然. 特区经济. 2010(12)
[5]WMA:中国文化产业的民族品牌[J]. 冉学东,杨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5)
[6]韩国国家形象的变迁及其启示[J]. 王晓玲,董向荣. 当代韩国. 2010(02)
[7]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边界及中国的运作模式——兼论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思维[J]. 张胜冰. 思想战线. 2010(03)
[8]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机会分析[J]. 戴琳. 商业时代. 2010(13)
[9]开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时代[J]. 蔡尚伟,王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05)
[10]集团化与品牌化——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J]. 曾玉梅. 湖北社会科学. 2010(04)
以上是韩国文化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