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8 论文编号:sb2015050515051612371 日期:2015-05-06 来源:硕博论文网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一


(一)著作类
[1][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
[2][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版版。
[3][荷]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何勤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4][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年版。
[5][德]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6]戴剑波:《权利正义论》,法律出版社,2007 年版。
[7]孙国华、沈宗灵:《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82 年版。
[8]林喆:《权利的法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9]任剑涛:《权利的召唤》,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年版。
[10]高志明:《法律与权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年版。
[11]谢晖:《权利之学》,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12]朱兴文:《权利冲突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
[13]陈舜:《权利其及维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年。
[14]刘作翔:《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15]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版。
[16]夏勇:《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年版。
[17]严存生:《西方法律思想使》,法律出版社,2010 年版。
[18]张恒山:《法理要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19]张文显:《法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版。
[20]王莉君:《权力与权利的思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年版。
[21]徐昕:《论私力救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2]梁迎修:《法官自由裁量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版。
[23]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二)论文类
[1]刘作翔:《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载《中国法学》,2002 年第 2 期。
[2]刘作翔:《权利冲突是否是权利中隐含义务的冲突?——美国法学家沃尔德伦与威尔曼的争论》,载《南京社会科学》,2013 年第 9 期。
[3]刘作翔:《通过司法解决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的混合权利冲突-威尔曼及美国最高法院对典型案例的司法推理》,载《法治研究》,2013 年第 8 期。
[4]刘作翔:《紧急避险:解决权利冲突的制度设计及刑民案例》,载《河北法学》,2014 年第 1 期。
[5]王克金:《权利冲突论一个法律实证主义的分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 年第 2 期。
[6]王克金:《权利冲突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澄清的问题》,载《法制与社会法制》,2010 年第 5 期。
[7]郝铁川:《权利冲突:一个不成为问题的问题》,载《法学》,2004 年第 9 期。
[8]董皞:《法律冲突概念与与范畴的定位思考》,载《法学》,2012 年第 3 期。
[9]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探》,载《中国法学》,2009 年第12 期。
[10]王利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学》,2012 年第 1期。
[11]郭明瑞:《权利冲突的研究现状、基本类型与处理原则》,载《法学论坛》,2006 年第 1 期。
[12]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探》,载《中国法学》,2009 年第 12 期。
[13]林来梵、张卓明:《论权利冲突中的权利位阶——规范法学视角下的透视》,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6 期。
[14]宁林:《论权利冲突的形成原因和解决机制》,载《知识经济》,2013 年第 7 期。
[15]冯琳、陈士林:《论权利冲突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机制》,载《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3 期。
[16]范毅:《权利冲突: 逻辑与现实》,载《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 年第 4期。
[17]曹刚:《权利冲突的伦理学解决方案——以排污权和环境权的冲突为线索》,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 年第 6 期。
[18][美]布兰特:《道德权利概念及其功能》,载《哲学译丛》,1991 年第 5期 。
[19]吴斌:《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现状述评》,载《云南社会科学》,2009 年第 3期。
[20]任芳芳:《也谈权利冲突--以权利边界论的可操作性为视角》,载《法制博览》,2013 年第 4 期。
[21]王仙芳:《也论权利冲突——兼与苏力、郝铁川、刘作翔诸位老师商榷》,载《广西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0 期。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二


[1]范愉.司法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3.
[2]付子堂.法律功能论W].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52.
[3]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53.
[4]王利明.法治的社会需要司法公正[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5.
[5]程竹汝.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
[6]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和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7]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院出版社,1982.
[8]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9.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10]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2.
[11]孙万胜.司法权的法理之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4.
[12]苏力.送法下乡一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0.
[13]范偷.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7-555.
[14]田有成.乡土社会的民间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
[15]顾培东.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纠纷解决之道[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1.
[16]黄竹胜.司法权新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17]公主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8]刘丽霞.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19]李建华.法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
[20]左卫民,周长军.变迁与改革一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
[21]孔祥俊.论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 项基本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J].法律适用,2005,1.
[22]王建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司法能动论[J].金陵法律评论,2007,52.
[23]江必新.论处理司法与政治关系的基本准则[J].人民法学院,2009, 5.
[24]贺小军.论司法效果一基于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的思考[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6.
[25]程竹汝.论现代司法与政治制度化功能[J].政治学研究,2002,2.
[26]何士青.论政治文明与法治建设[J].法治与法律,2003,3.
[27]丁以升.法院的功能[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6.
[28]庞凌.法院政治功能的学理疏释[J].法律科学,2003,4.
[29]蒋红珍,李学尧.论司法的原初与衍生功能[J].法学论坛,2004.
[30]葛玲.从法院面临的困境看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一兼谈法院功能的定位[J].法律适用,2006.
[31]马怀德.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J].政法论坛,2003,6.
[32]刘凤霞.关于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短缺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理论观察,2007.
[33]江国华.无诉讼即无宪政[J].法律科学,2002,1.
[34]左卫民,朱铜辉.公民诉讼权:宪法与司法保障研究[J].法学,2001,4.
[35]李海军.法官职业化是提升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迫切需要[J].榆林学院学报,2009,5.
[36]刘祖云.社会转型解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7]高燕宁,卢萍,柳春清.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法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三


[1] 蔡本睿,王丽静,刘俊:《工会理论与实践探索》,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2] 常凯、张德荣:《工会法通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年版。
[3] 董保华:《十大热点事件透视劳动合同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出版年版。
[4] 杜晓郁:《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劳工标准分析》,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 冯同庆:《工会学:当代中国工会理论》,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年版。
[6] 关信平:《多元化的社会行为与人际关系》,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 年版。
[7] 郝晶:《动者民主参与权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8] 黄越钦:《劳动法新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9] 胡建国:《劳资关系治理与工会绩效:基于中国私营企业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
[10] 李春玲,吕鹏:《社会分层理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年版。
[11] 李程伟:《社会利益结构:政治控制研究的生态学视角》,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12] 李建勇:《转型时代中的法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13] 李英,王棣,瞿彬彬:《中外工会法比较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 年版。
[14] 黎建飞:《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15] 刘林平:《权益、关系与制度:十年(2001-2011)劳工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年版。
[16] 刘统畏:《国外工会工作实例》,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 年版。
[17] 刘文军:《国际劳工标准案例评析》,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年版。
[18] 刘旭:《国际劳工标准概述》,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年版。
[19] 马远俊:《法律社会学:源流辨析与学理运用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
[20]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 [美]弗里曼:《工会是做什么的?美国的经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年版。
[22] [美]彼得·M. 布劳著,李国武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年版。
[23] [美]罗伯特-A-高尔曼著,马静、王增森、李妍、刘鹏飞译:《劳动法基本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4] 佘云霞:《国际劳工标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年版。
[25] 孙德强:《中国现代工会法律制度构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年版。
[26] 孙中范、冯同庆、常凯:《新编工会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27] 田芝健:《政治文明视野下的工会维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与昆山实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28] 王全信:《工会法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年版。
[29] 谢建社:《中国当代劳动关系研究:以广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与非公企业工会组建为例》,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年版。
[30] 许晓军:《中国工会的社会责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31] 杨敏:《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社会转型加速期现代性特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32] 张新国:《劳工标准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年版。
[33] 赵明华:《中国劳动者维权问题研究 : 中国工会法 60 年与劳动法 15 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
[34] 郑功成:《全球化下的劳工与社会保障》,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年版。
[35] 郑桥等:《世界工会概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年版。
[36] 中华全国总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问答: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三方协商机制,创建劳动关系》,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 年版。
[37] 中华全国总工会:《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 年版。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