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一
一、专著类
1.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张卫平著:《民事诉讼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马怀德:《行政诉讼原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5.胡建淼主编:《行政诉讼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甘文:《行政与法律的一般原理》,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7.甘文:《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之评论——理由、观点与问题》,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8.张越:《英国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徐炳等译,北京,中崮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0.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日)美浓部达吉著:《公法与私法》,黄冯明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日)盐野宏著:《行政法》,杨建顺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罗豪才主编:《行政审判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4.王贵松主编:《行政与民事交织的难题——焦作房产纠纷案的反思与展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5.孙笑侠著:《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6.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二、论文类
1.彭诚信、彭贵才:《民事与行政纠纷竞合之诉讼问题研究》,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2.方世荣、羊琴:《论行政行为作为民事诉讼先决问题之解决——从行政行为的效力差异进行分析》,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
3.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载《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4.吴偕林:《民事、行政救济程序交叉问题之解决》,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7期。
5.黄学贤:《行民交叉案件处理之探究》,载《法学》2009年第8期。
6.马怀德、张红:《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的交织与处理》,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
7.章剑生:《寻求行政诉讼和解在法律规范上的可行性》,载《当代法学》2009年第2期。
8.薛刚凌:《处理行政、民事争议重合案件的程序探讨》,载《法律科学》1998年第6期。
9.李蜜:《行政、民事争议交织案件处理方法之我见》,载《行政与法》2002年第7期。
10.梁凤云:《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交叉问题研究》,载《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2008年第5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11.杨建顺:《行政、民事争议交叉案件审理机制的困境与对策》,载《法律适用》2009年第5期。
12.黄江:《行政、民事关联诉讼问题探讨》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5期。
13.何薇:《行政与民事交织案件审理刍议》,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
14.陈坚:《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的审判实务》,《人民司法》2005年第6期。
15.瞿晓红、吕立秋:《行政诉讼不应附带民事诉讼》,《行政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16.郭明龙:《附带诉讼制度构建质疑——兼论行政、民事纠纷交织案件的处理》,《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7.王勇:《民事与行政交叉案件的审理模式探究》,载《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7期。
18.刘畅:《困境与突围:重构我国行民交叉案件解决机制之尝试》,载《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
19.梁榕:《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织案件的诉讼问题研究》,《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5期。
20.杜承秀:《域外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处理及启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1.廖永安:《论我国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协调处理》,《中南大学学报》,第11卷,第6期。
22.王韶华:《民事行政争议关联案件审理程序新构想》,《诉讼法论丛》,第11卷。
23.顾培东:《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中国法学》2009年第1期。
24.江伟、范跃如:《民事行政争议关联案件诉讼程序研究》,《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第166页。
25.韩红俊:《释明义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6.王长萌:《规范房地产管理应实行必须公证》,载《民主与法治》2000年第8期。
法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二
著作类:
1、张明楷:《刑法学》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熊选国:《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与“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南英主编:《量刑规范化实务手册》,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储槐植:《美国刑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熊选国主编:《量刑规范化办案指南》,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6、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上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8、孟昭武、李雁彬、傅跃建主编:《刑事法理论与实践》(第4卷),远方出版社2009年版。
9、[法]孟德思鸠:《论法精神》,孙立坚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类:
1、徐嘎《量刑规范化论》,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载中国知网2006年。
2、陈伟华、刘晓峰《量刑规范化改革中律师的应对》,载《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第3期。
3、卓礼童《量刑方法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载中国知网2011年。
4、徐振华:《量刑平衡机制的理性构建》,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3期。
5、张让先《量刑规范化改革问题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载中国知网2012年。
6、杨志斌:《英美量刑模式的借鉴与我国量刑制度的完善》,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11期。
7、宋云苍《贪污受贿案件量刑均衡问题研究》,载《刑事法评论》2007年第3期。
8、王瑞君:《案例指导量刑与量刑规范化》,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9、戴长林、陈学勇:《量刑规范化试点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审判》2009年第7期。
10、朱洪超:《浅谈审判人员与律师之关系》,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9期。
11、朱建华:《量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量刑基准的确立》,载《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
12、张桂林、吴晓蓉:《试论量刑规范化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载《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13、刘付联:《论法定量刑情节的试用》,载《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3期。
法律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三
著作类:
[1] 孙孝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2] 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0 年版。
[3] 胡锦光:《当代人权保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4] 陈永生:《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5] 谢佑平、万毅:《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6] 宋英辉:《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7]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8]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
[9] 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1 年版。
[10]孙国华:《人权:走向自由的标尺》,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11]【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1995年版。
[12]陈卫东:《羁押制度与人权保障》,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5 年版。
[13]梅子涵:《独立宣言》,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 年版。
[14]左卫民、周长军:《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6]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7]【日】田口守一:((H 叮事诉讼法》,刘迪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18]【日】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诉讼法}),张凌、丁相顺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19]陈味秋:《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20]孙长永:《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21]陈卫东:《司法公正与律师辩护》,中国检察官出版社 2002 年版。
[22]【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5 年版。
[23]谢鹏程著:《公民的基本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24]【美】路易斯.亨金,【美】阿尔伯特·J.罗森塔尔编,郑戈等译:《宪政与权利》,三联书店 1996 年版。
[25]李步云:《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26]【德】卡尔·拉伦茨著,王晓晔译,《德国民法通论》,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27]唐君毅:《精神之体现》,载《文化意识与宇宙的探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年版。
[28]王利明:《人格权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论文类:
[29]郭道辉:《人权观念与人权入宪》,载《法学》2004 年第 4 期。
[30]蒋贤永:《刑事诉讼侦查阶段人权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载《行政与法》2004年第 3 期。
[31]许志:《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载《理论前沿》2007 年第 19 期。
[32]龙宗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侦查程序与人权>读后》,载《中外法学》2001 年第 4 期。
[33]徐腾:《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研究》,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 1 期。
[34]陈岚:《侦查程序结构论》,载《法学评论》1999 年第 6 期。
[35]魏琼:《刑事诉讼人权保障法律关系理论初探》,载《理论与改革》2007 年第 8期。
[36]赵秉志:《论中国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障》,载((J 匕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3 期。
[37]焦悦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保障问题探讨》,载《理论探索》2007 年第 5 期。
[38]朗志坚:《试论我国人权的宪法保障》,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5 期。
[39]陈瑞华:《超期羁押问题的法律分析》,载《人民检察》2000 年第 9 期。
[40]艾明:《论我国刑事侦查中剥夺人身自由措施之合理配置》载《中国刑事杂志》2004 年第 3 期。
[41]文正邦:《无罪推定的法哲学司考》,载《法商研究》,2000 年第 2 期。
[42]董欣:《侵害生命权的损害赔偿制度研究》,沈阳师范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外文类:
[43]Capotorti. “Human Rights:The Hard Road Towards Universality". The Structure and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Law:Essays in Legal Philosophy Doctrine and Theory,1983.
[44]J.Collon Collazo. The Drafting History of Treaty Provisions on the Right to Life,Thelegislative History of the Right to Life in the Inter-American Legal System. The Rightto Life in International Law, 1985.
[45]David Hume.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1949.
[46]Judging Evil,Samuel H.Pillsbury. Rethinking the Law of Murder and Manslaughter,1998.
[47]Humphery. The Magna Carta of Mankind. Human Rights, 1988.
[48]Judging Evil,Samuel H.Pillsbury. Rethinking the Law of Murder and Manslaughter.1998.
[49]J.Collon Collazo. The Drafting History of Treaty Provisions on the Right to Life,Thelegislative History of the Right to Life in the Inter-American Legal System. The Rightto Life in International Law. 1985.
[50]Cranston. Human Rights Today, 1995.
[51]Capotorti. “Human Rights:The Hard Road Towards Universality". The Structure and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Law: Essays in Legal Philosophy Doctrine and Theory,1983.
[52]H.Stoll, Penal Purpose in the Law of Torts, A.J.C.L., vol.18, 1970.
[53]Stallybrass, Case note to Read v. J.Lyons & Co, (1944), Law Quaterly Review, vol.60,1944.
[54]Rudden, Soviet Tort Law, New York University Law Review, vol.42, 1972.
[55]Goodhart, The Foundation of Tortious Liability, Modern Law Review, vol.2, 1938.[56]Gregory, Tresspass to Negligence to Absolute Liability, Virginia Law Review, vol.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