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凝聚力理论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推广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8666 论文编号:sb2024102311370352827 日期:2024-10-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土木工程论文,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群体凝聚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现状,发现群体凝聚力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空缺。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是世界命题
《风险社会》认为后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原因是人们面临着社会制造威胁其生存且会导致“彻底的现代化产生的意料之外的后果”风险。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猝不及防,成为席卷全世界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与过去相比,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架构上已相当发达,但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袭,依然会遭受打击,而人类群居环境、人员和物资流动速度,又给传染病提供了温床,使其演变成全球肆虐的局势。对照传染病防控要求的“随时监测、及时报警、迅速扑灭”三条原则,人类社会在科技、组织、思想上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面对如此背景,只有增强应急群体凝聚力,才能取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胜利。 
2)失范行为影响群体凝聚力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如图1所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在团结社会力量的同时,小群体失范行为并存,不利于应急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
案例1:某地独居老人因药店口罩资源紧缺,且不会使用智能平台购买,导致同一口罩反复使用,直到服务人员在巡查中发现其口罩出现破损,才得知该情况。据了解,此类情况并非孤例。
案例2:某地一居民居家隔离期间,因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消毒时不慎点燃,引发火灾。后经了解,该小区工作人员虽然在日常宣传中强调常用喷洒消毒液、消毒水、酒精等进行消毒杀菌,但对在使用酒精时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并未充分宣传。
案例3:某地因疫情暂时封闭管理,但由于社区工作人员防控程度不够,部分居民对疫情严重性认识不足且日常习惯于前往景区公园活动,对遵守防控措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欠缺,最终导致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群体凝聚力理论
在国内,对群体凝聚力和行为的科学研究相对起源较晚,在科学研究历史过程中经常将研究群体行为和其他群体性社会事件与社会政治密切联系起来。各类群体性事件百出,因此被界定为“群体性突发事件”[1]。
对此的研究方法,学者们倾向于借助周期理论来研究,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索[2]。在分析涉及具体范围上的准确界定上,将其和社会治安事件相联系在一起[3]。学者一般认为群体性事件是与我国社会群体政治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重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及时有效开展舆情监控、准确进行分析以及研判,已经逐渐成为帮助我国人民政府有效监控治理各类网络群体性社会治安重大事件技术先决基础条件[4]。群体性社会事件陆续相继发生后,依托我国网络公众新媒体信息传播服务平台,大量虚假不实新闻造谣消息频频出现进入当代我国人民公众网络媒体传播视野,扰乱脱离不了普通人们的正常公众媒体视线、煽动力也激化不了人们的不良情绪,对间接适应我国群体性社会事件社会发展变化趋势已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已经成为直接推动我国群体性社会事件不断持续发展恶化不断转型升级的“助推器”[5]。群体事件从90年代初逐步加剧,1993年开始到2006年,群体性事件显著增加。卢进宝、曹大勇[6]用详实的历史数据充分说明各类群体性事件从1991年中期开始已经出现直线快速上升的发展态势。

土木工程论文怎么写
土木工程论文怎么写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理论
2.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1)概念
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发生前无法使用工具测算且难以判断发生迹象的突发性卫生安全事件,该类事件爆发速度快、影响范围大且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人身健康伤害。新冠疫情就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
2)分类
根据导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客观性因素,可以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成生物、人为、自然灾害和群体性不明疾病等四大类型。其中生物性类型是属于可能造成人员致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容易引发大范围的卫生安全灾害。
3)特点
(1)突发性:事件爆发时间点难以预测。 (2)复杂性:应对过程涉及多学科、多领域。 (3)多样性:种类多样化且形成原因十分复杂。 (4)群体性:极易在大面积人口聚居区形成负面影响。 (5)综合性:应对过程需要多地区、多部门、多群体的资源整合。
......................
2.2 群体凝聚力理论
2.2.1 群体、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的研究旨在把握群体凝聚力的形成规律,能动地实现和培养群体凝聚力,这就需要首先明确什么是群体、什么是群体凝聚力。
1)群体
群体通常指具有共同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可以协调一致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员集合体,这些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且群体至少由三个人组成。这里说的主要是社会组织类群体,它们是国家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其行为同国家和民族事业的发展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样地,下文所提到的疫情受灾群体目标是与疫情防控大目标的实现方向一致。
2)群体凝聚力
“凝聚力”一词最初源于拉丁文“Cohaesus”,后演变为英文“Cohesion”。该词最早始于物理学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结构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的内在力量,使它们相互粘合在一起。而群体凝聚力理论是基于多学科发展起来的。马红宇[61]提出群体凝聚力是指使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张立[62]从社会学角度指出凝聚力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群体的一个确定特征。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充,其研究方向不同,定义也不尽相同。《伦理学大辞典中》将凝聚力概括为:凝聚力是群体或社会中各成员因共同需要和价值目标结为有机整体的聚合力。
.............................
第3章 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指标体系建立 .......................... 24
3.1 指标构建原则 .................................. 24
3.2 指标构建过程 ......................... 24
第4章 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评价模型构建 ....................... 38
4.1 评价方法 ...................... 38
4.1.1 评价理论及适用性简析 ............................. 38
4.1.2 群体凝聚力理论指导的评价框架 .................. 40
第5章 某市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实证研究 ...................... 49
5.1 某市疫情防控概况 ....................... 49
5.1.1 某市概况 .......................... 49
5.1.2 某市疫情防控概况 ................. 49
第5章  某市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实证研究
5.1 某市疫情防控概况
5.1.1 某市概况
某市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85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约1300人/平方公里。行政区划分布情况为全市13个区,1个乡政府,1个镇政府,156个街道办事处,140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805个村民委员会。2019年底,该市常住人口约为11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900万人,城镇化率为80%。
在与民生休戚相关的资源利用方面,每万人口供水能力:某年142.70万立方米/万人。每万人口供气能力:某年263.41万立方米/万人。每万人口供电能力: 某年0.62万千瓦时/万人。每万人口粮食自给能力:某年0.10万吨/万人。每万人口蔬菜自给能力:某年0.85万吨/万人。每万人口禽蛋自给能力:某年0.01万吨/万人。每万人口油料自给能力:某年0.02万吨/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某年102。互联网普及率:某年52.33%。每万人口移动电话拥有量:某年1.70万户/万人。教育预算投入比重:某年12.17%。科学技术预算投入比重:某年6.34%。每万人口卫生床位数:某年75.40张/万人。每万人口卫生工作人员:某年114.50人/万人。卫生健康预算投入比重:某年15.83%。社会保障和就业预算投入比重:某年15.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某年100%。

土木工程论文参考
土木工程论文参考

...........................
结论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应急防控工作都离不开强劲的群体凝聚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过程中形成的群体凝聚力能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对应急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完善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群体凝聚力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现状,发现群体凝聚力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研究的空缺,并把该理论运用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使得群体凝聚力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建立出评价指标体系
将群体凝聚力理论与新冠疫情防控事件结合起来,运用群体凝聚力理论研究疫情防控,在理论指导和文献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群体凝聚力的物质因素、精神因素、文化因素和安全因素等4个因素。根据理论指导,该指标体系借助需要满足度来衡量,以此为基础建立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为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29项。
2)评价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
运用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法评价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权重,运用灰色白化权聚类构建模糊隶属度矩阵,并用模糊综合评价确定评价结果。该评价模型可操作性强,使得各项评价指标隶属度更加直观和清晰。
3)实证研究
对某市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评价等级设定为很低、低、一般、高和很高5个等级。评价结果可直观地展现疫情受灾群体凝聚力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分布情况,综合评价结果为“高”,仍具有改进和提升空间。其中,19项指标的隶属度为“高”,10项指标的隶属度为“一般”,“一般”指标中老年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满意率较低。根据该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土木工程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