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娜-鲍什“舞蹈剧场”剧场性美学概述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60
论文字数:39560 论文编号:sb201311101529269014 日期:2015-04-16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在国际上,德国舞蹈剧场、日本舞踏和美国后现代舞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新舞蹈。在上世纪70年代,皮娜.鲍什就提出了关于舞蹈创作的薪新理念。在舞蹈实践中,皮娜改变了传统舞蹈的结构模式,以空间、行为、影像、表演综合的艺术形式,于前卫的风格和理念中融合了苗蕾的编排手法,使舞蹈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表迖魅力,她的舞蹈赏心悦目又动人心魄,直抵灵魂,富含哲学意蕴。她运用剧场空间中一切可能实现的手段,用舞蹈综合语言来呈现丰富而复杂的心灵世界,建构了一个自由开放的“舞蹈剧场”(Dance theater)概念。皮娜?鲍什的艺术实践在舞蹈领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舞蹈剧场”将“舞蹈”与“剧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我们在研究皮娜.鲍什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舞蹈领域,而应该把目光投入到“舞蹈剧场”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上去,探寻其与戏剧、其他各种剧场表演艺术的关系,发掘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欧洲,戏剧一直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表演形式。各种派别、“主义”的产生,造就了欧洲戏剧的繁荣活跃的氛围。与中国的舞蹈发展不同,西方舞蹈是从戏剧(古希腊悲剧中的歌队)脱离出来所形成的艺术门类。西方古代舞蹈是和希腊悲剧里的合唱结合在一起的。” 由此,很多戏剧家和舞蹈家认为,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实际上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回归。其震撼世人的“舞蹈剧场”的独特风格背后,却和整个欧洲的戏剧发展历程、剧场风格发展有着曲折而紧密的联系,而这种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为“剧场性”。“剧场性”这一术语来源于戏剧领域,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皮娜?鲍什“舞蹈剧场”与戏剧艺术的关系,“剧场性”将是一个最为有效的突破口。同时,学界对于“剧场性”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戏剧艺术领域之内,不利于研究视野的拓展。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作为一种既是舞蹈,又涉及戏剧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一种跨界艺术,那么在“舞蹈剧场”作品中皮娜怎样利用了剧场性、获得了怎样的效果、具有怎样的特征等问题,就为“剧场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因此,通过分析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作品,结合西方戏剧史上对“剧场性”问题的讨论,我们一方面可以探讨“剧场性”在舞蹈艺术形式探索中扮演的角色,提供借鉴;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皮娜?鲍什舞蹈作品这一生动的实例来阐明“剧场性”的诸种特征及其在戏剧、乃至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运用。


1.1 “剧场性”当议
在英语中,表述“戏剧”的单词有两个,一是“drama”,二是“theatre”。前者Drama是指某一出戏剧、剧本、戏剧事件、戏剧场面、戏剧效果等。后者Theatre则是由古希腊语theanron (即观看的场所)演变而来的,包含剧、戏剧、戏剧文学,剧场、(古希腊、罗马的)露天剧场,剧院,剧团,观众,戏剧效果,戏剧表现手法等多种含义。在西方,称Drama的戏剧史侧重于剧本文学,称Theatre的戏剧史包括场上演出。这两个词分别体现着着戏剧的两个本质特征:文学性与剧场性。在本文中,我们要谈的“剧场性”显然是属于Theatre之列。戏剧离不开剧场,在剧场里演出,是戏剧的主要传播方式。从戏剧本体论视角看,戏剧文学(剧本)、演员、剧场、受众是构成戏剧的四大要素。剧场作为戏剧本体中的一个要素,就不仅仅指一种建筑形式,更包括了由演员和观众共同构成的主体性空间,是一种情绪的相互感染,一种心灵的触动,一种心理的趋同,一种情感的共鸣,一种思想的融合。


1. 1. 1关于“剧场性”的讨论
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研究由来已久,但对于“剧场性”的理论探讨则是较晚的事情。在国外,“剧场性”问题是在19世纪初提出来的。但是,早从亚里斯多德和奥古斯丁开始,有着诗学传统的西方戏剧理论界,就十分重视探讨戏剧效果与受众情绪情感激发的问题,树立了受众本位的戏剧观念。由此可见,西方剧诗理论一开始就潜伏着“剧场性”问题的流脉,隐藏着“剧场性”传统在西方戏剧理论界,最早将“剧场”(theatre)作为一个概念引入戏剧研究的,是19世纪初德国的奥.威.史雷格尔。他说剧作者的艺术在于“把预料能吸引观众和能使观众全神灌注、翅首期待的许多东西集中在短短的范围之内”。他提出:“对剧作品常常可以从双重观点来看一一它带有多少诗意,能产生多少舞台效果。”这就把握了戏剧的“文学性”与“剧场性”两个特征。而"剧场性”的任务“是要在观众中产生效果,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同情”。所以,“剧场是多种艺术结合起来以产生奇妙效果的地方,是最崇高、最深奥的诗不时借着千锤百炼的演技来解释的地方,这些演技同时表现滔滔的辩才和活生生的图景。”?这里的“剧场”和“舞台效果”已经触及“剧场性” (theatricality)的实质性内容,在西方戏剧理论中开创了剧场性研究的先河。


2从舞蹈到“舞蹈剧场”


舞蹈与戏剧同属于剧场艺术,但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颇有渊源的亲缘关系。在希腊戏剧诞生之初的仪式中,由合唱队首先进行颂神合唱和舞蹈,模拟和歌唱狄奥尼索斯的种祌神迹。然后,在这歌舞表演的基础上,出现了台词,并逐渐发展为独立的戏剧艺术。在此之后,舞蹈和戏剧作为两种艺术形式在各自的领域中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点,而“舞蹈剧场”的出现却打破了艺术之间的界限,让我们回头重省舞蹈与戏剧、舞蹈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1舞蹈与戏剧的区别与联系
学者陈建娜在她的著作《人的艺术:戏剧》中将舞蹈与戏剧的区别总结为言语与动作、叙述与表情、模仿与象征三个方面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史诗“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让人物说话,也可以始终不变,用一个人的口吻叙述下去”;而戏剧则是使“摹仿者用动作和活动来摹仿”。但在舞蹈理论史上,有更多的人说过“舞蹈是动作的艺术”。事实上,在戏剧中,“动作”是一种结合形体运动、内心活动和话语的活动,演员的对白也是动作,沉默也是动作;而在舞蹈中,“动作”是指舞者的肢体的有节奏的律动。亚里士多德曾对戏剧做出这样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这种摹仿是由演员用语言和动作复现而来的,演员的舞台表演就是戏剧的叙事文本。在这一点上,舞蹈与戏剧不同,舞蹈的意义在于它的每一个动作和姿态本身,它的动作是自由的,不必受到语言符号的束缚。舞者创造出的动作主要根源于他对舞蹈主题的理解和表迖,这些动作是表现性的,而非叙事性的。在舞蹈中,即使有故事情节,也必须被展示为形象和情感的内容,舞蹈的目的不在于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在于表达某种生命的情感。


3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剧场性实践........ 12
3.1剧场性的空间设计........ 12
3. 1. 1舞台布景的突破........ 14
3. 1.2剧场空间内的尝试 ........16
3. 2剧场性的叙述策略........ 19
3. 2. 1皮娜?鲍什的工作方式........ 21
3.2.2 “陌生化”与“反幻觉”........  22
3. 2. 3剧场综合语言........ 24
3. 3剧场性的跨界实践........ 28
3.3.1 “舞蹈剧场”的新元素........ 29
3. 3. 2皮娜的电影........ 30
4皮娜.鲍什“舞蹈剧场”的“剧场性”特征........31
4. 1仪式性 ........ 32
4.2表现性........ 34
4. 3交流性........ 36
4. 4 综合性........37
4. 5政治性........ 38


结论


随着艺术交流的日益活跃,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越来越被世人所知晓,它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个过程中,人们从看不懂皮娜.鲍什渐而到想要试着去看懂皮娜.鲍什。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受皮娜给人们带来的新奇和震撼之上,而应该深入其中发掘“舞蹈剧场”的深层意蕴。通过对皮娜?鲍什“舞蹈剧场”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从空间设计、叙述策略和跨界实践三个主要方面可以看出,“舞蹈剧场”不仅仅对剧场空间加以拓展,对剧场综合语言灵活运用;在表演方式上也很好地体现了剧场空间中的多向交流;舞台表演在“陌生化”、“幻觉”与“反幻觉”之前自由转化,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作品在内容主题、剧场元素和表演方式三个方面共同体现了 “剧场性”的各项特征。在这种“舞蹈剧场”的视野下,皮娜.鲍什的创作既带有“我舞蹈,因为我悲伤”的悲情哲思,又具有抽象情节的戏剧性表演,这种舞蹈行为的戏剧呈现极大地拓展了舞蹈的概念。在叙述策略方面,皮娜.鲍什秉承了布莱希特“间离效应”表演体系的方法,体现了陌生化、反幻觉、垂直交流等特征。在舞蹈实践中,皮娜改变了传统舞蹈的结构模式,以空间、行为、影像、表演综合的艺术形式,于前卫的风格和理念中融合了芭蕾的编排手法,使舞蹈更加具有观赏性和表达魅力。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有时候让人感觉像是一盘大杂烩,不理解其中用意的人会觉得皮娜是个不可理喻的女人,破坏了舞蹈,也破坏了剧场。但实际上皮娜是希望用强烈牵动神经的举止,让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剧场时空内发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乌珀塔尔舞蹈剧场:《月圆》
[2]乌珀白塔尔舞蹈剧场:《麦克白》
[3]乌珀塔尔舞蹈剧场:《春之祭》
[4]乌珀塔尔舞蹈剧场:《交际场》
[5]乌珀塔尔舞蹈剧场:《蓝胡子》
[6]乌珀塔尔舞蹈剧场:《穆勒咖啡馆》
[7]乌珀塔尔舞蹈剧场:《奥菲斯与尤莉蒂斯》
[8]乌珀塔尔舞蹈剧场:《女皇的悲歌》
[9]维姆.文德斯导演:《皮娜》.2011.
[10]陈建娜.人的艺术:戏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