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标语的政治动员过程探析——以2022年上海疫情防控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66 论文编号:sb2023072220423050735 日期:2023-07-2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政治论文,笔者认为将标语口号作为一种动员力量并在社会生活中运用,从古至今,屡见不鲜。标语口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广泛的群众性。在我国历史上,标语口号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标语口号作为社会动员和政治宣传的主要手段,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的运用。作为一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播载体,它一直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社会的构建和管理过程中活动着,并逐渐成为一种以意识形态话语形式起到政治引导作用的政治符号。它在引导舆论,塑造舆论,形成舆论,促进社会的有效动员等过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治学论文怎么写
政治学论文怎么写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涌现出众多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标语口号。标语口号作为重要的动员工具,在构建认知形成国家社会认同、凝聚共识达成情感动员以及规范与引导意志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标语的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发挥动员工具的角色的?又是如何对群众进行动员作用的?本文主要针对对此次疫情期间标语发挥的社会动员功能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解读。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社会活动和公共管理活动中,标语口号作为一种政治动员的方式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应用政治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来研究标语口号的是如何进行政治动员的,对其动员过程进行分析。在理论层面上,可以丰富有关理论价值。从微观角度拓展丰富对政治动员理论等领域的有关研究。同时,可以从从政治动员的过程上来细看标语口号是如何发挥动员作用的。通过分析此次疫情防控中悬挂张贴以及在网络广泛流传的标语口号的内容,探究标语政治动员过程中,具体的运作机制。本文旨在为如何更好地发挥标语口号在宣传中的作用,加强宣传效果,促进宣传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可资借鉴的意见。
(二)现实意义
标语口号从古至今,都是一种治理手段。在现代社会,在公共治理领域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和效果。政府也可以通过标语口号向群众输出执政理念,普及政策方针。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疫情防控中,标语口号是如何通过认知、情感以及行为动员,最终达到社会公共治理。从而对政治动员的过程形成认知,进而为我国社会基层治理和政治动员宣传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部分
(一)关于标语的政治动员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标语动员方面的研究比较分散。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标语口号的内容、演变历程、传播载体、文本特征、宣传形式等方面。学者韩承鹏在其论文《标语与口号——一种动员模式的考察》一文,对标语的形成原因、特点、动员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多个方面从宏观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中在标语的动员效果方面作者将标语的动员效果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动员导向功能、动员激励功能、政治动员功能。①李光文在《1927年至1937年中共政治动员口号分析》一文中,将五四运动以来的口号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和回顾,并将其随着时间的发展产生的变化作为文章的分析线索和脉络,梳理了国共十年对峙期间的中共进行政治动员的口号的背景以及发展情况。并在文中对口号的演变特征、成因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②学者徐彬认为,标语口号作为一种体裁简短,易于传播的政治动员方式,具有高效的宣传动员以及引导作用。③赵晶在研究中指出,标语口号作为一种政治动员方式,在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方面,有着形象生动,易于接受的优势。④
现有文献中,国内学者们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⑤:首先,根据革命年代的实际情况,对动员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以探究其演变规律。其次,结合革命形式,对动员内容及载体进行深入剖析,深入探讨动员内容和载体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动员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但是在标语的政治动员研究方面,研究多集中于标语的特征、宣传方式、文本内容、发展演化等方面,对标语口号政治动员的进程的有关研究中,缺少从微观角度进行切入分析。而对于口号的政治动员的具体途径,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则缺少系统的、连贯的、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
.......................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一标语
标语,是一种简洁有力的文字。《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标语的解释为“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①。“用简练文字写的(张贴在公共场合的)宣传性口号。”这是《辞海》中,对标语的定义。②在《论标语口号》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也曾经谈及他对标语的理解:“不但要唤醒集体的人群或民众起来行动,并且要帮助他们组织起来。标语口号往往就是这种集体运动的纲领。”③
可见标语有如下特征,首先是语言简洁凝练。其次,表达形式上来看标语是书面用语,是书写在纸张、条幅、墙壁或者是广告牌告示牌上。表达内容上来看,主要是为了宣传或者传播一定的内容。表达目的上来看,是为了达到鼓动、组织、动员一定的群体达到一定的目标。是视觉范围上的动员。
综上所述,通过查阅权威工具书,可以清楚看到,标语和口号,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两者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语言特征。首先两者在语言方面相同,多为短语或者短句。语言简洁凝练,篇幅有限。两者都有宣传动员和引导的表达目的和意图。但是两者也有不同之处。
首先,标语的动员主要依靠于视觉。口号的动员主要依靠听觉。
其次,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标语多为静态的,书写于纸张、条幅、墙壁或者是广告牌告示牌上,或者刊登于报刊杂志上。通常会将标语悬挂或者置于人流密集之处,选用醒目的字体字号或者是醒目的背景颜色,以便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完成标语内容的传播。而口号相比较而言,多为动态,传播者将其宣之于口,以声音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内容的传播。两者一静一动。第三,标语由于其书面的书写以及传播方式,故而其用语较为书面化,规范化。口号则由于其需要口头呼喊,所以相比较之下,用语较为朗朗上口、生动活泼。第四,留存的时间与空间方面,两者也有不同。一般而言,标语具有实质性的物质载体,所以标语的留存时间与空间与其物质载体密切相关。而口号依靠人们的口头呼喊。一般而言,随着呼喊的停止,口号的存在便开始逐渐淡去。只有个别经典有名的口号,可以形成历史记忆,比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及新中国成立时,流传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因其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和时代印记,被人们口口相传,乃至记入史册,从而被人们铭记。由此也可以看出,标语和口号对其制作传播主体的依赖度不同。
...........................
第二节理论梳理
一认知情感行为理论
认知心理学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出现的一种新的心理理论,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发展起来。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是人类的认知过程,涵盖了从注意到语言的高层次心理过程。研究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中的注意、知觉、记忆、思维、表象和语言等方面的内容,以及认知心理学中的各种实验方法,如实验设计和技术,以及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解释。
认知,是人类内部心理活动的结果,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也是个体对知识进行获取和应用的过程。认知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通过加工处理而形成的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标语口号的认知动员,指的是在对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存储、整合、重构之后,人们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和判断的一个过程。情感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一种态度和经验,是人类大脑在客观世界中的反应和主观需求。当外部环境满足了主体的需求时,就产生了正面的情感经验,反之,就产生了负面的情感经验,这就是情感的心理内涵。“情”是指人对事物的一种主观感觉,也就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内在经验。情绪经验的效果对于以后是否能够付诸实践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标语口号的动员时,是否能够引导群众按照既定的想法和方向付出行动,进行认知动员和情感动员的铺垫是非常重要的。
二编码解码理论
英国著名的文化研究的奠基人,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理论,即“编码解码”(Coding Decoding)理论。他于1973年在《电视话语中的编码和解码》中首次解释说明了这一观点。编码(encoding),是指信息或文字的生产制作者,将其所要传递的信息、意图或者是观点,转化为具有一定规律的代码或者符号。例如通过使用计算机程序,或者是借助一些编码软件,将复杂的文字或符号变成一串代码,以便于机器识别。而解码(decoding)则是在接收方根据一定的规律,对传播者编码后的文本或符号展开翻译和解释,从而达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讯息、观点或意图的目的。
这一理论指出,话语的主要含义并非由直白的意指传达,而是由隐性的,自然的编码方式完成。暗含着支配思想的符号是不容易被观众轻易接受的。读者只有在解码的帮助下,才能理解文本的含义。它否定了“观众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这一说法,并指出观众并非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者,观众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具有某种自我的解读能力。这就是受众具有主观能动性和选择性,主流意识形态并非单纯的、直接的被受众所接受。
.........................
第三章抗疫标语的内容解码......................................21
第一节抗疫标语口号的文本特征........................21
一样本选取............................21
二类目构建....................22
第四章抗疫标语的认知动员过程....................................34
第一节认知编码:传递认知,促成共识.......................34
一词频........................................34
二语义网络分析............................36
第五章抗疫标语的情感动员过程.....................................42
第一节情感编码:情感激发,合意促行动............................42
一情感唤起:建立认同感的编码策略..........................43
(一)标语口号样本整体情感分析..............................43
(二)标语口号的文本话语策略呈现...............................44
第六章抗疫标语对意志行为的影响结果
第一节认同共识情感凝聚
在上海疫情防控中,从3月局部管控到4月的“鸳鸯封”再到之后的全面封控,再发展到6月的解封,在长达几十天的居家封控生活中,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续的有效常规化核酸,标语口号在中间的引导动员可以说发挥了重要的色彩。从标语口号的生产到动员目标的达成,以及行为的落地实施展开,经历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同共识的达成,以及情感的凝聚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作用,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政策宣传引导、产生了强劲有力的激励凝聚。为后期行为的动员以及具体行动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政策宣传引导促共识
政策解读,顾名思义,是指对国家政策的内容进行提炼和解读,对一些比较宽泛、不太熟悉的概念进行澄清,将其提炼并转化为具体行动等。由于一个国家的顶层设计通常更科学、更系统、更有前瞻性,所以制定出来的政策往往是理论性和概括性的。但是,这些政策往往比较枯燥、深奥,知识门槛高,对于缺乏一定的政治素养、学科背景和科学知识的普通人来说很难理解。此外,这一制度的制定过于超前,缺乏针对性缺乏地区特色,因此也不能简单地"拿来主义"。若只是“照本宣科”毫无变化,那么长篇大论含糊不清的官方表述,势必会让人感到厌烦和心生抗拒,只有把这些公文政策变成一种通俗易懂的文字,人们才会更加容易接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方便工作。此时,就要求用一种通俗易懂、接地气、易于传播的方法,来对政策进行宣传和解读,为政策的落地实施进行铺垫,而这些标语口号恰好可以弥补从上级制定到基层实施的过程中,难以传播、群众理解认同基础缺位、落地实施困难等不足之处。因其平易近人、易读易记等特点,使得它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认可,也更容易被受众所了解。政策科普类标语将政策与大众接受度高、易于理解的日常标语进行组合,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政策对接偏差降到最低。

政治学论文参考
政治学论文参考

..............................
第七章优化政治动员效果的思考及建议
第一节突出内容制定
一凸显人文情怀,助力认同合意
标语口号以独立的人作为动员目标,因此,标语口号达到最好效果首要的是研究人。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广泛的群众性。我们一定要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去考虑,去学习标语口号。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在革命时期就形成了一套群众路线的思想。这种思考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样一致。在阶级社会里,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主要任务不是消灭阶级,而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思想就是群众观点。“为人民谋福利”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人民。唯有人民群众,才能创造历史。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历史主人,是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在政治领域,随着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觉醒,人们逐渐认识到标语口号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识形态力量,不仅具有强大的舆论功能,而且还能起到思想教育作用。共产党人始终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召着,鼓舞着。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而展开,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任何重大决策和部署都将成为空想。唯有获得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因此,要想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就应该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不断创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标语口号要感人,引起心灵上的共振,才会产生巨大动员力量。
但标语口号宣传是中国政党宣传的组成部分,是贯彻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途径,要想起到有力作用,就必须有广大群众的拥护。因此它的制作需体现出人本色彩。既要满足民众精神需求,又要满足其物质利益需求。坚持尊重人民群众个性,在平等中沟通民众,在标语口号的创作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心理特征。它要求标语口号必须从作用对象的角度进行区别,可根据标语口号对物体社会角色发挥作用、所在阶层和区域等不同进行区分的发展,从而使标语口号充分发挥作用。
其次,在标语口号的文本制定上,仍然需要反映人本主义色彩,体现人文情怀和立场。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许多落后的封建文化,其中尤以官僚文化残余根深蒂固,这使很多身居要职的标语口号的制定者,内容制定时大多以强制命令口吻出现,它要求领导者做标语口号时,多用柔和、婉转的语言使标语口号同样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标语口号的要求,语言和谐,表现为对人之尊重,就是尊重个性的体现。
最后是标语口号中的人本主义精神,其基本内容仍然表现为对人民利益需要的满足。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不断推进,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人民大众利益来进行,由于人是独立主体这一特性日益显现,为了获得群体行动上的一致性,标语口号所表达的内涵必须与多数人的兴趣相一致,利益做为凝聚人与人之间权力的有效武器和组织社会关系的基本动力,而标语口号做为承载权力的媒介会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向既定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