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人数也迅速增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我国正在实施的“留学中国”计划中也提出了,到2020年,来华学习的外国留学生人员总数要达到50万,争取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⑴。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他们来到中国首先要面临的是如何适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和生活,即跨文化适应问题。而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现实,也使得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近年来,国内虽有一些学者针对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了研究(陈慧、车宏生、朱敏,2003;雷龙云、甘怡群,2004;杨军红,2005),并呈现不断增多的趋势,但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仍与现实的需要很不相称,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社会学及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的研究已揭示,社会支持网对于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个人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离不开他的社会支持网所提供的各种帮助。拥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可以减缓生活压力、促进社会适应,从而有助于身心健康和个人幸福。反之,则不利于个人的社会生活适应,容易出现身心健康上的问题。另一方面,社会支持网还可能减缓人们对社会的不满,缓和、调节或化解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和稳定。无疑,研究来华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的形成、特点、发展变化及对其跨文化适应的影响等,可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
………..
(二) 概念的界定
概念既是科学研究进行分析的工具,同时又是科学研究所形成的成果。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一方面,我们要以概念去指称和把握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从而形成认识;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识的深入以及对新的社会现象的不断认识,新的概念又得以形成,从而增进认识。本文在研究伊始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也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和拓展概念的新的内涵做准备。一般而言,社会支持是指人们从社会中得到的、来自他人或组织提供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而个人在其社会支持的系统中,与他人结成的具有一定密切程度且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就被称为社会支持网。人们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伴随其长成的、来自各个方面的社会支持,离不开维系其角色的、不断被打开和建构的社会支持网。社会支持网的建立、维系和发展,不仅起到规范网络中人们态度和行为的作用,而且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
……..
二、文献综述
(一) 社会支持网的研究
自从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在《群体联系的网络》(1922)中第一次使用“网络”一词,并把社会看作为相互交织的社会关系网之后,人类学便开始尝试用社会网络的分析视角对社区展幵研究。随后这一尝试又被运用到社会学的领域,着重考察社区中的社会结构和互动关系。最终网络的运用不仅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而且也形成了西方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一般认为,社会网络研究发端于英国人类学,英国人类学家布朗(1940)在探究社会结构时提出了 “社会网”的概念。然而,布朗研究网络的核心是在探讨有界群体内部成员的行为是如何被规定的,却并没有对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更多的分析。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布朗提出的概念,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甚至数学领域的一些研究者着手构建布朗的“社会结构”概念,探讨社会生活中的“结构”与“网”,思索各种网络的概念,社会网络分析也由此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结构研究范式。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社会网络研究的发展就形成了二种不同的方向:一是研究整体网络,即遵循社会计量学的研究传统,研究一个社会体系中诸多角色关系的整体结构;二是研究个体网,即坚持英国人类学家的传统,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来界定和解释社会网,尤其关注个体的行为是如何被其人际关系影响的。
……..
(二) 跨文化适应的研究
跨文化适应的相关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初的美国,至今已经历三个阶段。早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发端于对移民心智健康的关注。1903年美国在人口普查中,发现占美国人口 20%的移民却占了住院病人的70%,这引起了研究者注意和兴趣。学者们认为,当个体从一种文化迁居到另一种文化时,他们将遇到一些新的冲击和压力,这引起了他们较高的患病率和住院率。这一阶段,跨文化适应研究主要还是把移民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在理论上假定,跨文化适应不良会出现在个体从一种文化移居到另一种文化后,主要表现为各种身体或心理健康的问题。一般而言,早期的这些研究都预先假定了移民有着很大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阶段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些研究者开始质疑早期研究的假设,把他们的研究焦点慢慢转向了对移民心理压力的研究,并涉及到移民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产生各种心理异常的压力源。跨文化适应研究的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这一阶段跨文化研究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从对移民和留学生的关注,扩展到对一些商人、旅行者、旅居的技术专家,甚至是难民的关注。另外,这一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更体现为从个体层面对跨文化交际问题以及诸多影响因素的探讨,而改变了以往的单纯从群体层面对文化变迁或文化融合进行思考的尝试。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跨文化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类,即一类是长期居住在某个特定社会文化中的非本文化群体中的个体,如移民、难民、原有土著居民等,他们可被称为“同一社会的成员”(members of same society);另一类是短期居留在某一特定社会文化中的非本文化群体中的个体,可以把他们称为“旅居者”(sojourner),或曰“不同社会的成员”(members of different societies)。
……….
三、来华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 19
(一)来华非洲留学生的特征.........19
1.来华非洲留学生的交往行为特征 .........19
2.来华非洲留学生的文化价值特征 ......... 23
(二)来华非洲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 25
(三)来华非洲留学生的心理适应 .........30
四、来华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的构成......... 33
(一)来华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的构成......... 33
(二)来华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的类型......... 34
(三)来华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的弱化、断裂及重构 .........34
五、来华非洲留学生的社会支持网与跨文化......... 39
(一)社会支持网规模与跨文化适应 ......... 39
(二)社会支持网紧密度与跨文化适应......... 41
(三)社会支持网同/异质性与跨文化适应......... 43
(四)社会支持网强/弱关系与跨文化适应......... 45
(五)社会支持网相对位置与跨文化适应......... 48
五、来华非洲留学生的社会支持网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
(一) 社会支持网规模与跨文化适应
社会支持网规模反映的是社会支持网络中社会成员数量的多少。就此而言,一个人的社会支持网规模越大,他所能获取的各种社会资源就越加丰富。林南认为,个体拥有大规模的社会支持网,有两个优势:一是较多的潜在社会支持提供者,二是每位成员提供社会支持的可能性大。本研究认为,来华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的规模越大,相应地,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状况就越好。这主要是因为规模大的社会支持网可以给他们提供更多可能的支持和帮助。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的规模越大,其心理适应的状况就越好。非洲留学生平时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心理上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他们在遇到各种困惑、挫折和障碍时,没有相应的心理上的疏导、排解和帮助。而一旦非洲留学生能够建立起自己一定规模的社会支持网,那么这个网络便必然会为他调节自己的心理和态度提供莫大的帮助。
………..
结论
本文对来华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与跨文化适应进行研究,选取了来自Z大学的10位非洲留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进一步了解了来华非洲留学生在学生、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主观上的认知、体验和感受。通过观察、访谈和思考,在系统地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的基础上,我们尝试着作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来华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规模的大小对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有着一定的影响。根据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非洲留学生的社会支持网规模越大,他们的跨文化适应就越好。扩大社会支持网的规模,对非洲留学生而言,既意味着他们在中国交往范围的扩张以及交流、互动频率的增加,更意味着他们通过这张支持网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而且当他们遇到各种心理困扰时又能从他的社会支持网中获得更多地安慰和帮助,从而促进他们向着达到真正文化上融入的理想目标迈进。
第二,来华非洲留学生社会支持网的紧密度越高,对他们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就越有帮助。社会支持网的紧密度高,反映着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程度比较高,相互的交流和沟通比较多,可以让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得到有效地表达,这有利于非洲留学生的心理适应。与此同时,非洲留学生一方面通过相互的联系形成了紧密的社会支持网,另一方面他们还借助于这整张社会支持网络所提供的各种社会资源来不断地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