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高校搬迁对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状况的影响思考——以H U大学新校区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222 论文编号:sb2024011714473951796 日期:2024-01-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本文主要针对城镇化进程中高校搬迁对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变及影响研究,在研究中选择了H U大学新校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八个周边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民发放调查问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员进行访谈等方法对目标村落进行了田野调查。
第1章导言
1.1选题背景
自2016年H市区划调整后,原属H县的S镇及周边片区被划为C区管辖,划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范围。自此S镇及周边片区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城乡融合的重要交汇点。随着H U大学新校区在S镇的建成投用,带动了当地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周边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基建、住房等配套设施如火如荼的不断的建成投用,周边村落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区域交通的建设也快速发展,道路、公共交通等方面变得极为便利,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极大的出行便利。
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先进思想的高校建设新校区,不仅有利于自身的提升,同时势必会对周边村落产生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1]。高校的搬迁,不仅会对周边村落的文化有一定的间接影响,同时会为周边村落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地就业的新机遇,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丰富农民的经济生活,促进周边村落的全面发展。H U大学于2019年整体搬迁至C区S镇新校区。H U大学搬迁新校区,不仅对有利于学校管理、学生交流、教学设备更新等,同时也对周边区域村落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H U大学新校区的建设,改善了周边村落农民的思想、文化等隐性影响;另一方面,H U大学又给当地附近村民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及创业机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地的经济状况等显性影响。

农业论文怎么写
农业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农民群体是我国人口占比最多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使得郊区农民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保障得到改善,农民群体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但身份的转变与就业方式的改变及竞争,导致农民传统的生计模式被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保障[2]。农民的生活状况代表着其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会导致农民群体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使得部分农民群体无法保障持续生计的良性循环,从而对导致这部分群体不满,甚至影响小康社会的发展[3]。故本文对H U大学搬迁前后周边村落农民的生活状况的改变进行研究,通过对H U大学周边地区村落的实地走访调查及所学知识,分析H U大学周边地区农民在H U大学搬迁后就业、经济生活、思想文化的改变,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提出H U大学周边地区农民生计状况优化路径,发掘高校搬迁对改善周边村落农民生计影响的研究新角度。
1.2.2研究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郊区村落不断的被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范畴。城镇的发展虽然带动了郊区村落的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促进了郊区村落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但不能忽略郊区村落也依旧属于落后村庄的现状[4]。在这些村落,大多数农民的生计模式介于偏远乡村与城镇之间,具有其独特的定位。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该类型的村落中农民原有生计模式被打破,农民身份被动转化成为市民,成为了市民中特殊的弱势群体[5]。城郊村民如果在转变为市民之后摆脱弱势地位,改变现存的生计困境问题是现阶段城镇化快速推进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6]。研究本课题有利于稳步推进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进一步发展,促进由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提高郊区农民的生活品质,因此对改善郊区村落农民生活状况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本文以H U大学周边村落为田野地点,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主要视角,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为辅对H U大学搬迁前后周边村落农民生计进行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
农民:农民通常指长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但国内与国外的农民不同。国外的“农民”指的是一种职业,通常指那些远离城镇,在乡下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农场主。我国的农民居住在城镇之外,在从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具有其独特的封闭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诸多劳动力不满务农收入偏低,为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众多年轻劳动力进入城市发展,所以现阶段我国的农民更多指的是一种身份[24]。在我国,由于城乡差异等原因影响,公民的户籍制度根据居住地的不同分为“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通常持有“农村户口”的人员就被成为农民。本文中所提到的农民主要是指居住在围绕城市的农民,他们距离城市较近,相较于偏远乡村更加直面城镇化的冲击,生计方式也不再似从前单纯务农,而是采用务工+务农的双元模式。但城郊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收入水平的影响,依旧具有相对封闭性。
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是指在农村原有地区的基础上通过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居民收入等手段,不断的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等配套设施向城区水平靠拢,改善当地人口生活水平、促进区域整体发展、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标准[25],在原地建立新社区,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型。
农民生活水平:农民生活水平是指在某一特定社会发展时期,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生产生活发展需要而对获得由社会提供的相应产品或服务产生的满意程度,这种满意程度会随着周边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主要由农民的吃穿用度等方面的物质需求与身体素质、教育资源、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所组成。农民与市民的生活水平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生活环境、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2.2相关理论
2.2.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于1943年基于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论,在他的研究中将需求分为七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以及超越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26]。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这一需求通常指让人满足吃穿用度的基本需求便可,通常这层需求是指挣扎在社会最低层的贫民;安全需求是满足生理需求后,人类的进阶需求,是指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的除了社会稳定外,还需要自身具有一定抵抗灾病的能力,保障自身的足够安全;社交需求,也称归属和爱的需求,该需求基于人的社会性特征,指人在社会交往中与其他人建成感情之间的联系,例如朋友、爱人等,所构成的社交网络;尊重需求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对自己对自己本人所取得的成绩、尊严、独立人格的尊重,即自我尊重,二是指自己对他人所取得的成绩、尊严、人格的尊重即外部尊重;认知需求是指人本身对于学习知识、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等需求;审美需求是指人本身对于美的探索及欣赏、对待平衡及事物形式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实现自我价值,追逐理想世界,挖掘自己的潜能并持续进步的需求;超越需求则是指人在各方面不断超越曾经的自己,例如科研、信仰等更进一步的需求。城郊村落农民由于其自身局限性,大都停留在第一、第二层次,但他们自身所具潜力极大,在城郊村落农民面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下,社会各界要帮助其满足现有层次并追逐更高层次的需求。

农业论文参考
农业论文参考

............................
第3章 HU大学新校区搬迁前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状况 ................. 14
3.1 HU大学简介 ............................. 14
3.2 HU大学新校区周边经济发展概况 ............................ 14
3.3 HU大学新校区搬迁前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状况调查 .............. 15
第4章 HU大学新校区搬迁后周边农村及农民现状 ......................... 26
4.1 农村的环境变化 .................................. 26
4.1.1 道路交通 ......................................... 26
4.1.2 周边景观 ...................................... 27
第5章 城镇化进程中高校搬迁给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带来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 42
5.1 城镇化进程中高校搬迁给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带来的问题 .... 42
5.1.1 征地方式单一,容易引起局部社会治安问题 ......................... 42
5.1.2 出现一定程度环境污染问题 ........................... 42
第5章城镇化进程中高校搬迁给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带来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5.1城镇化进程中高校搬迁给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带来的问题
5.1.1征地方式单一,容易引起局部社会治安问题
征地补偿政策是指农民所拥有土地被政府重新规划并统一征用后,对于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补偿政策一般包含货币补偿与非货币补偿。征地补偿政策在制定时必须保证其政策能够有效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如果不顾农民意愿进行强制征地,就会使得农民自身合法权益被损害,从而导致诸多矛盾的产生,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性[52]。
通过相关网站查询征地公示时发现,在H U大学新校区周边村落征地工作中,主要采取的是一次性货币补偿的方案,平均每亩耕地补偿约12-15万元区间,每个阶段及位置的不同,导致针对的政策补偿标准也并不相同。例如前面在H U大学新校区建设所占用的耕地主要集中在A村、B村两个行政村所拥有的集体土地,而征地补偿标准为一亩地12.8万元左右;而在后面的道路建设中,所征地的补偿标准为每亩13万元左右。由于补偿政策的相对单一,很多农民的收入问题在征地后受到了一定影响,这部分人群通常由于年龄过大,已经无法就业,又面临失去土地的现状,内心较为不满。
征地过程中由于各主体立场不同,常常会引发各种矛盾纠纷,这些矛盾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征地过程中,政府应一方面由高校组成法律援助小组,在普及农民法律知识的同时,保障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不遭受侵害;另一方面由政府根据调研到的实际情况,将问题分类给专管部门负责,一旦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相应问题,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及时完善相应政策,并将矛盾双方组织起来,协商解决[53]。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城镇化进程中高校搬迁对周边村落及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变及影响研究,在研究中选择了H U大学新校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八个周边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民发放调查问卷、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员进行访谈等方法对目标村落进行了田野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对比分析了H U大学搬迁前后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变,并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归类总结了H U大学搬迁对周边村落在居住环境、经济生活、就业状况等方面的优化与提高,得出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困扰周边村落发展的症结。研究结论得出,在城镇化与H U大学搬迁的推动下,周边村落迎来了重大的发展契机,主要体现在居住环境的改善、道路交通的建设、就业机会的增多、改善了当地的创业环境、促进了周边村落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周边地区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67]。可以说在城镇化快速推进与H U大学到来的双重作用下,使得原本发展缓慢的城郊村落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并迈入区域整体发展的快车道。但现阶段H U大学新校区周边村落及农民的生活状况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研究发现周边村落依旧存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职业技能的缺乏、思想较为保守、就业的质量与稳定性无法保障、社区治理落后等普遍存在的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但总的来看,城镇化进程中,高校搬迁对周边村落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变利远远大于弊,现阶段周边村落并未解决的问题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政策问题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并无法解决,依旧要依靠政府主导,各主体相互协作,才能慢慢得到解决。二则是现阶段周边地区并未充分利用好高校这一重要的区位优势,对于依托高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校内物业就业、依据学生群体进行创业等一些直接的手段上,并未充分挖掘高校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农业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