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笔者分析得出结论:河坊街王星记扇店总体吸引力不高,主要因为旅游服务、旅游形象和旅游功能3个指标拉低了其吸引力。对策:通过培养员工服务意识,规范服务礼仪和注重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对策,改进旅游服务;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正经历从规模增长到结构优化的产业转型过程。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并从实现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发展等层面对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无吸引,无旅游”,旅游行为的产生来自旅游吸引力。在竞争的环境下,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程度日益凸显。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受到旅游吸引力的重要影响,旅游吸引力的程度直接影响了人们选择旅游目的地和出游意愿。目前,旅游吸引力概念尚未统一,学者们主要从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定义。依据旅游供给观点,旅游吸引力是目的地吸引要素在特定时空形成的吸引力。就旅游需求而言,目的地吸引力与信息传递及游客感知有关,表示游客对目的地满足度假需求的能力。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成熟,旅游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根据2019年艾瑞咨询公司统计报告显示,我国95.1%的游客在景区或旅游目的地有额外消费,其中餐饮和购物是主要的额外消费项目,分别占到额外消费的38.2%和35.8%。在旅游消费额度方面,消费额度在100-300元的游客占比达到35.8%,在300-500元的游客则达到38.2%,500元以上游客达17.6%。这表明我国居民的购买力正在提高,正在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旅游商品在旅游产业要素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从产业层面来看,旅游购物需求的增强带来旅游购物商品生产的扩大和业态的繁荣,延伸扩展了产业经济链;从文旅融合的视角来看,旅游购物商品产销繁荣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的进一步深化[1]。目前不少学者对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旅游商店作为连接旅游商品和游客之间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观国内外旅游吸引力的相关研究,学者们多是以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或旅游产品等为研究对象,对于旅游商店的吸引力却鲜少有人研究。为此,本文选取旅游商店为研究对象,以杭州河坊街王星记扇店为案例进行旅游吸引力的实证研究。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
1.2旅游吸引力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旅游吸引力模型
国外学者对旅游吸引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较早引入了模型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牛顿引力模型和威尔逊模型成为了两大主流。Crampon(1966)年首次将牛顿模型引入旅游研究中,他将游客重游次数、目的地容量、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两地之间的空间距离这四大要素放入模型,用于对客源市场的测度[2]。
随后我国学者张凌云(1989)通过对国外引力模型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开启了国内旅游吸引力模型研究的尝试[9]。保继刚(1992)利用引力模型预测了北京市国内游需求量[10]。李志刚(2006)在吸引力模型中引入亲景度指标,构建了新的模型[11];李山等(2012)在威尔逊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形成了国内较为典型且有影响力的吸引力模型。该吸引力模型主要包括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的出游率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力作为三个基本变量[12]。郭瑞娟等(2007)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得出感知距离严重影响游客出油率,此外提出了人均GDP这一变量[13]。郭为(2007)以国际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提出经济水平、国家间空间距离、文化差异等会影响中国入境旅游[14]。鲁小波等(2012)构建了引力模型将长山群岛整体旅游客源市场划分为核心、重要、发展和潜力4种类别[15]。根据上述研究显示,目前旅游吸引力模型的关注点集中在预测目的地游客数量、客源市场空间构成,以及入境旅游影响因素的研究。常见用于旅游吸引力模型的关键指标包括:感知距离、目的地经济状况,以及地区间的差异性等。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未采用旅游吸引力模型,但考虑了影响吸引力的因素,将距离归纳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
...............................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旅游吸引力
国外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旅游吸引力概念进行阐述,主要从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个角度展开。从旅游供给角度看,研究者认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来源。Kaur(1981)认为旅游吸引力是一定时空区域内的旅游吸引物对客源市场所产生的所有拉力的总和[34]。Lew(1986)提出旅游吸引力包括了一切能使游客离开客源地前往旅游目的地进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事物[35]。Kresic(2011)关注到旅游吸引力与吸引物的数量、质量成正比,通常情况下,旅游者倾向于吸引物数量多、质量好的旅游目的地[36]。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研究者认为游客自我感知是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游客从产生旅游需求到最终做出旅游决策,期间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过程,而游客感知这会对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产生重要影响。Mayo和Jarvis(1981)以旅游目的地能否满足游客旅游需求与感知价值为标准来判断该旅游目的地是否具备旅游吸引力[37]。Gunn(1988)将旅游吸引力的概念界定为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体验[38]。Um(2006)提出旅游吸引力本质上是旅游者判断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物能否满足自身的感知利益[39]。游客是旅游吸引力最终评判者,根据旅游需求来界定旅游吸引力,能更好地反映旅游者喜好,有助于细分目的地旅游市场。然而,这种主观感知具有差异性和模糊性的特征,给旅游吸引力的量化评估带来了巨大挑战。
国内学者对旅游吸引力概念的阐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角度来看,即旅游目的地自身具备的吸引能力,由其内部组成及功能来决定。如吴必虎(1999)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概念,即旅游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因素包括旅游地的景观资源、旅游地的知名度、旅游基础设施、旅游服务等,这是目前学术界较为认可的概念[40]。保继刚(1999)认为旅游资源、服务接待质量、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等一切可以刺激旅游者产生前往旅游目的地意愿的因素,均可被称为旅游吸引力[41]。
..............................
2.2理论基础
2.2.1旅游动机理论
动机是人类行为基本思想中的其中一个思想,是启动和保持人类活动并使其指向某一目的的心理倾向。“动机”属于心理学范畴,相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包括:驱力理论、唤醒理论、诱因理论、期望价值理论、归因理论和成就目的理论。旅游动机则是将心理学上的动机引入旅游研究领域形成的,是指能够激发人们进行旅游行为的一种内在动力,它具有激励、导向、维持和调整等多种作用,可以启动旅游活动并使其朝着一个目的方向发展[54]。在旅游研究领域,驱力理论、诱因理论和期待价值理论被广泛运用。驱力理论指出当外部未能满足个体需求时,会激发内部动力,即所谓的“内驱力”。驱力理论聚焦于个体内部动态,强调“推”因素,却忽略了外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它引发的是情绪化、无选择性的行为。诱因理论认为,并非所有的行动都能用动机理论来解释,外界的刺激(诱因)也会对诱导的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将这两个要素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出动机。此处的诱因是指能够满足个人需要的吸引,其功能在于激励和诱使个人朝着某一特定的方向去努力。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人的行动取决于个体对目的地的幻想,个体对于将来收益的期望,是其行动得以延续的基础。
2.2.2游客感知理论
感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知觉是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物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感知是对事物的一种感受,它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对事物的主观认知,包括感知客体、感知主体以及感知方式三个方面。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就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过程,包含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感知、对特定景观的个人感知以及对特定景点(产品)的个人感知。游客感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游客将接收到的信息与自身旅游经验对比形成的对旅游目的地事物密切相关的评价和认识[55]。旅游吸引力可以被认定为是游客对目的地的形象感知[24],这种感知被认为是游客对交通便捷程度、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服务体验、旅游资源质量等地方特性的认同[56]。同时,游客社会属性的差异及首因效应、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心理定式等的影响可能导致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存在一定差异[57]。游客感知包括选择性注意、理解、保持三个过程[58],选择性注意是指旅游者的喜好会帮助其过滤掉旅游活动中的部分信息,使游客更多地关注自身喜好的事物。
....................
第3章 旅游商店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3
3.1 旅游吸引力指标 ............................ 13
3.1.1 指标体系的选择 ........................... 13
3.1.2 旅游商店旅游吸引力指标初步构建..................... 13
第4章 杭州河坊街王星记扇店旅游吸引力评价及分析 .................... 26
4.1 杭州河坊街王星记扇店相关介绍 ......................... 26
4.1.1 杭州河坊街简介 ................................. 26
4.1.2 王星记扇相关介绍 ..................................... 26
第5章 结论与对策 ........................... 40
5.1 结论 ..................................... 40
5.2 提升对策 ........................................ 40
第4章杭州河坊街王星记扇店旅游吸引力评价及分析
4.1杭州河坊街王星记扇店相关介绍
4.1.1杭州河坊街简介
河坊街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吴山脚下,地处杭州市中心地带,是杭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河坊街地理位置优越,毗邻西湖景区,距离杭州市中心商业区也很近,交通便利。这里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经济贸易中心,其结构布局主要体现了古代商业街的特点。街区两侧建筑多为明清风格的木质建筑,保存完好。河坊街东起中山中路,向西越南北向的后市街、大井巷华光路至吴山广场,街道全长460米,宽8米。在南宋时期,河坊街的部分地段被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集茶、药、食和各种文化为一体,形成了以商业、药业、建筑等为主体的市井文化,加之各种民间艺人和市井民俗的小摊贩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街区西侧有杭州历史博物馆、街区内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国家重点保护单位,其建筑大多是由历史民宅改造而成,延续了传统建筑的马头墙、木质结构、雕花装饰等,保留并再现了传统建筑的显著特征。街上的“老字号”商铺云集,如万隆火腿店、王顺兴面馆、翁隆盛茶庄等。作为杭州市唯一的保留古城历史风貌的老街,河坊街历经千年的发展变迁,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筑文化。杭城闻名的“五杭”(杭粉孔凤春、杭剪张小泉、杭扇王星记、杭烟宓大昌、杭线都锦生)就出于此。河坊街作为最能够体现杭州历史文化风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华老字号第一街、国家AAAA级景区等十多项国家级荣誉。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
第5章结论与对策
5.1结论
河坊街王星记扇店总体吸引力得分为3.0996,总体吸引力不高。在6个一级指标中,旅游商品、旅游环境和可进入性3个指标得分较高,分别为3.2477,3.1755和3.5087,评价较好;旅游服务、旅游形象和旅游功能3个指标得分较低,分别为2.8314,2.6400和2.9616,评价较差。原因是游客对服务中的商品推介、服务效率和服务沟通这三方面的评分不高,甚至过半游客对旅游服务指标的总体评价为中等偏下;旅游形象得分较低的原因是商品知名度和媒体宣传方面表现较差,在游客心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旅游功能得分较低的原因是该店铺在满足游客艺术欣赏需求方面表现较为一般,在满足游客猎奇体验上表现不足,在纪念意义上表现一般,整体旅游功能吸引力一般偏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