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1 研究背景
陇东南包括天水、定西、平凉、庆阳、陇南五市,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存条件孕育出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积累了丰富的寻根旅游资源。尤以天水伏羲庙、卦台山、女娲庙等为代表的始祖伏羲文化资源,为陇东南寻根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优秀文化继承弘扬的重要载体。“木本乎根,人本乎祖。民族先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表现。”①陇东南根祖文化作为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承载着重要的根祖文化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根本、最深层的部分。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他明确指出“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③。面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以及文化本身传承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陇东南区域必须在对其根祖文化资源本体原真性保护的基础上,以发展寻根旅游的方式实现对其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发展。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支撑。国家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1313”总体布局中明确提出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2015 年,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开始提出陇东南华夏根脉旅游圈建设,陇东南区域寻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顶层设计在甘肃省的具体落实,成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1 研究目的
旅游与文化、科技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实现“智慧旅游”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加之人们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更加注重更深层次的文化和精神享受。寻根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和文化体验方式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文化体验者开始受到这种方式的吸引,寻根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对于寻根旅游市场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有待完善,如寻根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设施、环境等方面的需求和偏好,寻根旅游者自身的人口结构、时空结构、旅游心理、旅游方式、旅游消费等行为特征形成的寻根旅游流规律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掌握。基于此,笔者通过对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客源市场的实地调查研究来进一步探讨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
天水伏羲庙景区在陇东南、甘肃省乃至全国都是重要的寻根旅游目的地,但目前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客源市场的规模远远不能够与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相匹配。因此,笔者通过对天水伏羲庙景区近 10 余年寻根旅游的发展历程、发展特征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探索景区寻根旅游客源市场的运行规律,并对其客源市场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进行预测,为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市场发展前景提供科学的判断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伏羲庙景区市场开发策略,进而考虑以伏羲庙景区为核心的整个陇东南区域寻根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进一步探讨陇东南寻根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和品牌化发展,以期促进陇东南区域寻根旅游的供给改革,进一步推动甘肃省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 研究综述
2.1.1 寻根旅游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我国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寻根旅游也随之悄然兴起。从我国寻根旅游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经历了宗族寻根旅游发展、宗族寻根和人文始祖寻根旅游融合发展以及多元化寻根旅游发展三个阶段。
(1)宗族寻根旅游发展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末):因特殊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原因导致的大量移民,在浓厚的“故土情结”和爱国怀乡情结的驱动下,对祖籍地、宗族起源地的旅游。这一阶段的寻根旅游主要是海外华人华侨赴大陆的寻根旅游,发展不太成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寻根旅游者所掌握的资料有限,对根亲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表现为普遍上只知道最近的“根”,不知道最老的“根”,产生了到闽粤地区寻根旅游较多,而到河南等内陆地区寻根旅游较少的现象。
(2)宗族寻根和人文始祖寻根旅游融合发展阶段(1990 年代初-21 世纪初):这一阶段的寻根旅游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的认同,根亲文化被提高到炎黄子孙血脉传承的高度,引起对伏羲女娲、炎帝黄帝等人文始祖的寻根祭拜。另一方面是海外同胞对“根”有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产生了“究底的欲望”,逐渐将寻根区域延伸到中原内陆地区。寻根文化逐渐发展成为民族文化,寻根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宗族寻根和人文始祖寻根旅游融合发展的态势。
(3)多元化寻根旅游发展阶段(2006 年-至今):该阶段寻根旅游已逐渐趋于成熟,寻根旅游形式不断涌现,主要以寻根文化的类型多样性和稳定开放性为特征,形成寻根旅游多元融合的发展态势。目前,寻根旅游以多样化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主要有人文始祖寻根、民族寻根、民系寻根、姓氏寻根、家族寻根、艺术寻根、信仰寻根、特定历史团体寻根、古人类寻根、特定情感维系的圈子寻根等,内涵丰富、类型多样。
..............................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甘肃陇东南
2.2.1 甘肃陇东南
甘肃陇东南是指甘肃地理区划的陇东和陇南,包含庆阳市、平凉市、定西市、天水市、陇南市五个市的行政区划范围。
2.2.2 寻根旅游
目前,学术界对寻根旅游概念的表述呈现多元化和碎片化,没有形成业界能够得到共识的概念,从笔者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来看,学界对寻根旅游的定义大致有两种。
一种认为寻根旅游是对祖籍地、宗族起源地的情感寄托和特殊旅游形式,这种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述:一是“寻根谒祖旅游作为一种专项的文化旅游,它是指游客怀着对根祖关系的思念或膜拜,出于血缘上或地缘上的认同,到自己或者祖先居住生活过的地方进行缅怀或朝拜的一种旅游形式”①;二是“寻根旅游是久居异国他乡的人们及其后裔,因思念故土、亲友而到祖居地或家族居住地寻根探访、观光游览的活动”②;三是寻根旅游就是目的地是故国、故土、故地的旅游(《新华文摘》1994 年第 5 期);四是寻根旅游即“回乡认祖旅游”(旅游辞典)。
另一种认为寻根旅游是扩大化了的寻根祭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者到具有源头性、代表性的根文化资源所在地的旅行和游玩。这种观点主要有以下的表述:一是“发生在与旅游者之间存在宗亲、血缘、民族、民系、人生经历、文化传承等特殊渊源关系的旅游地并且以探求寻访这些渊源为旅游目的的旅游现象及关系总和”③;二是“由‘寻根’联系到‘根文化’,根文化从时间来看是文化中最早的部分,但其绝对年代不一定都是最早的。从广义的角度而言,根文化是文化中最具根源性的文化资源的总称,反映的是人们所创造的文化的根源之总和,涵盖了民族之根与文化之根,所有最初、最早的文化源头都构成了广义的根文化。”
.............................
第三章 甘肃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概述..................30
第三章 甘肃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概述..................30
3.1 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概论..............................31
3.2 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31
第四章 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市场供给现状....................40
4.1 资源概况...................41
4.1 资源概况...................41
4.1.1 建筑文化.............42
4.1.2 祭祀文化......................43
第五章 天水伏羲庙景区寻根旅游客源市场分析..................48
5.1 总量特征.....................48
5.1 总量特征.....................48
5.2 基本特征................50
第七章 陇东南寻根旅游客源市场战略定位与开发策略
7.1 战略定位
7.1.1 产品创新战略
7.1.1 产品创新战略
依托陇东南寻根旅游资源的自身优势,整合要素内容,构建特色鲜明、要素完备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以人文始祖文化为核心的产品体系,以游客深度体验根祖文化为导向,转型升级传统产品,创新发展新型旅游产品系列和新业态,是陇东南寻根旅游优势发挥的体现。
7.1.2 精品发展战略
打造以伏羲文化旅游节为核心吸引物的精品活动和节会,塑造全国著名和世界知名的寻根旅游品牌,用精品化、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围绕寻根旅游的主题,依据不同的旅游资源特色,设计和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形成全国知名的寻根旅游目的地。
7.1.3 区域联动战略
以根祖文化作为陇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产品与品牌,打破地域行政界限,联动协调寻根旅游发展的内容与重点,按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区域联动,形成主题鲜明、差异化互补的产业发展集聚区,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误区,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保证寻根旅游开发全局一盘棋,实现各类要素统一协调配置。
7.1.3 区域联动战略
以根祖文化作为陇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产品与品牌,打破地域行政界限,联动协调寻根旅游发展的内容与重点,按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区域联动,形成主题鲜明、差异化互补的产业发展集聚区,避免同质化、低水平竞争误区,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保证寻根旅游开发全局一盘棋,实现各类要素统一协调配置。
......................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1 结论
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