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2年的519322亿元人民币,2012年经济总量比1952年的经济总量翻了 763. 5倍,特别是改革幵放后30多年的年均超过9. 98%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压力、就业压力和产能过剩等需要中国经济高速的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行业间、城乡间和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中国已经慢慢步入世界收入分配悬殊国际的行列。收入分配的悬殊使得中国己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需求市场,但国内一般商品需求却严重不足。收入分配不均己经成为了影响内需进而制约经济增长的毒瘤,同时也埋下了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的隐患。收入分配不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不得不依赖投资和对外贸易来拉动。高额出口的同时伴随高额的进口,但靠牺牲环境、资源和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高额出口额并未给中国人民留下应得的附加值;长期居高不下的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收入分配不均带来巨大的投资消费缺口和产能过剩,内需严:?不足,最后投资消费缺口又不得不依赖于对外贸品来填补,产能过剩也不得不依赖于政府主导的投资来消化。
……………
1.2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经济增长的投资依赖和对外贸易依赖,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产能严重过剩、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和中国经济极易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的真实国情、巨大的人口和就业压力等需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居民的生活、国内有效需求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到了必须着手控制和解决的地步。研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以提出解决的方案和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中国当前迫切而又严峻的经济增长问题,本文以后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从收入分配角度来切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早期后凯恩斯经济学从收入分配角度研究经济增长,通过闽民财富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来探讨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舍沃定!从对外贸品的角度研究经济抬长,通过研究出口增长率和进口需求的国内收入弹性来探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本文先通过收入分配中劳动份额与资本份额的变化来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用中国的实际经济数据来验证舍沃定律在中国的有效性,进而釆用协整分析建立VEC模型,寻找出口增长率和进口需求的国内收入弹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2章文献综述
2.1收入分配理论综述
配第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关于工资、利息和地租价值的分配理论,为古典分配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工人的工资是由劳动者“生存、劳动和传种接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应当等于维持其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最早提出了最低工资限度理论。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得到的价值价额即为地租,利息是放弃货币使用权的报酬,是地租的一部分。斯密在《国富论》中也提出了涉及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分配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越础。他发展了重农学派的平均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维持个人本人及其家屈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同时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理论;利润是劳动超过工资之后的剩余价值;地租不过是租地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农产品价格超过预付资本和平均利润的余额。李嘉图提出一国产品要以地租、利润和工资的名义分配给三个主要社会阶级。地租是为了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工资是劳动者基本上能够生活下去并不增不减地延续其后裔所必须的价格;利润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扣除工资价值后的余额。在次基础上,他还提出了工资与利润对立学说和利润与地租对立学说。萨伊以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提出了关于效用价值理论的分配理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分别从产品价值中得到相应的工资、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地租。工资是企业主借用劳动力所付的代价,是劳动服务的报酬,主张实行低工资政策;利息是对资本的效用或使用所付的租金,企业主收入资本家监督管理企业、掌握技术和承担风险的报酬。克拉克通过研究边际生产力来讨论收入分配,劳动、资本和土地共同创造财富和价值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各生产要素所有者能够获得与他们所生产的商品价格等额的收入,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各要素的边际少产力决定。
……
2.2从收入分配角度研究经济增长的综述
新剑桥学派中众多经济学家主张通过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一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库布涅茨于1954年提出至今研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最经典的倒U型曲线。罗宾逊夫人假设存在着一个完善的和自由放任的封闭型经济体系,在这个经济体系中只有工人和资本家两个阶级,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技术进步是中性的,劳动供给较为充裕;决定生产的只有资本和劳动,并且资本和劳动同比例投入生产。她根据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之间在技术经济上的相互关系来研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在资本家储蓄倾向一定的情况下,利润率与积累率(从而经济增长率)有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即一定的利润率产生一定的积累率(增长率),而一定的积累率(增长率)又必须以一定的利润率水平前提,两者呈现正比变化。Kaldor认为,既然社会的收入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的,其中每一阶级都有自己固定不变的储蓄倾向,那么收入分配中利润和工资的比例关系就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储蓄水平,从而决定了积累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要达到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就要有一定的积累率,从而也就要有相应的收入分配比例关系。收入分配通过对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调整来保证资本的积累;当经济发生波动时,改变利润和工资得比例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
第3章后凯恩斯经济学关于收入分配对经济 ........11
3.1后凯恩斯经济学关于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 11
3.2.1早期后凯恩斯关于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 11
3.2.2舍沃定律从贸易角度关于收入分配........ 13
第4章中国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现状........ 16
4.1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16
4.2甲国叹入分配现状分析........ 17
4.3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
4.4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对外贸易依赖的影响 ........23
4.4.1收入分配扩大导致严重的出口依赖........ 23
4.4.2出口依赖加大收入分配的不均........ 24
4.5分配差距扩大与对外贸易依赖对经济增长........ 25
4.5.1收入分配差距制约有效需求同时影响社会稳定........ 25
4.5.2出口依赖导致经济不健康增长........ 26
第5章后凯恩斯关于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 27
5.1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 27
5.2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30
第5章后凯恩斯关于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増长的中国实证研究
中国经济的最典型现状就是高增长、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和收入分配严重不均。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对外贸场,同时过度依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经济增长又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过程中也伴随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也对经济增长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后凯恩斯经济学早期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是从收入分配角度进行的,带有较强的新古典价值分析色彩;单纯从劳动和资本两大要素入手,从财富在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份额来研究经济增长。舍沃定律是从贸易的角度来研究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通过研究出口增长、进口的国内收入弹性来研究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增长问题。因此,本章关于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在后凯恩斯早期理论基础上通过研究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状况来研究经济增长,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可以从劳动报酬份额來度量。其次,通过中国的实际数据,验证舍沃定律在中国的有效性。先测算出由舍沃定律所预测的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比研究;然后扩展舍沃定律,引入消费的GDP份额、资本形成的GDP份额和对外贸晃依存度三个指标,研究开放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
结论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收入分配不均的直接后果就是投资消费缺口、投资依赖和对外贸易依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和对外贸易依赖是中国经济增长过程的最显著特征和两大难题。收入分配不均使得社会财富不能有效地用于国内消费,穷人层缺钱或无钱消费,而富人层边际消费极低主要专注于储蓄和投资。消费与储蓄比例的大幅偏离造成社会消费和投资的极大不对等,过大投资虽能短期带动的经济增长但产能不能被消费所吸收,投资和消费过大的缺口留下过多的社会剩余产品,为了工厂开工和劳动者继续劳动过剩的产能又不得不依赖国外需求来消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已经构成了导致中国投资消费缺口、投资依赖、对外贸易依赖、产能过剩和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