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近20多年,和平与发展成为多数国家的主旋律,各国都把经济发展都作为首要目标,国际竞争变得日趋激烈。由于就目前境况来看,全世界国家一同参与全面的全球一体化尚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各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体内部由于在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和经济联系方面往往具有优势,往往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容易形成贸易往来,形成共同一体化组织,如NAFTA、ASEAN、FTM等。由于区域经济合作对政治经济发展的优势,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潮流。然而,极富合作潜力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到目前为止发展的却并不理想。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这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际金融秩序,同时也影响了各国及地区的经济协调。以本文研究的东北亚地区为例,各国经济均受到严重的影响。首先是金融危机当年各国的股市均受到重创,其中俄罗斯的RTS指数和中国的上证指数跌幅分别达到了 76%和65. 39%,分别位于2008年股市跳水排行榜的第2位和第4位。此外,金融危机还导致了需求下降,原材料上涨,出现大量企业倒闭的情况,从而导致东北亚各国GDP的增长也全面放缓。此后的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在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东北亚各国经济及经济合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对东北经济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互动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对东北经济发展即使机遇也是挑战,即如何在新的经济秩序下,找到东北经济发展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位置,更好的参与经济合作,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实现东北的真正经济振兴。同时,通过东北经济的发展,促进东北亚经济的合作,实现东北亚经济的繁荣。
1. 2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在东北亚经济的研究中起步较早,最早研究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的是日本学者。福岛正光1968年在日本《朝鲜评论》上发表题为“日本海经济圈的提倡"的文章,阐述了其区域合作的思想。但受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所限,他的这一思想并没有得到响应。80年代中期后,日本学者开始重新重视环日本海经济圈的内容。其中比较又代表性的有:西川润发表的《提倡环曰本海经济合作》、金森久雄的、《要重视日本海经济圈的发展》等论文。西川润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朝鲜应在多个方面进行合作,例如贸易、基金等方面。金森久雄先生则提出了环日本海发展战略,为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日本学者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想是以“环日本海经济圈"为核心的。国外学者对东北亚格局的研究贡献比较大的是Robert Ascalapino,他在的 Major powerrelations in NortheastAsia 从多个角度描述了中、日、韩等主要大国在东北亚的相互关系,他这篇论文的最大成功在于系统的分析了东北亚的格局,对东北亚未来的发展也做了合理的预测。国内学者对东北亚的研究大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一时期东北亚区域合作已变得越发重要,中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内容,推出了不少东北亚地区研究的成果,比如关于讨论连接缴海、黄海、日本海的“三海经圈’’的设想、“东亚经济圈〃的设想、“东北亚经济圈”的设想、的设想等。国内学者比较早的研究区域经济的是周起业,他撰写的《区域经济学》是我国第一部这一方面的专著。此后,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东北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振兴东北振兴的战略,强调振兴东北要积极同东北亚地区结合,通过东北亚的经济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学者也开始不是孤立的研究东北经济振兴,而是将两者充分结合考虑,把振兴东北地区的经济放在东北亚区域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关系来进行分析,并有不少收获。首先,提到了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问题,如王洛林的《东北地区经济振兴战略与政策》。接下来,一些学者讨论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东北亚合作的问题,如韩彩珍在《东北亚地区合作制度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还有东北亚合作的内容,如王胜今在《中国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构想》(东北亚区域和平发展研究)的论文中简介了当前东北地区经济衰落的原因及振兴的基本方向,深入分析中国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互动关系,并提出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新构想,即“目前应该从加快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切实推动经济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三个方面着手,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实现东北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①国内的许多研究东北亚内容的学者,把精力主要放在中国是否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并研究东北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而对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东北地区相互关系并没有多的深入研究,这正是本文的创造的目的所在。
第二章区域经济合作相关理论概述
2.1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近年来区域经济合作的加速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关系愈发密切。首先,区域经济合作一个明显的功能是增强各国的实力,从而使各国应对风险的能力也大大加强,相互的分工使产品趋同性下降,有效缓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竞争,进而减低了风险。其次实际上区域经济合作应该被认为是国际多边协作的补充。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众多,各个国家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人文环境、贸易政策等均存在很大不同,如果多采取国际贸易多边协作,难么达成共识的难度将会很大,而区域的经济合作先对就会比较灵活,由于可以自由选择合作的成员、合作的领域、合作的方式等内容,就会大大增大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实际上,世界贸易组织对区域经济合作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数据显示,自WTO成立后,区域经济合作便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世界贸易组织没有出现后比成立前每年至少多10个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最幵始主要依靠国家及地区的地缘优势。例如东盟(ASEAN)幵始时期贸易对象往往只注意东盟内部的一些国家。但随着区域内各个国家交易额的不断增加,合作更加紧密,合作区域国家内部可利用资源不断减少,随着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是跨洲的国家间经济交流逐渐增多。据WTO统计,20世纪90年后,出现了大量的跨洲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例如欧盟就分别同墨西哥、南非、拉美南方共同市场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同约旦也建立跨洲的自由贸易协定。
第三章后经济危机时代东北亚经济合作......... 11
3.1后经济危机及对各国影响........ 11
3.1.1后经济危机旳概述 ........ 11
3.1.2后经济危机对各国影响........ 12
3. 2东北亚经济合作现状........ 13
3. 2. 1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历史阶段........ 13
3. 2. 2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现状........ 14
3. 3东北经济发展现状........ 18
3. 2.1东北经济发展的现状........ 18
3. 2. 2东北经济落后的原因........ 18
第四章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东北经济发展互动........ 21
4. 1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东北经济发展积极因素分析........ 21
4. 2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东北经济发展消极因素分析........ 26
第五章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东北经济发展互动策略........ 30
5.1利用东北亚区域合作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策略........ 30
5.1.1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途径 ........30
5.1.2东北亚区域合作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的策略........ 31
5. 2通过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东北亚经........ 32
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贸往来越来越紧密,相互间依存度越来越高,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成为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东北地区这个曾经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曾经辉煌的工业基地,由于所依赖制度环境的变化,加之部分资源的相对枯竭等,陷入了缓慢的发展。而东部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东北地区的落后,不仅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目标的实现,作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一环,也必然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这就使东北经济的振兴具有了双重的意义。因此,研究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必然要把它放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大环境中,摸清两者的相互关系,找到阻碍,排除阻碍,使得两个者相互促进,从而真正的达到互动发展。通过本文的分析,主要发现目前东北地区阻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因素有:1.面向东北亚国家的交通设施落后。2.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3.政府部门服务水平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首先要全面提升东北地区交通设施。并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还要提高政府为企业服务水平。此外,还有加大对东北地区的开发力度以及扩大区域间合作。同时本文对东北亚区域影响东北地区发展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主要有:1.各国缺乏政治互信。2.各国经济差距大。3.受美国因素影响。并提出对策。同时建议充分利用东北的资源以及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从而加快两者之间的互动,使东北老工业基地早日复兴也使东北亚经济合作能更上一个层次,实现两者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陈箐泉.东北亚区域经济制度性合作研究东北财经出版社2012年
[2]李平,陈耀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1-2012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
[3]刁秀华.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进展东北財经出版社2011年
[4]王雅莉.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东北亚合作东北财经出钣社2011年
[5]宋成有.东北亚史研究导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年
[6]崔万田.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一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
[7]高洪深.第三版: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8]王大超,王桂敏东北老工业基地热点问题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
[9]梁双陆.边疆经济学: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人民出版社2009年
[10]程伟.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振兴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