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发展及经济提升关系之计量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34
论文字数:38120 论文编号:sb201308231320297818 日期:2013-08-23 来源:硕博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数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和各具特色的秀丽风光,构成了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国内外旅游者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旅游工作承担着民间外交的功能,经济功能被弱化;改革开放之后,承担创汇重任的入境旅游迅速发展,国内旅游也逐渐起步;国内旅游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1993-1998年更是成为国内旅游的腾飞阶段。1978年国内旅游业实现总收入18.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5%?,相当于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11%; 2010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2579.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的3.14%,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7.2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旅游业一直被誉为“朝阳经济”、“无烟工业”,它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群体,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中一支独秀,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经济影响越来越被各国政府所重视,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气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和社会、经济效果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199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更是把旅游业与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一起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级地方政府也普遍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1年12月12-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2年经济工作的五个主要任务中的第三个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中,明确提出“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这说明中央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国内旅游业,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和中央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需要,有利于扩内需、调结构、促增长,有利于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1.1.2研究对象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带动性很强的综合性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对经济结构的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增加外汇收入、加快货币回笼、扩大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积累建设资金和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等;除此之外,发展旅游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气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入境旅游?都可以为中国带来旅游收入,其增加值部分都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部分,都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积累建设资金和促进落后地区脱贫,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入境旅游属于旅游出口,可以创造外汇收入,而国内旅游属于居民消费,可以加快货币回笼。截至2011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1811.48亿美元?,外汇收入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已不明显,但是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居民旅游消费,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及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的作用已是2011年12月12-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达成的共识。产业实践的结果也证明,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和提高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中国国内旅游业作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学、统计学和旅游学理论为指导,运用计量经济研究方法,通过相关模型的计量分析,量化研究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国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国内旅游业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2国内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的国内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起步、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对于拉动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的作用。2011年12月12-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2012年经济工作的五个主要任务中的第三个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中,明确提出“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合理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拓宽和开发消费领域,促进居民文化、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 ?。这说明中央对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和中央的方针政策,对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客观的定量分析,为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建议,有利于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文献综述
鉴于国内旅游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都是研究国内旅游的某一个特定方面的,而且基本都是研究国内旅游需求或消费的。研究较多的成果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研究国内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研究整体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张运来,2002;胡建华,李阵,2004;关勇,麻永建,朱诚,2007;吴忠才,朱金林,徐迎,2007;雷平,施祖麟,2009;刘文彬,2009)和研究城镇居民国内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吴必虎,1994;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等1997;滕丽,王挣,蔡碼,2004;许春晓,张欢,柴晓敏,等,2006;翁钢民,徐晓娜,尚雪梅,2007);第二类研究国内旅游消费结构(王娟,2004;王媛,黄震方,2005;尤慧,陶卓民,2006;王忠福,王尔大,李作志,等,2009;周文丽,李世平,2010)。其余有关国内旅游研究成果的研究方向则比较分散,主要涉及旅游需求的空间特征及其调整(陈文阵,2003)、旅游动机(付建华,2006)、旅游购物(马进甫,2006;谢兆元,2007)、旅游商品(张立生,2007)等相关领域。


3 国内旅游业季节特征测度.................. 58-88
    3.1 测度国内旅游业季节特征的意义................. 58-59
    3.2 文献综述 .................59-67
    3.3 国内旅游业季节特征测度方法................. 67-73
    3.4 国内旅游业季节特征实证测度................. 73-85
    3.5 结论................. 85-88
4 国内旅游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 88-121
    4.1 文献综述................. 88-92
    4.2 模型方法 .................92-94
        4.2.1 向量自回归模型................. 92-93
        4.2.2 脉冲响应函数................. 93
        4.2.3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93-94
    4.3 数据预处理 .................94-97
        4.3.1 变量与样本数据................. 94-95
        4.3.2 数据平稳性检验 .................95-97
    4.4 实证分析 .................97-118
    4.5 结论................. 118-121
5 基于可变参数模型的国内旅游业发展................. 121-138
    5.1 文献综述................. 121-124
    5.2 数理模型................. 124-125
    5.3 数据预处理 .................125-128
        5.3.1 变量及样本数据 .................125
        5.3.2 数据平稳性检验................. 125-128
    5.4 实证分析................. 128-136
5.5 结论 .................136-138


结论


本文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经济学、统计学、旅游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模型,深入分析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季节性特征,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国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综观全文,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综合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全面、深入的研究国内旅游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积极的结论。查阅文献发现,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要么以定性研究为主,要么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国际入境旅游对目的地经济的注入效应,纯粹研究国内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章较少本文严格遵循计量经济方法的规范,综合运用多种计量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实证分析国内旅游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的统计性质及相关检验的结果均表明,文章对国内旅游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结论是严谨的、可信的。
第二, 引入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可变参数模型,动态研究国内旅游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现有文献表明,国内已有的研究旅游收入乘数的成果多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则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或者是普通最小二乘法,也有测算增加值的;国外对旅游乘数的研究较早,定量研究的成果也比较多,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或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TSA)进行研究的居多。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可变参数模型,研究国内旅游收入乘数的动态变化,量化反映国内旅游业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刻画了旅游收入乘数的动态变化趋势,发现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乘数己经达到世界中游水平,与传统旅游强国法国接近。


参考文献
[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修订版_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柴寿升.青岛旅游业之季节性及其均衡对策研究[J].青島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36.
[3]柴寿升,部文.青岛入境旅游市场时空结构及其发展态势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 80 - 83.
[4]陈文阵.我国国内旅游需求的空间特征与空间优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5): 12-16.
[5]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戴维斯(Davidson, T. L.).何谓旅游:它真的是产业吗? [A].瑟厄波德(Theobald,W. F.).全球旅游新论[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3-29.
[7]邓明,张荷观.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季节指数的估计[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7(3): 375-378.
[8] 丁季华.旅游资源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9]董文泉,高铁梅,美诗章,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10]恩德斯(Enders, W.).应用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