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研究成果,介绍了数字赋能、数字乡村治理等相关概念,并以数字治理理论、善治理论和赋能理论为支撑。
第一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相关概念
一、乡村治理
“治理”这一概念最初是用来应对城市发展中日渐显露的复杂问题,后来演化为多元主体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各方不断协调冲突以采取共同行动。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治理”这一概念逐渐被引入我国乡村地区的建设与管理中,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也结合实际对乡村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本土化解读,赋予了这一概念独特的中国内涵。徐勇在1997年首次提出“乡村治理”,将其定义为村级治理,即通过运用公共权力来组织、管理和规范乡村行为,以解决乡村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一观点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的开端,也为后续的实践探索奠定了基础。贺雪峰在2005年进一步提出,乡村治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村民自治的方式推动农村社会的有序运行。他强调村民自治不仅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形式,也是实现乡村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关键路径[4]。这一观点将乡村治理的重心从单一的政府主导转向了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突出了村民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近年来从国家提出构建自治、德治和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到现在提出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不断拓展[5]。综上所述,本文对于治理概念的界定如下:在基层党委的领导下,多个治理主体对村庄公共事务开展共同治理的行为。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多元主体的协同参与,优化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促进村庄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发展。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数字治理理论
英国学者帕特里克·邓利维(Patrick Dunleavy)最早提出数字治理理论。他强调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在组织公共服务和向公民提供服务中的重要性,并将这一思想称为数字时代的治理[11]。他认为数字治理理论是韦伯官僚制理论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与突破,并指出现代信息社会的治理是涵盖组织、政治、文化在内的社会系统性变革[12]。简·E·芳汀在此基础上完善了技术执行框架,认为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体系和组织基础为数字治理提供支撑[13]。在国内,复旦大学竺乾威教授的专著《公共行政理论》使学者们开始广泛关注到数字治理理论[14]。本文研究在乡村治理领域中,数字治理理论在乡村治理数字化平台构建的运用,通过整合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等,实现乡村治理的可视化和数据化,提升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梳理乡村治理业务流程,制定数据目录,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数字治理理论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乡村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透明度和效率,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二、善治理论
善治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之间的良好沟通与协作,协同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以实现最大化公共利益。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公共治理从传统的政府单一主导模式向多元共治模式的转变[15]。中国善治理论的开拓者是俞可平,他认为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善治的本质特征[16]。他将善治视为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并将其应用于中国政治发展的研究中。在研究乡村治理数字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善治理论,它强调在乡村治理中实现自治、法治和德治的“三治融合”。倡导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善治新格局,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团体参与乡村治理,将政府从单一治理主体转变为主导力量,实现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改革和完善村民自治,完善协商民主和利益表达机制,构建新型乡村治理参与机制,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
第二章山西省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现状
第一节数字乡村治理情况
一、山西省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政策梳理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推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开启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新阶段。2019年《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数字乡村建设目标,山西省启动试点工作,部分乡村开始探索政务数字化。2020年《山西省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融合,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支持基层政府数字化治理。2021年《山西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将数字乡村建设纳入法规,要求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19]。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山西省紧跟国家步伐,迅速投入到乡村治理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中。省委省政府全力推进农业农村数字治理建设,从省级到基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度与日俱增,信息化建设如潮水般向乡村基层涌去。如今,山西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2022年《山西省“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强调基层政府数字化转型,推动“一网通办”覆盖乡村,整合社保、医疗等政务服务。2022年《山西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若干措施》提出建设村级“三务”公开数字化平台,强化群众监督[20]。2023年《山西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现村级便民服务站全覆盖;推广“晋政通”等政务APP,推动“网格化+数字化”治理;加强涉农数据共享,防范基层“数字形式主义”。2024年《关于深化乡村数字治理的补充通知》重点解决基层数字平台重复建设问题,推动省级平台统一对接,减轻村级负担。同年8月,山西省委网信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山西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名单,包括清徐县柳杜乡、阳曲县泥屯镇、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等。
经济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山西省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实践成效
乡村数字化治理离不开能够为其整合各类数据资源的“乡村大数据中枢”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乡村治理做出科学决策,打破治理的地域和时空限制,不断改进基层工作方法,在治理主体间展开高效协作与互动。
一、数字技术重塑了乡村治理场域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把治理范围拓展到网络空间。调研发现,以微信群为主的各类社交平台在乡村地区得到普及,使外出务工等长期不在村的村民有了便捷的沟通渠道。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能通过互联网掌握乡村动态和村集体公共事务,随时可以参与到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意见。数字技术的普及重构了乡村治理的场域,极大地扩展了信息传播的范围,提升了效率。
二、数字治理创新了乡村工作方式
在传统的乡村治理工作方式中,信息传递主要依赖于口头传达、公告栏张贴等较为原始的手段。决策制定往往基于有限的经验和局部的信息,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撑。村民参与治理的渠道相对狭窄,多以线下会议、个别反馈等方式进行,参与的积极性和便利性都受到一定限制。而且治理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也较为困难,难以做到及时准确。
.............................
第三章山西省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28
第一节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8
一、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28
二、数字化平台建设不完善................................28
第四章国内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先进经验借鉴........................41
第一节重庆荣昌“智慧链+特色产业”...........................41
一、模式概述..........................41
二、启示.....................................42
第五章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优化对策.............................46
第一节加速推进山西省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46
一、提高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46
二、完善乡村数字化平台建设...............................................47
第五节健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政策保障体系
一、完善乡村数字治理的政策保障体系
(一)制定长期性战略规划要全面推动山西省乡村数字治理工作向前发展,首要任务便是制定一套有系统性与长期性特点的战略规划。首先需组建一支由多个不同领域专家共同构成的专业团队,针对全省乡村数字治理的实际现状展开全面调研,这其中涉及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数字服务应用的具体情形以及乡村干部和村民对于数字治理的认知程度与实际需求等多个方面。借助深入调研系统评估当下现有治理模式所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后续的战略规划提供坚实可靠的科学依据。基于这样的调研结果明确山西省乡村数字治理在未来5至10年的长期目标,具体的任务可以划分成多个方面,优先需要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务必保证每个乡村都可实现稳定且高速的网络连接,大力推进数字政务服务向乡村地区不断延伸,希望能够达成村民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的理想状态,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等。制定详尽的实施步骤,按照短期、中期、长期分阶段逐步推进:在短期内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示范乡村开展数字治理试点工作,在中期阶段对试点所取得的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向全省范围进行推广,在长期阶段实现全省乡村数字治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经济论文参考
........................
结语
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纵深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国家在宏观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农村数字化治理的壮大。山西省政府也响应号召,制定了一系列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的政策,为山西省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本篇论文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文献的基础上,从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现状到具体的政策分析、现阶段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综合评估,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通过对山西省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得出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数字基础底座建设以及数字化应用体系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进展。同时,数字技术重塑了乡村治理场域,创新了乡村治理方式,数字化赋能进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二,当前山西省在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方面仍面临多重结构性矛盾。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治理平台建设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的问题,基层党组织数字化观念落后,农村老年群体对数字化接受程度较低,存在“数字鸿沟”以及数字化保障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亟需解决和完善。
第三,通过对我国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发展较好的典型地区进行分析后,得出加快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进程应加速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强化数字场景开发与应用、健全政策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