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外国直接投资(FDI)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制造业 FDI 在资本,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等资源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并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除了技术与管理经验以外,还承载了资本和知识等资源,不仅加速了全球生产要素流动,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强烈发展需求,制造业 FDI 成为政府拉动国内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首选,在不断累积资本和管理经验的同时,持续优化技术资源。我国利用外资不仅符合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根本理念,也是推动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支持,更是中央立足国内发展规律与现状提出的重要政策。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既要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当中,又要充分利用外资投资。纵观改革开放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利用外资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集中于 1979-2007 年,相关数据显示,协议利用外资与实际使用外资额均达到较高水平,分别为 19842.94 亿美元、11889.01 亿美元。在我国 1993—2003 的十年发展中,引进制造业 FDI 数额远远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并由居于美国之后的第二位跃居世界第一位。2009 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但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依旧稳居世界第二,达 900.3 亿美元。近几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依旧呈上升趋势,2017 年数据显示,年实际使用外资额较 2016 年增长 7.9%,以 8775.6亿元人民币的实际使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18 年 3 月 23 日起,中美贸易战爆发。中美贸易战主要源于双方的贸易逆差,2017 年数据显示,在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中,美国占比高达 65.3%,合计 2758亿美元,与外资企业相关的占比 57%,与加工贸易相关占比 59%,加之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占比较大。香港、台湾是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源地,致使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成为必然。利用外资在优化中国贸易顺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重视质量提升的同时,还要对管理和研发机构的引进引起重视,扩大先进技术和人才的引进规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将发达国家作为引进外资的主阵地,彻底转变外资企业将加工贸易视为主导的经营模式。2017 年 8 月,我国通过《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明确要求,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提倡放管结合,又要实施简政放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中国外商投资环境更加便捷,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缩小与国际间的差距,促使外资额度与质量均得到提升。中共十九大报告对“质量”问题做出规定:一是扭转高速增长的经济状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将质量和效益置于首位。由此可知,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尤为注重“质量”提升,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必须注重制造业 FDI 质量,优化经济发展方式。
...............................
1.2 研究问题与目的
目前,学术界认为中国利用制造业 FDI 主要由两大阶段构成:第一阶段,通过利用制造业 FDI 填补国内投资空缺,解决储蓄和外汇不足等问题;第二阶段,通过利用制造业 FDI 实现市场和技术的转换,但最终以让出市场收尾,制造业FDI 技术水平与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吸引的制造业 FDI 有量无质,利用制造业 FDI 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发现,中国利用制造业 FDI 时存在两大问题:首先,制造业 FDI 的引进问题,制造业 FDI 数量与实际到位率不符,存在假制造业 FDI 问题,且少有大规模项目,加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水准过低,缺乏 R&D 投资;再者,制造业 FDI 的利用绩效问题,就溢出效应而言,无论是知识和技术或是管理方面均明显不足,不仅未对经济增长带来正面推动,甚至在经济结构优化与贸易增长量方面也无贡献;同时,制造业 FDI 还因缺乏合理性的区域分布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外资企业出口变为内销,税款缴纳额度下降,合资和合作企业未能客观看待中方和外方的利害关系,外方不仅技术与设备价值与预期相差甚远,还借助转移价格的手段威胁中方权益,部分甚至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中共中央相关政策对利用制造业 FDI 模式的转变提出了要求:“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性和有效性,将利用外资质量作为发展重心”。自此,我国利用外资的重心正式由数量转为质量。
目前,学术界认为中国利用制造业 FDI 主要由两大阶段构成:第一阶段,通过利用制造业 FDI 填补国内投资空缺,解决储蓄和外汇不足等问题;第二阶段,通过利用制造业 FDI 实现市场和技术的转换,但最终以让出市场收尾,制造业FDI 技术水平与预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吸引的制造业 FDI 有量无质,利用制造业 FDI 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发现,中国利用制造业 FDI 时存在两大问题:首先,制造业 FDI 的引进问题,制造业 FDI 数量与实际到位率不符,存在假制造业 FDI 问题,且少有大规模项目,加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水准过低,缺乏 R&D 投资;再者,制造业 FDI 的利用绩效问题,就溢出效应而言,无论是知识和技术或是管理方面均明显不足,不仅未对经济增长带来正面推动,甚至在经济结构优化与贸易增长量方面也无贡献;同时,制造业 FDI 还因缺乏合理性的区域分布使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加大,外资企业出口变为内销,税款缴纳额度下降,合资和合作企业未能客观看待中方和外方的利害关系,外方不仅技术与设备价值与预期相差甚远,还借助转移价格的手段威胁中方权益,部分甚至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中共中央相关政策对利用制造业 FDI 模式的转变提出了要求:“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性和有效性,将利用外资质量作为发展重心”。自此,我国利用外资的重心正式由数量转为质量。
通过整理已有文献发现,学者多围绕制造业 FDI 展开研究,以东道国制造业FDI 利用质量进行分析的较少,针对发展中国制造业 FDI 深入探究的更是鲜有少见,未能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提供有益指导。目前,学术界并未就利用制造业 FDI 质量给出统一定义,导致针对一国利用制造业 FDI 质量的分析缺乏依据。此外,“经纪人”因利益不通过,在一国评价制造业 FDI 利用质量方面持有不同意见。在内资企业看来,引进和利用制造业 FDI 压缩了国内市场,致使国企盈利下降,难以对研发投入更多支持,一旦外资企业占据更多的技术优势,势必引发国家经济安全危机;内资企业认为,当前引进和利用制造业 FDI 的质量过低;在普通大众消费看来,引进和利用制造业 FDI 增强了国内市场的竞争意识,不仅实现了消费品的多样化,而且有效降低了商品价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和优惠,普遍认为当前引进和利用制造业 FDI 的质量较高。因此,综合评价一国制造业 FDI 利用质量的重点在于选择角度。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FDI 的概念
外国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称为 FDI。世界银行对 FDI 的定义:即对国外企业进行投资并获利的方式以得到该国外的企业实际管理权的过程。杨大楷(2003)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 FDI 方面的定义表示认可:一国居民为得到持久利益而发生的活动[1]。除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以外,还包括投资方的经营管理权等内容。所以,企业对投资方直接投资中具备管理权认定的比重是判断 FDI 的标准关键。由于不同国家在直接投资方面各有定义,波动性比较明显。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确定投票权为 25%,但法国和美国相对较低,分别为 20%和 10%。加拿大的管理标准更加严格,其资本必须至少高出50%。
2 核心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
2.1.1FDI 的概念
外国直接投资在国际资本流动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称为 FDI。世界银行对 FDI 的定义:即对国外企业进行投资并获利的方式以得到该国外的企业实际管理权的过程。杨大楷(2003)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 FDI 方面的定义表示认可:一国居民为得到持久利益而发生的活动[1]。除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以外,还包括投资方的经营管理权等内容。所以,企业对投资方直接投资中具备管理权认定的比重是判断 FDI 的标准关键。由于不同国家在直接投资方面各有定义,波动性比较明显。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确定投票权为 25%,但法国和美国相对较低,分别为 20%和 10%。加拿大的管理标准更加严格,其资本必须至少高出50%。
本文在参考上述概念的同时,综合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特征,将 FDI的数据定义为:以国外企业、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为主体,以中国境内为主阵地,在遵循中国法规政策的基础上,除通过现金,实物或技术成功建立的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国或企业组织的采购或业务合作)的全部投资外,还包括相关政府部门允许的投资额、借款资金等。
2.1.2 FDI 质量
FDI 的质量同 FDI 的利用质量两者之间关联紧密。FDI 的利用质量受 FDI 的质量的直接影响,若想提升 FDI 利用质量就必须确 FDI 的质量处于较高水准。换句话说,当 FDI 质量较高时,FDI 的潜在外部性及相关收益会随之增加,FDI的利用绩效便呈现出较高水平,反则相反。不过 FDI 利用质量与引进 FDI 质量之间并非完全正相关,若 FDI 质量高,只能证明 FDI 的潜在外部性及相关收益会随之增加,除了技术与经济实力以外,获取此类潜在收益还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举例来讲,若国内企业技术实力过低,而 FDI 企业拥有世界顶尖技术时,FDI 项目势必出现“飞地化”现象,当 FDI 企业产品处于垄断状态、竞争压力较低时,FDI企业便会出现沟通难的情况,此时溢出效应降低,导致 FDI 的利用绩效下降。
.............................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FDI 质量内涵
2.1.2 FDI 质量
FDI 的质量同 FDI 的利用质量两者之间关联紧密。FDI 的利用质量受 FDI 的质量的直接影响,若想提升 FDI 利用质量就必须确 FDI 的质量处于较高水准。换句话说,当 FDI 质量较高时,FDI 的潜在外部性及相关收益会随之增加,FDI的利用绩效便呈现出较高水平,反则相反。不过 FDI 利用质量与引进 FDI 质量之间并非完全正相关,若 FDI 质量高,只能证明 FDI 的潜在外部性及相关收益会随之增加,除了技术与经济实力以外,获取此类潜在收益还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举例来讲,若国内企业技术实力过低,而 FDI 企业拥有世界顶尖技术时,FDI 项目势必出现“飞地化”现象,当 FDI 企业产品处于垄断状态、竞争压力较低时,FDI企业便会出现沟通难的情况,此时溢出效应降低,导致 FDI 的利用绩效下降。
.............................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FDI 质量内涵
Kumar(2002)指出,FDI 的正外部性即 FDI 质量[2]。本文将国内与 FDI 质量内涵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傅元海等(2007)通过研究指出,东道国通过FDI 的得利即 FDI 质量,以东道国从 FDI 中的收益显性为标准,对 FDI 的质量进行分类,一是引进 FDI 的质量,二是 FDI 的利用质量[3]。汤玉梅(2011)提出,东道国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FDI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4]。宋维佳、刘丹阳(2016)[5]、汪春、杨晓优(2011)[6]、聂名华(2013)[7]在研究中提出,FDI 在资本、技术、知识等一揽子创造性投资方面的载体作用尤为显著,一方面,从资本与产出两个层面为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支持,在优化机构、提升质量的同时,也为外贸出口与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除了经营理念以外,还为中国带来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的支持与补充,借助外溢效应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孙俊超(2013)指出,以东道国或地区为主体,通过利用外资所得净收益即利用外资质量,也可从外资产生的净收益或净贡献角度定义[8]。同时,本文将国外与 FDI 质量内涵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李子豪(2016)在国外 FDI 质量研究领域颇具影响,对FDI 质量评价构成要素做出系统性总结[9]。他认为,除了技术能力构建以外,FDI项目质量还直接受到新知识以及国际市场的影响。同时,白俊红、吕晓红(2017)结合 FDI 的外部性效应展开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子公司产销质量在东道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影响也是了解 FDI 质量的有效依据,除了在现代产业发展和出口导向方面的贡献以外,还可根据本土化特征与 EZ&D 活动展开分析[10]。之后,张力弘、刘凌飞(2013)进一步对 FDI 在东道国产生的收益展开分析,在东道国期望资源中新增技术、组织技巧等内容,在联系净资本形成效应的基础上得出衡量 FDI 质量的指标,同时给出测量 FDI 质量指标的具体方法[11]。傅元海、许小华(2008)还将各国引进 FDI 质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归结为标准各异[12]。
...............................
3.1 国内制造业 FDI 现状 ................................. 12
3.2 国内各地区制造业 FDI 的分布特点 ..................................... 14
4 中国不同地区制造业 FDI 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 16
4.1 中国制造业 FDI 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16
4.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6
4.1.2 体系的构建与指标的选取.............................. 16
5 中国制造业 FDI 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32
5.1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32
5.1.1 被解释变量.................................. 32
5.1.2 解释变量...................................... 32
5 中国制造业 FDI 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5.1.1 被解释变量
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全国制造业 FDI 质量的影响因素,所以选取前文计算所得各省份制造业税收贡献度:三资企业纳税额占全部纳税额的比重(Y13) 、科技经费投入:大中型工业企业(三资)R&D 经费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 R&D 经费支出(Y21)、贸易贡献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当地进出口总额比重(Y11)得分为被解释变量,且分别命名为税收贡献度外资质量、科技经费投入外资质量、贸易贡献度外资质量,以这三个角度展开,分别对影响其得分趋势的因素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以此探讨对其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
5.1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5.1.1 被解释变量
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全国制造业 FDI 质量的影响因素,所以选取前文计算所得各省份制造业税收贡献度:三资企业纳税额占全部纳税额的比重(Y13) 、科技经费投入:大中型工业企业(三资)R&D 经费支出/大中型工业企业 R&D 经费支出(Y21)、贸易贡献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当地进出口总额比重(Y11)得分为被解释变量,且分别命名为税收贡献度外资质量、科技经费投入外资质量、贸易贡献度外资质量,以这三个角度展开,分别对影响其得分趋势的因素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以此探讨对其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
陈广、王明严(2017)在研究中将跨国直接投资的动机因素化为四类,一是市场开拓,二是战略资产,三是自然资源,四是生产效率[32]。刘瑶、罗婷(2016)以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为准,针对其动机和目标展开研究,发现吸引外商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寻求效率,二是拓展市场,三是借助生产要素优势[33]。外商类型的差异直接导致其投资动机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不过在降低成本方面保持一致,此外,增加收益和分散风险也是其共有特征。在考虑外商投资动机的同时,在总结影响制造业 FDI 质量因素时还要综合中国引进外资特征进行分析,除了市场因素以外,还包括成本与集聚因素。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内陆地区的软投资环境与硬投资环境相比较东部地区仍有很大差异。改善中国境内投资基本环境是提升制造业 FDI 质量的先决条款。为了达到增加内陆地区的制造业 FDI 质量,我们务必确保中国境内的投资境况对于国际资金来说具有实足庞大的吸引力。重点加强软投资环境建设,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制定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外商合法投资利益、改善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提升区位优势,为优质制造业 FDI 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市场机制下自发进入国内市场内部。
参考文献(略)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内陆地区的软投资环境与硬投资环境相比较东部地区仍有很大差异。改善中国境内投资基本环境是提升制造业 FDI 质量的先决条款。为了达到增加内陆地区的制造业 FDI 质量,我们务必确保中国境内的投资境况对于国际资金来说具有实足庞大的吸引力。重点加强软投资环境建设,包括加强法制建设、制定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外商合法投资利益、改善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通过提升区位优势,为优质制造业 FDI 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市场机制下自发进入国内市场内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