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gg 点击次数:141
论文字数:39658 论文编号:sb2015083012592814467 日期:2015-09-05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产业转移是推进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以及产业分工体系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从产业转移实践看,历史上的四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先后促成了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其中,在19世纪末,美国依托国际产业转移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强国,开始替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日本受益颇深,以承接轻纺工业为契机很快成长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全球供给者,“日本制造”开始畅销全球,创造了经济史中的“日本奇迹”;进入70、80年代,亚洲“四小龙”积极承接汽车、造船、钢铁、石化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迅速确立了出口加工产业的主导地位,并逐步成长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到90年代中后期,以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市场需求为依托,中国开始积极承接来自亚洲“四小龙”、日本等地区的国际产业转移,东部地区顺势而为最终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2008年,全球经济结构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开启了一个新的持续调整时期,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呈现出回流的苗头和趋势,新兴经济体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依托上一轮承接产业转移的集聚效应、逐步完善的投资环境、丰富的资源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保持了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地位。在此背景下,中国东部地区一方面开始瞄准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更加侧重于承接技术密集型国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则向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资本密集型产业。
………


1.2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继研究背景的介绍,提出了“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研究一一基于中国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这一研究主题,对研究内容及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并点明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回顾产业转移理论与相关研究现状。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对产业转移理论的几种主要观点按照“转移什么产业”“产业怎样转移”“产业转移到何地”这一逻辑思路进行了系统的回顾;进而,重点归纳并梳理出来现有关于产业转移"经济效应”的文献研究思路及成果,并进行了简要评述。第三章,主要分析产业转移影响承接地经济发展的路径。这一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发展的传动机制,“直接带动”、与“关联带动”;第二部分,进一步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带动效应,提炼出了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四条路径,即“资本注入”、“技术外溢”、“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关联强化”。并沿着“转移什么产业一产业怎样转移一产业转移到何地”这一逻辑思路,分别阐述了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基于四条路径的传导效果及制约因素。第四章,主要分析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地描述了历史上四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阶段特征与规律;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受益最大的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在国际产业转移中受益与受挫并重的拉美等国家的普遍举措。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为中国东业西进对中西部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提供参照。第五章,为中国东业西进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模型构建,针对产业转移规模,及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增长贡献、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经济关联强化等分别构建测算模型;第二部分为数据来源及调整说明;第三部分,选取1997-2002年、2002-2007年、以及1997-2007年这三个阶段作为研究范围,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国东部产业移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赶超、经济关联强化等4个方面的影响情况,并进一步探索了不同时期东部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差别。第六章,结语。阐述本研究得出的感悟见解。
………


第二章产业转移理论回顾与文献研究评述


2.1产业转移理论的几种主要观点
阿瑟?刘易斯(Lewis W.Arthur)在其著作《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1978)中,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二战后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转移问题。刘易斯认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如此缓慢以至于无法为工业发展持续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主要为非熟练劳动力),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力成本持续走高并最终丧失国际竞争力。面对这一困境,发达国家不得不将逐步失去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从这些国家进口相应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伴随这一转移战略的实施,发达国家不仅加快了国内产业升级,也引发了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第一次大规模调整。刘易斯的产业转移理论解释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成因以及产业转移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冲击调整。然而,他的理论仅仅是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探讨,并未触及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


2.2产业转移经济效应的研究综述
大部分学者从外商直接投资的角度研究了产业转移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认为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Borensztein、Gregorio & Lee(1998)从定量分析角度,较早探讨了外商投资的作用。基于过去二十年中工业化国家对60个发展中国家的FDI数据,他们建立了一个多国回归框架用于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转移的重要载体,当且仅当东道国的人力资本存量能够充分吸收移入的先进技术时,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高于国内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利于东道国经济实现长期增长。UNCTAD (1999a)指出,外商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FDI不仅能够为东道国提供金融资源和帮助东道国与出口市场之间建立联系,外资的流入还可能提升东道国的管理效率、技术效率和促进人力资本结论。东亚的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以及香港在90年代的经济奇迹和快速工业化就伴随着高水平的外资流入,另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和波兰等的工业化也是受益于外商直接投资。因此,FDI很可能促发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Tina Sreide(2001)进一步探讨了 FDI促发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路径和机制。他指出,FDI会从许多方面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并主要通过技术转移(当东道国企业或机构釆用跨国公司的技术时,基于FDI的技术转移就出现了)和产业结构重建(当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建立的子公司对当地的原有竞争格局形成影响时,基于FDI的产业结构重建就产生了)等两组外部性推进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程。这些外部性也被分别称作“外溢效应”,或者是“外商直接投资者在东道国投资的关联结果(邓宁,1993)”。只有当这些外部性足够大时,FDI才能对发达中国家的工业化产生积极的、关键的影响。
…………


第三章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效果分析........... 27
3.1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 .........27
3.2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 28
3.2.1 资本注入 .........28
3.2.2 技术溢出......... 29
3.2.3 产业结构优化 29
3.2.4经济关联强化......... 30
3.3产业转移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效果差异的分析......... 31
第四章产业转移带动承接地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 34
4.1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阶段......... 34
4.2国际产业转移的成功经验......... 38
第五章东部产业移入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42
5.1模型构建......... 42
5.2数据来源及调整......... 45
5.3实证分析......... 48


第五章东部产业移入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5.1模型构建
由于模型的规范性、层次性,投入产出方法在测度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经济关联强化等方面都有着一个可实施的明晰框架。本文将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模型,以对一国内部一个地区(转出地)向另一地区(承接地)的产业转移规模与结构,以及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进行量化考察。本文的实证案例是中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因此本章将一国划分为S地区与R地区,以构建两区域间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效应的测算模型。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并非近些年的事情,早在40年代末就开始了。按照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划分,建国以来,中国东部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可划分为两个阶段:阶段一(1949年-2000年),行政主导迁移是这一阶段的最显著特征;阶段二(2001年至今),市场力量则主导了这一阶段的产业转移。那么,我国东部向中西部的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哪些产业迁移?东部产业移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否促进了内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技术进步,以及地区经济联系的强化?下面,我们将从实证角度,逐一分析。

……….


结语


通过对产业转移理论与文献研究回顾、产业转移影响承接地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产业转移带动承接地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以及中国东部产业移入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本文不瑞浅陋,提出以下见解,求教于学术同仁和政府决策者:产业转移是促进承接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尤其对欠发达地区而言,先进地区产业移入将直接促进产业规模增长或导入新兴产业,并且有效运作的产业承接还将通过关联带动效应促进承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强化地区间经济关联。从我国1997-2007年的实践看,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主要获得了大量资本注入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同时与东部地区的前向经济关联强化(主要提供原材料、能源)。而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长期技术进步方面相对受益少,此外,一些产业能耗增长迅速。从2008年开始,政府在引导产业转移方面更加明确产业定位及强化支持力度(如批复建立产业转移示范区、着力支持加强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市场主导下产业西移以更快速度、更大规模、更高层级地有序推进。可以预见,在前一时期产业转移实践的启示下,下一步的产业转移有望产生积极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产业技术溢出效应,进而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产生更加长远影响。
............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昆明拓东社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