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在改革开放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实行的经济政策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无论付出的劳动多少,所获得的收入都是均等的,这极大地抑制了人民劳动的积极性。改革幵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里,市场经济的出现及发展使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地增长和发展,2008-2013 年我国 GDP 年增长率分别为 9.0%、9.2%、10.3%、9.2%、7.8%、7.7%, GDP的不断增长使我国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居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居民未能享受经济的增长所带来的丰硕成果。长久以来,中国居民个人的收入差距扩大现象日益严峻,并且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同样表现出不均等趋势,企业和政府的收入比率逐步提高,相比而言,个人的收入比率不断下降。产生收入差距现象日益严重的原因有很多,如果由于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个人技能水平的差异而形成的收入不均等,是可以通过个人的自身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而将收入差距缩小。相反地,如果由于劳动者未能接受市场竞争,在机会不均等条件下,进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或者是由于国家政策提供的垄断地位,以及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所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均衡,就可能会引起社会普通民众的不满,当这种现象极为严重时,会威胁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我国行政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远远超过非行政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这也是造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象日益严重的原因。由国家垄断形成的行业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有恃于市场经济竞争体制下收入与贡献两者相统一的原则,有碍于社会的机会均等公平以及社会效率的提高。
…….
第二节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总结国外和国内学者对行政垄断、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各种文献和资料,了解行政垄断视角下收入分配问题的相关理论,以及行政垄断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对所研究问题进行规范分析。选取了国民经济行业大类中某些细分行业,结合图表,分析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现状,使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我国行业间收入水平的差距。利用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行政垄断因素对中国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影响。
二、 研究内容
本文采用导论一相关理论及文献评述一规范分析一实证分析一结论和政策建议的研究路线,分五个部分详细阐述,并分析了行政垄断因素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说明了研究背景、选题意义、文章的主要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这一部分的理论基础中主要包括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另外,本文详细地评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行业收入差距,以及行政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的研究。
………
第二章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一节相关概念和理论
在社会主义高度集权的体制下,国家的垄断已经成为经济的一部分,随着国家集中管理机制的不断发展,国家经济的垄断程度也不断提高(韩丽杰、曹殿义,1987) ?o陈家彦(1987)则认为从垄断的形成条件来说,可分为两类,分别是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前者是商品经济的特征,而后者是凭借政权形成的,比如中国封建时代政府对铁和盐的垄断控制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对某些商品的垄断气陆德明(1988)认为传统的行政性的产业是一种不规范的行政垄断,主要表现为中央的高度集权,国家利用计划行政命令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实行国家所有式的经营垄断,阻碍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行政垄断的具体含义,学者们各有其侧重点,按照行政垄断主体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行政垄断的主体是政府及其行政机关(曹士兵,1996),其主要观点如下。在这一类观点中学者又根据行政垄断行为是否违法为依据阐述了不同的观点,比如行政垄断行为是利用政府权力非法干预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其妨碍了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机制(曹士兵,1996) 有的学者提出行政垄断是不违法的,其只是政府利用权力来限制市场自由竞争的一种做法。王庆湘(1999)指出垄断本身有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在这两种标准中需要科学地界定合法垄断和非法垄断。大多数学者没有明确说明行政垄断的前提是违法,他们只是阐述了行政垄断的具体表现形式,比如行政垄断是国家利用公共权力介入经济活动,排除市场中竞争的行为(孙业群,1999)。
………
第二节国内外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
国外研究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的成果较为丰硕,尤其注重研究哪些因素造成了行业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比如经济的发展层次,人力资本水平等。但是国外学者对于我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行政垄断与行业收入差距关系的国外文献更为缺乏。特别是研究我国现阶段,行政垄断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资料则更为少见。但对于行业间收入差距产生的具体原因,各个研究者的观点和看法各有不同,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现代市场经济的最明显缺点是不能提供充分就业,并且财富分配缺乏公平合理机制,这种不平等难以用某些其他理由进行解释(凯恩斯,1963) 市场经济体制富有效率且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市场经济会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加剧(斯蒂格利茨,1997) 即便经济体系如我们所预期的理想状态进行运转,其仍然可能产生无效率的结果,市场无法产生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富有效率的市场同样会有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市场经济也会带来收入和消费的巨大差别(萨缪尔森,1999)。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大了不同企业员工的收入分配差距(XiaogangWu 2002) ,
………
第三章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18
第一节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现状描述 .......18
一、中国行业收入差距描述性分析....... 18
二、行政垄断行业与其它行业职工工资收入....... 23
第二节行政垄断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29
一、行政垄断行业内企业所有者缺位....... 30
二、行政垄断行业的超额利润....... 31
三、劳动力市场缺陷....... 31
四、收入分配监控缺失....... 32
第四章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 34
第一节截面数据相关性分析....... 34
一、变量选取....... 34
二、相关性分析结果....... 34
第二节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检验....... 36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44
第一节研究结论....... 44
第二节政策建议....... 45
第四章行政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截面数据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截面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行业平均报酬行政垄断程度劳动生产率、人力资本水平HH、女性比例FP、外商投资比例FZ)/以及行业就业规模作为变量进行分析。行业平均报酬变量,包含了职工所享有的福利、津贴和补贴。本文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额与全体投资额的比值来衡量行政垄断程度,计算公式为,行政垄断程度=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额/全体投资额。人力资本水平变量,主要考虑就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和获得专业技术职称情况,即人力资本水平=(本科及以上就业人员占全体就业人员的比重获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就业人员的比重)/2。劳动生产率是指行业内从业人员所创造的的劳动成果与所消耗的劳动量的比值,具体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二行业产值增加量/该行业所有从业人员数量。女性比例变量是指女性就业人员占全体就业人员的比重,即女性比例=女性就业人员数/全体就业人员数。外商投资比例是外商以及港澳台商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外商投资比例=外商以及港澳台商投资额/全部投资额。
………..
结论
本文在已有的文献资料整理评述以及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现状,对行政垄断视角下,我国行业收入差距问题进行了规范分析和实证检验。首先对行政垄断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影响进行了规范分析。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基本现状,详细阐述了行政垄断导致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并说明了行政垄断对我国经济活动不利影响。在规范分析的基础上,对行政垄断影响行业收入差距进行实证检验,并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行政垄断行业内部,由于行政垄断因素的作用使行业内工资水平高者越高;而在非行政垄断行业内部,存在着部分行业工资水平畸低的现象,进一步拉大了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我国行政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远远超过非行政垄断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近年来工资收入水平最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工资收入水平最高的行业是航空运输业。除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水平的行业大多是行政垄断行业。比如航空运输业、烟草制造业、金融业、管道运输业、新闻出版业都是典型的行政垄断行业,这些行业的高工资水平是由行政垄断引起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行政垄断行业具有较高的薪酬水平。劳动力市场缺陷、行政垄断行业所有者缺位以及超额利润是行政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原因。行政垄断行业借助其垄断地位和享有的特权,取得了大量的超额利润,另外由于行政垄断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所有者缺位现象和收入分配监控缺失,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倾向于利润的内部分配,导致了行政垄断行业具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劳动力市场歧视,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限制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难以很好发挥作用。长期以往,就形成了行政垄断行业和非行政垄断行业间收入的巨大差异。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