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普及及其优势的显现,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互联网。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人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人类进入了“虚拟社会”、“数字社会”。虚拟社会、数字社会它是一种不同于“实物社会”、“书写社会”的全新社会。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 月,中国拥有网民数量为 6.18 亿,2013 全年新增网民 5358 万;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比2012年提升了 3.7%;中国.CN域名总数为2083万个,较2012年增长44.2%;中国网站总数为 320 万个,全年新增 52 万个。总体而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题已经从“普及率提升”转换到“使用程度加深”上来,而随着近几年的环境变化和政策的支持,互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也提高了互联网在社会的地位。
CNNIC研究称2012年中国青少年网民(年龄25周岁以下)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18.4小时,且呈增长趋势,较上一年增长 1.9小时;青少年网民对信息、应用、交流的需求明显高于其他群体。2012年青少年网民规模为2.35亿,其中大学生占 12.4%,即为 2914万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 2391.3万人,毕业生为 624.7万人,大学生上网普及率为96.6%。互联网的信息量大、资源共享性、信息沟通交互化、信息传播的超时空性等优点不仅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只依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因此各高校借助电子邮件、QQ、BBS论坛等网络手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到网络中,以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适应时代需要,同时也能够使思政课发挥更大效用。2012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推进高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随着实践的深入,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得到使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课程教学的服务系统。我国高校使用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类型主要有 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国内的商业化平台、开源软件平台等。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便利,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平台应用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网络教学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解决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成为教育者的重大课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把系统论、创新推广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扩大了这些理论的使用范围,也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2、为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持。目前传统思政课堂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信息化带动思政课改革是迎接挑战的重要举措。而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形式,它拓展了思政课的空间和渠道,推动了思政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对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1、提高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效果。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措施。促使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2、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缺陷显露,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需求。而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随着互联网普及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弥补传统思政课教学的不足,并逐渐形成以课堂为主,网络教学平台为辅的新教学模式。
3、为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以往学者们对于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对策的研究,一般从网络教学平台本身或外部环境等角度出发。本文运用系统论方法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进行多角度、定性问题定量化的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望为完善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提供思路。
第二章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内涵
2.1.1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含义
目前很多高校纷纷使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如 Blackboard 在线教学管理平台、Moodle 平台、清华教育在线、南京易学天空教室等。Blackboard 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全称为 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 TM 教育软件。中国目前很多单位使用 Blackboard平台,涉及职业教育、企业培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Blackboard教育软件以教学、联系、分享为目标,为师生打造一个集应用、交流、创新为一体的平台。Modular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简称Moodle平台,它是一个学习管理系统,也被称为虚拟学习环境,是一种为学生建立网上动态网站的工具。清华教育在线是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发的支持高等教育教学的网络支撑平台,它以满足高校实际教学需求为出发点,适合于多种层面、多种对象及多种网络环境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支撑平台。南京易学天空教室是国内知名教育技术厂商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教学产品,主要为高校、中小学、培训机构等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教育技术解决方案的信息化平台。
关于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概念,很多学者给出定义,林春生(2008)认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载体,是一种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中介。杨红云(2012)认为思政课教学平台是一种多功能的教学综合系统。唐晶晶(2012)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定义为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系统。董强(2011)从技术层面论述,认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和思政课结合在一起的教学载体。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它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上述作者并没有从网络教学平台和思政课之间内在的联系着手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定义,他们认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一种工具、载体、服务系统。笔者在结合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把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定义为:在依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的弥补传统思政课缺陷的一种载体,它把信息技术和思政课融合在一起,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连接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虚拟空间中学习、交流,旨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服务系统。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创新推广理论
创新推广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 Theories )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 G?塔德( Gariel Tarde)在1890年出版的著作《模仿定律》中。创新推广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著名的传播理论家埃弗雷特 .罗杰斯(E.M. Rogers),其代表作为《创新推广》。
创新推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体可概括为四大要素:创新、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创新较为广泛,可以是思想的创新、也可以是行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创新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大众传播和人际互动传播,大众传播有利于社会群体对新事物广泛的了解,人际互动传播则有助于社会群体对新事物更深刻的了解和观念的转变。时间则强调了创新推广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动态过程中主要把握关键的节点,把控新事物发展方向。创新推广是在一个社会系统中的创新和推广,它同其他事物存在种种关系,分析、了解和运用系统间的关系,以促进创新推广的良好运行。
罗杰斯把采用者分为革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和滞后者。罗杰斯认为创新推广过程通常呈现为S 型曲线。如图2-1

T1 时期是创新推广的初期,传播速度较慢,接受者少,大多是自觉推动创新的创新者和乐意尝试新事物的早期采用者,他们在创新推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人大都在自己的群体中有重要地位,能够游说“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向外扩散。因此罗杰斯认为创新推广的最好方法就是劝服创新者和早期接受者。当有一定数量的人采用后,大约为 10%-20%,推广就会进入 T2时期,这一时期采用者的数量迅速膨胀,当数量达到一定高点时,就进入T3时期,增长速度迟缓,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第三章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演变及现状.................15
3.1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演变......................15
3.1.1 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奠定基础................15
第四章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26
4.1 四大主导因素的影响度...................26
第五章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应用的对策建议...........37
5.1 加大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宣传力度............37
5.1.1 学校宣传..................37
第五章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应用的对策建议
由第四章可知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自身是影响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存在问题的主导因素;然而四大影响因素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要想改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主导影响因素,必须充分发挥另外三大影响因素的积极作用。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的作用,才能优化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最终达到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应用。
5.1 加大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宣传力度
创新推广理论认为,一个新事物要想被人接受,必须通过一定渠道的宣传。宣传有两种传播途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大众传播能够为人们提供有效的信息,而人际传播在劝服人们接受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在推广过程中两种传播途径需要同时使用。
5.1.1 学校宣传
学校宣传属于大众传播,它能够使学生迅速获得有效信息。学校宣传具有组织性、广泛性、迅速性、权威性等特点,通过学校向学生宣传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效果显著。
首先,学校相关部门以文件的形式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简介和使用说明下达给各院,各院组织师生共同学习。其次,新生是使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后续力量,在开课之前学校统一对入校新生进行宣传。如开展针对新生使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座谈会;组织新生到网络教学中心体验运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的乐趣。再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海报、横幅、单页等媒介,在全校范围大力宣传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在图书馆、教学楼、餐厅、宿舍楼等地设置宣传栏,介绍平台的功能、操作指南及重要性,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长期宣传。最后,学校可以发动师生成立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研究协会,通过研究协会成员向学校广大学生宣传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
主要结论与展望
在基础理论部分,论述了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阶段,并分析了中国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分析了一般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机制,并结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途径进行了探究。基于调研问卷和已有文献,分析研究了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运行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访问量低,平台内容枯燥,表现形式单一,功能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互动性不强,平台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应有作用的发挥。
基于专家评分法和高校学生评分法的综合指标评分法,分析了影响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影响网络教学平台运行效率低下的主导因素,并且是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今后发展亟需解决和改善的主要方面;高校支持为次要影响因素,教师队伍的影响度较低,学生因素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最低。各个因素对整体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共同作用于教学平台;因此,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也应该从全局出发,从系统层面去分析,以达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另外,从二级指标视角,逐一分析探讨了4大主导因素的各二级指标因素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
最后,基于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运行现状研究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提出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加大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宣传;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纳入考核机制;为平台使用提供基础条件;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在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运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方面,需要专业的研究团队,设计科学系统的问卷,并面向全国均等发放,大量采集样本,以全面反映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现状和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全国各省份的调研问卷,可进一步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存在问题的进行区域间或者省级间差异化研究,以做到针对每个区域或者省份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建议。
在研究方法方面,文科相关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体现了学者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性。定量研究具有相对客观性,采用科学量化方法,定性问题定量化;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