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品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3455 论文编号:sb2024050614032452350 日期:2024-05-2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以中间品创新强度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核心解释变量中间产品的创新强度,并实证检验了中间品创新强度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全球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中间产品的概念被引入大众视野。以往在一国或地区内部进行产品生产制造和销售的全球生产组织方式和贸易方式发生变化。中间产品成为承担多国生产责任的交易主体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跨国流动,制成品的贸易方式也随着生产环节、营销、广告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被分散到不同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转换为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片段化生产、跨国外包及离岸等生产活动盛行,中间投入品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并呈现出精细化、复杂化和片段化的特征。本文根据WIOD数据整理得出世界中间品贸易增长情况:在2000-2014年间,全球中间品国际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7.79%,高于总贸易7.03%的年均增长率1,时至今日,国际贸易中大约有2/3是中间品贸易(Robert,2017)。显然中间品贸易已成为当前世界总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发达国家优先抢占高附加值生产制造环节,而发展中国家被国际市场挤出到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同我国一样面临“低端锁定”的困境。而且随着劳动力红利的逐渐减少,那些只进行低成本加工制造的传统行业由于生产的产品竞争力弱,易被取代,逐渐被市场淘汰。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中间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之后,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进口数量不断减少,同时中间产品已经渐渐向国内市场分流,形成了内向化的趋势(马丹等,2019)。这种新的“中国效应”在近两年面对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的两大冲击时,逐渐延伸到其他国家,全球贸易受到供应危机。2022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疫情影响下多国遭受供应冲击时,要求在国内生产更多商品的呼声随之增加(即生产回流),西半球的企业有82%的中间投入品会从本国采购2。从经济层面来看,增速下降的同时通胀在不断上升,这种巨变使全球供应链、研发和整个生产网络都将被打破重建。那么新的发展趋势是否会打破原有的国际分工格局?王雅琦等(2018)认为国内中间品的供给确实可以对外部负面供给冲击形成缓冲。但考虑到全球供应链的韧性特征,目前的冲击只是短暂的,此时退出全球价值链转向国内市场并非解决办法。
............................
1.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1.2.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文献分析法
通过整理中间品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客观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到现有文献研究中的空缺之处,转变为后续研究的创新点和关键点,为后续写作打造基础。
(2)理论分析法
通过阅读文献归纳中间品贸易及创新的相关基础理论,结合本文的研究重点,引入适当的变量,并设定恰当的理论模型,从而深层次理解中间品创新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具体影响,整理归纳中间品创新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影响过程中的相关因素。
(3)比较分析法
在详尽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对世界上主要经济体的中间产品创新强度在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发展现状做比较分析,其次通过对中美要素密集型行业价值链地位做对比分析,最后比较分析不同经济体和要素密集度行业中中间产品创新对于行业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不同。 (4)实证分析法
首先严格选用控制变量,控制各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其次使用多种计量方法对中间产品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关系进行基础回归和稳健性检验。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引用合适的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最后将调节变量做交互项回归检验中间产品创新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调节效应。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中间品的相关研究
通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后,发现大部分文献关注于中间产品进口,本章就中间品的测算方法和经济效应两方面进行梳理,重点来探讨中间品的经济效应研究。
2.1.1中间品贸易的测算方法
中间品贸易属于产品内贸易,国内外学者在对产品内贸易分工现象做研究时,都注意到产品内分工和中间品交易增长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目前,尚无对中间品指标计算统一认可的方法。现有研究中对中间品贸易的计算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直接统计法。将中间品定义为用途是零部件的产品。Yeats(2001)按照全球标准交易类别法(SITC)将其划分为零部件和材料的商品予以加总,并按照它们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大小来判断中间品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虽然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较为简便,但不足之处却较为突出,因为尽管所选商品都属于中间品领域,但这种做法将严重降低中间品的全球贸易规模,也因此在实际交易中出现了很多不属于零部件的中间品。钱学锋和王备(2017)在加总层面上定义进口产品种类,将HS6位码和SITC编码匹配后将产品进口种类重新分为9种类型并且研究进口产品种类的更替。
第二,联合国组织(United Nations)广义细分法(BEC)。联合国组织按照商品的最后使用方式,将国际贸易数据区分为和国民核算体系(SNA)对应的资本商品、中介品(半成件和零配件)和消费品。这个方法主要的优点是克服了界定中间品时的主观问题,是较为一致性的统计分析方法,但是也存在弊端,这个统计分析只是从宏观经济上分析各国融入产品内分配的状况,缺少微观视角,而且关于中间品的界定只顾及到普遍性,如果具体应用到某一类商品(如发动机)在多数情形下都是中间品,但有时也可作为消费品使用。薛飞和王奎倩(2017)利用海关贸易数据库将海关编码HS8和联合国BEC分类法两种分类方式相对应,根据BEC分类方法具体识别中间品的进口并计算中间品进口的技能密度(质量)。张凤云和刘霞等(2020)采用BEC分类法研究进口中间品的多样性对于企业创新的积极作用。
................................
2.2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
在价值链相关研究发展日渐完善的基础上,专家们开始重视价值链的定量研究,尝试通过价值链的各种定量数据探讨全球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情况和运用全球价值链对各自经济的影响。这一部分我们重点探讨价值链的测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研究。
2.2.1全球价值链的测算方法
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测算方法研究大多是围绕贸易增加值这一核算方法展开。前期的学者主要围绕国家间贸易进行宏观测算,贸易增加值的方法最早是随着垂直分工化分工水平的测量发展起来的。最初的研究成果是Hummels等(2001)首次提出的HIY方法即垂直化贸易测度,该方法最先提出利用投入产出表中每单位出口品中隐藏的进口中间品的经济价值,并构建了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指数来评价一国(或地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但此方法存在漏洞,如果一国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分工生产,那计算得到的垂直分工程度必然比实际地位偏高。Koopman等(2010)为保证计算的严谨性提出KPWW方法,将总出口中增加值份额划分国内外,识别增加值的不同去向并以此分析国内增加值在不同区域各个阶段的差异,有效避免了传统计算方法中的重复计算。随后,Wang等(2013)尝试从产品分类视角改进核算框架,将出口增加值具体分解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上,以便更明确认识传统贸易统计方法的双重核算部分。Koopman等(2014)为理清出口增加值、增加值出口以及出口额等指标之间的关系,在KPWW基础上把总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国外增加值和重复项完全划分为九个部分。国内学者王直等(2015)在中间贸易品流量完全分解的理论基础上,按照出口品价值来源地和最后吸收地,更新出新的核算方式并将其拓展到行业层面,国家部门各层面贸易流被划分为16个部分,极大提高了对国际贸易中产品增加值的计量准确性。不过KPWW分解的方法得到的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既能够反映某个国家或区域的所处地位,也能够说明其价值的增值程度,也因此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普遍应用。周升起等(2014)利用Koopman提出的“GVC地位指数”测算分析中国制造业各部门在GVC中的国际分工地位,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各部门都处于较低水平但“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要高于其他部门,并且制造业呈现“L”型演变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跟中国的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战略有关。考虑到增加值贸易视角更注重价值分解,另有学者提出了生产阶段数进行位置测算。Wang等(2013)指出区别关联度前后向间的生产关系的重要性,他着重从后向关联的视角扩展了KPWW方法的核算基础,指出分层面的贸易流向的划分方法。
............................
第三章 中间品创新与全球价值链:理论分析 ........................... 18
3.1 理论基础 ................................. 18
3.1.1 创新驱动的内生增长理论 ......................... 18
3.1.2 价值链升级方式 ........................... 19
第四章 核心变量的测度与现状分析 ............................... 27
4.1 中间品创新的测度与分析 ............................... 27
4.2 中间品创新强度的描述与分析 ......................... 28
第五章 中间品创新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实证检验 ........................ 36
5.1 研究设计 ................................... 36
5.1.1 计量模型构建 .......................... 36
5.1.2 变量说明 ................................... 36
第五章 中间品创新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实证检验
5.1研究设计
5.1.1计量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42个国家13个制造业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借鉴郑江淮(2020)中间产品创新驱动全球价值链模型,建立如下基准回归模型: gvcpsijt=β0+β1domeijt+ΦX+μij+ϑt+εijt                    (5.1)
其中,下标i、j、和t分别表示国家、行业和时间。被解释变量gvcpsijt表示各国制造业各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domeijt表示中间产品创新强度,X表示控制变量集合,β0为常数,β1为核心解释变量中间品创新强度的回归系数,Φ表示拟合系数集合,μij和ϑt分别表示国家固定效与时间固定效应。εijt为随机误差项。
5.1.2变量说明
模型中变量具体说明如下:本文将WIOD数据库中2000-2014年各国增加值数据进行计算,作为被解释变量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核心解释变量是中间产品创新强度,全球价值链地位和中间品创新强度的测算方法已在前文中详尽给出。控制变量主要有①行业价值水平,用中间投入与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表示(ii_go)。②行业技能水平(lnski):用员工工作效率来表示,同时进行了对数处理。③资本劳动报酬(cap_lab):用资本与劳动报酬的比值表示,资本密集度不同的行业对劳动技能水平的需求有所不同,通常来看,行业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更青睐于高技能劳动要素,资本劳动报酬比与行业密集度显著正相关(张杰等, 2012),因此用该指标反映行业密集度情况。④就业人数(emp),⑤员工薪资lncomp,⑥工作时长lnh_empe,用来表示劳动力效率。调节变量主要包括高技能劳动力(hla)采用高等教育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表示;本土市场规模(lnmdi)采用市场背离度指标(戴翔等,2017)表示。该指标越大,则本土消费市场规模越大;中间产品内向化程度(dm)是借鉴马丹等(2019)的做法,反映国内中间产品在生产环节中对国外进口中间产品的承接与替代,dm值越高,表示国内中间产品投入比重越高,中间产品内向化程度越高。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以低端的要素禀赋优势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面临的“低端锁定”风险加剧,难以实现价值链的攀升。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动摇,如何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攀升路径,要从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之间的关系开始探讨,本文以中间品创新强度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测算了核心解释变量中间产品的创新强度,并实证检验了中间品创新强度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首先梳理了中间品贸易、全球价值链、中间品影响全球价值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用投入产出表计算了行业层面2000-2014年42个国家的中间品创新强度,用Koopman (2010)的增价值分解和测算方法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进行测算,实证部分利用2000-2014年42个国家13个行业的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第一,近年来,各国全球价值链地位趋近于稳定,发达国家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地位指数远远高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但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实现了巨大的攀升,说明中国在此期间积极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中并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并且越来越重视参与增加值丰富的上游环节(研发、设计、核心部件生产等等)。
第二,从总体趋势上来看,高技术制造业的创新强度高于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低技术制造业,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与日本的创新水平一直居于高层次,我国的中间品创新强度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是增速最快的国家,这与我国近年来重视创新密切相关。
第三,就目前来看,中间品的创新强度对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指数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也就是说通过增强中间产品的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得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进一步分析中间品创新强度与全球价值链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现,高技能劳动力的增多和本土市场规模的扩张在促进作用中都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即高技能劳动力越多,本土市场规模越大,随着中间产品创新强度的增强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促进作用越明显。但是中间产品的内向化趋势对于促进作用起到了负向的调节作用,随着中间品内向化程度的加深,中间品创新对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弱。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国际贸易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