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82555 论文编号:sb2022042217005946437 日期:2022-05-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笔者认为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特征正逐渐变得不清晰。从选定的研究范围牡丹江流域的朝鲜族乡、村聚落,通过第四章的论述发现传统朝鲜族居住文化受现代化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朝鲜族民族特性的传统居住文化已经岌岌可危,现代化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带来便捷、可靠等积极方面的同时,也减弱了民族特征在居住文化当中的体现,使建筑形式趋近于相同。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原因与背景
1.1.1 研究原因
建筑是人类与自然两者之间互动所形成的空间。起初,建筑只是人类遮风挡雨、防范野兽的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场所,其概念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得到提升,人类需求的增多促使着建筑的向前发展,形成特有的建筑领域的文化——居住文化。
在人类社会中,建筑最基础的形式是居住类建筑,对居住建筑的研究也一直是建筑领域内的热门话题。在建筑本身的研究上,关注点集中在建筑的平面的形式、立面的设计以及建筑的构造等方面。从文化层面对建筑进行解读,会使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空间形式,居住文化可以看为是建筑的一种具有可发展和可持续的一种进程。因此,对居住文化的研究是富有意义且十分必要的。
笔者在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在导师的帮助下,接触到有关朝鲜族居住文化方面的研究,对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这个课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致,结合笔者的硕士研究方向,对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方面产生些许想法,因此在论文的选题方向上以对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为研究方向。由于笔者家乡位于黑龙江省,对于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及人文风俗有一定了解,具备便利的调研条件,因此选择黑龙江省境内牡丹江流域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此外,国内对于朝鲜族居住文化的研究大多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针对黑龙江省内的牡丹江流域朝鲜族居住文化的研究相对空白,因此,确定研究方向与内容之后,论文题目最终确定为《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此希望对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保护做出自己的努力。
...................................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
1.2.1 相关概念
1.2.1.1 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形式,是人们主要用于进行居住行为的活动空间,有使用率高和所占面积大的特点。在历史的进程中,居住建筑从最初的简陋的住房,到如今发展为各式各样的居住建筑,用以满足日益提升的居民需求。现代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别墅、宿舍和公寓。朝鲜族民居是朝鲜族居住建筑的常见形式,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供朝鲜族人民居住生活,是朝鲜族居住文化的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
1.2.1.2 居住文化
居住文化是指人类在居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包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居”指的是住宅,日常生活活动的场所;“住”指的是日常生活的活动行为。在物质层面表现为居住建筑形态,精神层面表现为居住者习惯行为方式,两者都是居住文化的载体。在本次研究中,首先介绍牡丹江流域朝鲜族居住文化的形成因素,如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因素对居住文化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对承载居住文化的载体的调查及研究,将居住文化这一名词变得更具象化,能够依据存在的具体信息,探索居住文化这一抽象概念所发生的演变。
1.2.2 相关理论
1.2.2.1 住居学
住居学是日本明治年间日本研究学者在整理欧美家政学相关理念之后,结合日本本土国情演化出的一种概念,关注重点在于居住人的行为活动,而不只是关注于建筑的形态。
运用住居学在研究中,主要是通过绘制图形表格来有条理地记录居住人的基本情况和行为活动。图形表格相较于单纯的数据,能够更加直观和简洁地展示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索同一调查对象,如朝鲜族居民和居住文化的变化。
.............................
第 2 章 牡丹江流域朝鲜族居住文化起源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形地貌
在黑龙江省的东南部,并且作为松花江干流第二大支流、右岸最大支流的牡丹江,它的起源始于牡丹岭(长白山脉的北部),牡丹江水流经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沿线途经县市有敦化、牡丹江、宁安、依兰、海林、林口等。牡丹江全长达726千米,河道宽度为100米到300米之间,河水深度为1-5米,自依兰县城西汇入松花江,河水结冰期约为每年的11月中到次年的4月中。
牡丹江流域面积约37023平方公里,其中77%位于黑龙江省。蛤蟆河、海浪河、五林河、乌斯浑河、三道河等河流为牡丹江主要支流。牡丹江干流区域,由于水文变化等原因造就了一个大型堰塞型湖泊——镜泊湖。牡丹江两岸的地势陡峭,整体河道宽度变化较大。其干流和支流灌溉了牡丹江流 域的土地,使土壤肥沃 适于 农耕,为早期跨境迁移的朝鲜族人民提供了天然的聚居区域,他们通常选择依山傍河,于是便慢慢形成了朝鲜族在此繁衍生息的聚落。

建筑论文参考
建筑论文参考

.............................
2.2 人文环境因素
2.2.1 饮食文化
2.2.1.1 冷面
冷面是朝鲜族的“长寿面”,是极具民族文化的主食之一,随着朝鲜族迁入我国境内而出现,成为在全国流行度很广的朝鲜族美味食物。冷面最初是朝鲜族人民在农历正月初四这一天,作为“长寿面”食用,渐渐形成一种习俗。
2.2.1.2 米饭
朝鲜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米饭是最主要、最常见的主食,喜欢食用米饭,同时也擅长做米饭,水量和火候的掌握都很精准。朝鲜族传统的厨房灶台一般会设计成可以放置二到三个铁锅的位置,分别用来蒸饭、做菜、煲汤。其中专门用来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能够使蒸汽闷煮在密闭的锅内循环,做到平衡受热。因此米饭米粒分明,口感软糯,突出米香。每一锅的米饭都可以煮出多层次的口感,上层较软,下层较硬,还有多层口感的烹饪技巧,能够看出朝鲜族人民对米饭的喜爱。
2.2.1.3 打糕
打糕是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食品之一,名称来源于它的制作方法。将蒸熟的糯米放到石槽中,然后用木槌捶打,经过捶打后,糯米变得更加劲道,香甜可口。打糕是朝鲜族人民是传统节日和喜庆日子里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象征着关系亲密和日子甜美。当客人来访,也会在炕桌上摆上打糕用作招待,邻里之间也相互馈赠,增进感情。打糕在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是朝鲜族饮食文化的一种象征。
2.2.1.4 泡菜
泡菜同样在朝鲜族人民餐桌上必不可少,是朝鲜族特色的发酵食品,闻名于世界。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朝鲜族人民每餐必备泡菜,因此在秋季白菜成熟的时候,便将白菜进行腌制。同时由于便于储存,泡菜通常会大量的腌制。辣白菜是泡菜的一种,最为人熟知,是朝鲜族人民日常食用的副食之一。
.........................
第 3 章 牡丹江流域朝鲜族居住文化的特征....................31
3.1 调研概述................................31
3.1.1 调查背景...........................31
3.1.2 调研对象范围的选定原则及调查范围...............................32
第 4 章 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保护和利用探索.................85
4.1 传统居住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85
4.1.1 居住需求的提升....................................85
4.1.2 民族文化的交融...................................86
第 5 章 牡丹江流域朝鲜族新式民居设计...........................99
5.1 勤劳村概况...............................99
5.2 设计策略.................................99
第 5 章 牡丹江流域朝鲜族新式民居设计
5.1 勤劳村概况本
设计的选址地点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卧龙朝鲜族乡勤劳村的一处空地,勤劳村位于距宁安镇向南25公里处。村落东边为牡丹江最大的支流蛤蟆河,距蛤蟆河上游15公里处是桦树川水库,村落北边的卧龙河滋养了一方水土的丰沃,为村民的农田灌溉和日常生活提供了保障,加之土地上人民的勤劳朴实,成就了鱼米之乡的盛名。
自2007年至今,勤劳村的新农村建设有了很大成效。新铺的4条水泥路贯穿全村东南西北,41盏路灯覆盖了全村,在村子主要出入口和街道安装了33个视频监控。2011年勤劳村还建了具有韩国传统建筑风格,总面积为324㎡的老年协会活动室,为老年人提供了清静优雅的环境。附有朝鲜族民族特色的展览馆也相继建成。2011年,勤劳村被评选为国家四星级农村之后,又被评为牡丹江地区文明村。作为宁安市著名民俗村,在政府资金的支援下,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居住宅改造和保护与修缮工作也已完成。为了丰富地方的朝鲜族民居形式,使游客观赏到更全面的朝鲜族传统民居,所以决定在此处设计并建造民居。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

.............................
结论
本文首先对牡丹江流域朝鲜族居住文化进行概述,然后将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乡、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牡丹江流域典型的朝鲜族乡、村聚落的现状,从建筑形态和居住行为两个层面对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特征及其演变进行论述,分析其发生演变的过程及原因,进而探索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的方式。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是由自朝鲜半岛迁入我国的朝鲜族人民定居在牡丹江流域地区后,慢慢形成的居住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受牡丹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状况和朝鲜族人文因素影响。
(2)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在向着一定的方向进行着演变。演变的过程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居民提升的居住需求,演变的方向可以进行人为引导,所以应更多地给予传统文化关注的目光。
(3)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的特征正逐渐变得不清晰。从选定的研究范围牡丹江流域的朝鲜族乡、村聚落,通过第四章的论述发现传统朝鲜族居住文化受现代化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具有朝鲜族民族特性的传统居住文化已经岌岌可危,现代化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带来便捷、可靠等积极方面的同时,也减弱了民族特征在居住文化当中的体现,使建筑形式趋近于相同。
(4)牡丹江流域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挑战。面临着当地朝鲜族聚落居民对居住需求的增多、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产物出现在传统的民居中以及朝鲜族聚落青壮年外出务工的人口流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挑战是传统居住文化发生演变的原因,有导致朝鲜族传统居住文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可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