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常行为理论的长春市生态广场区域防卫安全设计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52585 论文编号:sb2022041215495746187 日期:2022-04-2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文将影响区域防卫安全的环境因素转化为问卷问题,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信息,利用 SPSS 软件将问卷选项转化为数字的形式,生成变量值标签。再运用信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找到哪种因素是会影响到此区域居民的安全感受。最后结合日常行为理论,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改善和调整,或者提出设计导则,应用与即将规划的区域。

第 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很多大城市犯罪率的增高,治安局面越来越严峻,社会开始关注有关犯罪预防方面的问题。纵观历史,人类住区宗旨在于为公民提供安全、保障和福祉。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后,城市面临着安全、安保和公共福祉的一系列新威胁。在 20 世纪,城市的无计划扩张导致了贫困、疾病、过度拥挤、污染和犯罪,城市与犯罪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受到关注。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犯罪和暴力,特别是在城区中。在城市一级,人们产生普遍的不安全感觉会造成恐惧文化,导致隔离和社会排斥。在地方一级,恐惧和犯罪破坏了公众对某一地区的信心,也可能破坏社区凝聚力、团结,阻碍公共和企业投资[1]。
如上所述,犯罪和被害恐惧感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轨迹和一个区域的空间活力,因此,中国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的学者们也越来越重视通过环境设计进行犯罪预防这个问题。良好的居住环境,是社会稳定、发展、繁荣的前提,建筑外环境的设计是重要的手段,所以此课题在国内外学术研究中备受关注。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建筑外环境的设计应促进人身安全,对于犯罪产生预防作用,使有动机的犯罪者在空间中“不想、不敢、不能”犯罪[19]。本文的研究目的如下:
(1)运用日常行为理论探讨此区域个人日常行为特性对环境安全因素及被害恐惧感的差异[2]。找出影响人们安全感受的外环境因素。
(2)调查此区域建筑环境安全要素和被害恐惧感的相关性。其中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并输入 spss 软件中,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将论文提升到数据证明的高度,而不是主观臆断。
(3)提出环境改善建议,以及对未建成区域提出供参考的设计策略。对犯罪行为及被害恐惧感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将成果运用于建筑外环境防卫安全设计中,从根本上改善建筑环境,从源头减少犯罪行为,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减少犯罪动机,减少犯罪机会,保护受害目标,进而达到从根本上减少犯罪事件的目的。这些准则包括了安全城市环境的原则、目标和建议。其可以在不同的规模上应用,从城市和街区的规划到建成环境的改造和具体建筑物的布局。
1.2.2 研究意义
(1)有利于揭示建成环境的设计缺陷,引起公众对于防卫安全设计的关注。在评价现代的城市时,人们往往愿意更多地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等非物质因素,以及城市形象等观感方面的感受。然而对于在城市之中哪些空间容易产生犯罪现象,这些空间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空间又与犯罪行为存在着哪些联系的方面,则是人们较少关注和参与的问题。因此人们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则忽略了对物质空间的关注和设计,尤其没有考虑其与犯罪问题的关系,导致城市环境存在无序混乱的场面。本文希望吸引相关学者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提高城市防卫安全水平。
(2)有利于提升区域建筑外环境防卫安全能力。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于区域物质环境设计有参考作用,同时文中提出对现有环境的改善方法有利于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有利于加强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

第 2 章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 CPTED 理论
(1)起源
CPTED 思想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很长一段时间,CPTED 风格的外环境安全措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人类住区[17]。其中包括建立堡垒和城堡,利用景观、墙壁、护城河和高架桥来控制出入。在 CPTED 理论历史长河的发展中值得注意的是,爱德华一世于 1285 年颁布了《温彻斯特规约》,清除公路沿线由沟渠和植被提供的隐蔽区域。土地所有者负责清除植被和沟渠,并对因疏忽未消除隐蔽机会而发生的罪行承担责任。所以在古代时期人们就认为环境会影响犯罪。
(2) 发展
早期的 CPTED 思想现在被称为第一代 CPTED,领土强化被认为是所有其他概念的主要来源[17]。它包括象征性障碍(例如,标志、道路纹理的微妙变化)和真正的障碍(例如,明确界定和划定私人、半私人和公共空间的栅栏或设计要素)。出入控制是通过加强对合法用户的非正式社会控制,将公共、公私和私人空间分开。自然监视是一项长期确立的预防犯罪战略。街道的设计、入口的位置和窗户的放置为居民观察街道提供了机会。这种自然监视被认为是一种有能力的监护形式,可以减少犯罪,因为罪犯认为他们可以被观察到,由于干预、逮捕和起诉的可能性增加,他们不太可能冒犯。形象维护是积极修复和保持已建成环境的形象,秩序优良的环境可减少犯罪,破烂不堪的环境会增大犯罪的几率,由破窗理论可得知。活动支持是通过建立公共空间来吸引人们驻足停留和交往活动,各种娱乐活动会提升街道监视的能力,产生额外的街道眼[25],阻止犯罪行为。目标强化是利用物理属性促进监视机会(例如,放置窗户);确定所有权(例如栅栏、路面处理、标志、景观美化和艺术品);并确定可接受的使用模式[25]。
第二代 CPTED 理念[17]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直由研究人员、实践者和决策者完善。其中有四个关键概念,分别为社会凝聚力、社区连通性、社区文化和门槛能力。社会凝聚力是指培育一个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其核心是人们和群体之间在一个社区中存在着相互尊重和欣赏的异同。社区连通性是指一个社区中物质环境是联的,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相连通,达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社区文化是指当居民走到一起,分享一种存在的地方感时,并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发挥任何属地性。这就是关于社区建立和参加节日、文化活动、青年俱乐部,以及纪念重要的地方社区活动和体育活动的居民。强烈的社区意识可以鼓励邻居拉起引擎盖采取积极的观点和行为,包括自我警务。门槛能力即社区可以被视为对某些活动和土地利用具有有限承载能力的生态系统,重要的是要拥有和具备这样的能力,以便通过促进人类规模和行人导向的土地使用和活动来维护当地社区生态统[26]。例如,在发展的规模和密度不会影响区域使用功能,阈值容量就没有超过,如果邻里生态系统超过其阈值容量,则称为临界点。
..............................

2.2 相关概念概述
2.2.1 可防卫空间
可防卫空间[16]由四个设计要素组成,它们相互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安全的城市环境。一是地域:建筑形式的能力,通过使用象征和边界明确界定空间所有权,创造可感知的专有关注领域;二是监视:为使用建筑结构的居民和其他人提供监视机会,并设计和放置窗户和建筑入口;三是图像和环境:建筑形式的设计和管理能力,以影响对空间的感知,促进清洁、维护良好和有序的场所;四是地理并列(环境):周围空间影响相邻区域安全的能力,反之亦然[16]。
可防卫空间的四个要素结合起来,促进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社区意识和责任感,以确保和维护一个安全、有效的社区。纽曼认为,建筑环境可以促进犯罪活动,因此促进使用可防御空间作为一种手段,以重组我们城市的居住环境,使它们能够再次变得宜居和控制,而不是由警察,而是由一个享有共同地形的社区。作为一种设计理论,它是“被人类占用和使用经验所告知的,这是当时建筑中一种新的方法”。
2.2.2 被害恐惧感
沃尔(Warr)对犯罪的恐惧定义为“对犯罪或与犯罪相关的符号的恐惧或焦虑的情感反应”[28]。他认为,对犯罪的恐惧是一种情感反应,其典型特征是一种危险感和由身体伤害威胁造成的焦虑感,它是由与环境中的犯罪有关的一些感知迹象引起的。减少对犯罪的恐惧与预防犯罪一样重要,不仅是犯罪本身,更要关注对犯罪的恐惧。为了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减少对犯罪的恐惧,以及预防和减少犯罪。黑尔(Hale, C)曾在研究美国城市对人们居住安全感的影响时指出,虽然自 1994 年以来,美国的犯罪开始减少,但由于犯罪是生活的事实,而且对犯罪的恐惧比犯罪本身对人们的影响更大,因此不能完全根除犯罪[29]。对犯罪的恐惧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安全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优先考虑的事情之一。它需要一个可持续的城市环境,不威胁现有和潜在居民的安全,不会加剧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恐惧。
........................

第 3 章 基于日常行为理论的生态广场区域建筑外环境调研分析………………22
3.1 生态广场区域基本概况…………………………22
3.2 基于日常行为所选取的建筑要素……………………25
第 4 章 基于日常行为理论的防卫安全问题分析………………37
4.1 建筑要素防卫安全问题分析……………………37
4.1.1 问卷的编制与设计……………………37
4.1.2 影响防卫安全的建筑要素问题分析……………………39
第 5 章 基于日常行为理论的防卫安全设计策略…………………………55
5.1 建筑要素的防卫安全设计策略………………………55
5.1.1 建筑布局因素的设计策略………………………55
5.1.2 建筑构造因素的设计策略……………………………59

第 5 章 基于日常行为理论的防卫安全设计策略

5.1 建筑要素的防卫安全设计策略
基于日常行为理论并结合三种日常行为活动,一方面从犯罪这的角度来讲破坏犯罪形成的条件,可降低犯罪率,相应的可以减弱此区域居民的被害恐惧感;从日常行为人的角度来讲提高居民的自发性活动和社交性活动,就可以增加建筑外空间的监视能力,破坏犯罪条件中的无有效监视,从而降低犯罪率,(如图 5-1)所示。
建筑论文参考
建筑论文参考
5.1.1 建筑布局因素的设计策略
建筑布局包含多种因素,如建筑的组合形式、建筑的功能分区、公共空间的配比,在所研究区域中建筑布局因素有一些可以改善,因此提出改善策略;有一些区域为已建成的格局,无法重新规划,因此提出设计建议,(如图 5-2)所示为此区域的建筑要素具体策略点,(1)优化建筑组合形式建筑的组合形式
通常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建筑单体组合成群体,二是建筑群体群体组合成一个组团[41] .在生态广场区域中,建筑单体的组合通常是一个小区组成一个建筑群体,但各个小区之间没有相互联系,也没有景观设计上的呼应。因此,具体建议如下:
1)各个地块一方面加强空间的领域性,明确空间边界,一方面可以和其他地块形成建筑景观的呼应。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通过修缮围墙、增加绿化和提高照明条件来实现,(如图 5-2)所示。这样就提高了此区域整体的空间质量,使得环境氛围更好。主要策略点为图中 1、2、3 点,分别为华友昆玉府社区东侧边界,烟草总部大厦的边界,环球贸易中心社区东侧边界。依据日常行为理论,其犯罪的条件不易形成,就会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领域性的增强,环境质量的提高,可以增加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全感,降低被害恐惧感。
建筑论文怎么写
建筑论文怎么写
...........................

结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日常行为理论,利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生态广场区域的建筑、交通、服务设施三个要素的防卫安全设计,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首先,收集有关防卫安全设计和日常行为理论的国内外文献,总结会影响防卫安全的建筑外环境要素;其次,选择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新城区域,归纳此区域中将研究的环境要素,开展调研工作,并利用 spss 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数理分析,验证日常行为理论涉及的环境因素与防卫安全设计的关系;再次,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总结此区域中影响居民被害恐惧感的环境问题即存在的防卫安全设计问题;最后,提出设计建议并概括一般性防卫安全设计导则。
(1)提出影响生态广场区域内人们被害恐惧感和犯罪行为的因素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因素,包括基本个人属性、受害经验、心理因素;二是物质因素,包括建筑要素,交通要素,服务设施要素和景观要素,但由于研究区域中景观要素还未健全,所以不单独作为一个方面来研究,和其它三个要素结合来研究。在建筑要素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领域边界、围合的外部空间形状、建筑布置的密集度、单体建筑形状、建筑立面形象、公共空间的配置;在交通要素中具体的影响因素有路网结构、道路形态、道路标识系统和照明系统、道路景观、停车场和公交车站;在服务设施要素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各类服务设施的布局,服务设施类型和完善度。
(2)以数据分析验证环境因素对居民被害恐惧感的影响程度,进而发现此区域中物质环境要素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在有关建筑要素的研究中发现建筑整体布局存在密度大,且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在单体建筑构造的问题上存在高度大,外部围合空间视线遮挡严重的问题。
2)在有关交通要素的研究中发现路网结构辨识度低,缺乏步行道路,停车空间规划不合理的问题。
3)在有关服务设施要素的研究中存在设施布局不均匀,类型缺乏,完善度不够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