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怎么写[优选范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论文写作指导 Instruction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155 论文编号:sb2022011012243142621 日期:2022-04-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国际经济周期波动对我国经济体系的影响 ——基于传导机制的研究
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在宏观经济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理论基于不同的假定,得出的结论也不同,有强调投资重要性的,也有强调货币重要性的。总之,不同的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不同,因此其认为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的路径也不同。在以往的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理论研究中,都是在一国情况下进行的,而相对较少的考虑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冲击,尤其是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虽然也有部分理论涉及此因素,但是并没有把其作为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日益频繁,使得这些因素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当一个大国产生经济波动后,会通过国际贸易以及资本流动等因素影响到其他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尤其从美国的“次债危机”事件可以看出,各国经济联系十分紧密。当美国发生经济波动后,由于世界其他国家和美国经济有较强联系,造成了美国经济危机向其他国家进行扩散,并通过这些国家逐步地传导到一些相对较小的国家,并造成了全球性的经济波动。全球性的经济波动现象预示着国际经济周期波动需要一定的媒介,而这正是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使得美国经济波动逐步地向全球其他国家扩散。因此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联系各国经济的桥梁是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各国的外汇储备资产。虽然有很多学者对此问题展开了研究,但是此方面的研究依旧是尚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外汇储备资产的角度来分析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这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很深远的意义。从理论上研究国际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可以较好的为我国制定“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的策略,至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其他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过程中,可以影响到一国的进出口部门,进而影响到一国的经济稳定,尤其是对于一些出口导向型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依靠国际贸易拉动本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从国际贸易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国际贸易是联系国家之间产品市场的桥梁,当一国出口发生波动后,会直接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到本国的就业和居民的收入稳定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大部分人员就业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当出口产生波动后,会影响到企业雇佣人员数量,进而影响到其雇佣人员的收入水平。当出口部门的就业和居民收入发生波动后,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其他部门的就业和收入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波动在整体经济体系中扩散开。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一个国家后,相当于外部注入的一笔投资,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并且由于其在本国雇佣人员,可以增加本国的就业量。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不同于本国的投资,其还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般会带来“技术溢出”效应,能促进本国产业的升级,从而更进一步的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促使与之关联的产业投资的增加,并从更广的意义上促进一国的就业。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影响到一国国际收支的稳定,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利润回流的情况,虽然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后会形成一笔投资,但是外商直接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会汇回到母国公司,当其利润回流量大于流入量时,会影响到东道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的稳定,从而影响到东道国经济的外部平衡,进一步影响到东道国经济的稳定性。外汇储备变动对于一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取决于其持有的外国资产的数量,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其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政策,造成了这些国家通过国际贸易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资产。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比如我国施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政策,使得外汇市场的供需压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释放,从而迫使中央银行不得不采用冲销等策略来处理积累的大量外汇储备,从而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影响。从外汇储备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外汇储备的积累相当于一国的储蓄资产,从而能够促进一国的投资,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尤其是使用中央银行的冲销政策工具后,会增加本国基础货币的投放,更进一步的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但是这种冲销手段也是有成本的,当一国的基础货币投放超过了经济体系中所能容纳的货币数量时,就会产生物价水平的上升,即产生通货膨胀效应,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总的来看,当一国产生经济波动后,尤其是世界性的大国产生经济波动后,会通过这三个因素传导到与之联系紧密的其他大国,并逐渐的传导到世界其他国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研究框架、内容及方法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1.4.2 世界经济周期和国际经济周期
1.4.3 传导机制和冲击因素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理论综述
2.1 经济周期理论
2.1.1 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2.1.2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2.2 国际经济周期理论
2.3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研究
2.3.1 国际贸易传导机制研究
2.3.2 外商直接投资传导机制研究
2.3.3 外汇储备传导机制研究
2.4 结论
第三章 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理论和模型分析
3.1 传导机制的理论分析
3.1.1 国际贸易的传导机制
3.1.2 外商直接投资的传导机制
3.1.3 外汇储备的传导机制
3.2 外汇储备、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
3.3 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机制的模型分析
3.3.1 简单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3.3.2 Frenkel和Razin的两国模型
3.3.3 基于Frenkel和Razin的两国模型的拓展
3.4 结论
第四章 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方法
4.2.1 理论模型分析
4.2.2 实证检验方法
4.3 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3.1 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4.3.2 国际贸易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
4.3.3 国际贸易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4.4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现状
4.5 实证检验
4.5.1 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4.5.2 国际贸易对我国收入影响的实证检验
4.5.3 国际贸易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检验
4.5.4 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就业以及收入变动的因果关系检验
4.5.5 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检验
4.6 结论
第五章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模型分析
5.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5.3.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5.3.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5.3.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5.4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主要输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现状
5.5 实证检验
5.5.1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5.5.2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检验
5.5.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实证检验
5.5.4 相关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5.6 结论
第六章 外汇储备变动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
6.1 引言
6.2 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检验方法
6.2.1 理论模型分析
6.2.2 实证检验方法
6.3 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6.3.1 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6.3.2 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6.4 我国外汇储备变动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6.5 实证检验
6.5.1 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6.5.2 外汇储备对我国基础货币和价格水平影响的实证检验
6.5.3 我国债券变动对美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6.6 结论
第七章 本文结论
7.1 本文结论
7.1.1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机制理论分析
7.1.2 国际经济周期波动传导机制的一个理论框架
7.1.3 国际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
7.1.4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
7.1.5 外汇储备变动对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
7.2 本文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1]外商投资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 牟俊霖. 经济与管理. 2007(04)
[2]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影响的实证研究[J]. 岳意定,张璇. 世界经济研究. 2007(01)
[3]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姚树洁,冯根福,韦开蕾. 经济研究. 2006(12)
[4]外汇储备增加的通货膨胀效应和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J]. 方先明,裴平,张谊浩. 金融研究. 2006(07)
[5]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 李小平,朱钟棣. 经济研究. 2006(02)
[6]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剖析[J]. 丁明智. 软科学. 2005(03)
[7]央行票据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经济后果分析——兼评冲销干预的可持续性[J]. 曾秋根. 财经研究. 2005(05)
[8]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中国的经验证据[J]. 赵留彦,王一鸣. 经济科学. 2005(02)
[9]外国直接投资是否会带来国际收支危机?[J]. 姚枝仲,何帆. 经济研究. 2004(11)
[10]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 沈坤荣,李剑. 经济研究. 2003(05)
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怎么写
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怎么写
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新兴大国崛起中的国际经济协调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研究
新兴大国的崛起和霸权国家的相对衰落必然会对现行的国际经济体系造成冲击,为避免国际经济体系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和无序,新兴大国和霸权国家有责任进行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国际经济协调的新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高层次经济协调与合作机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新现象。对于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把握其背景、主题、影响因素、意义、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向。论文以新兴大国崛起为研究背景,以国际经济协调为研究主线,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为研究客体,有助于我们充分而透彻地理解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丰富和发展传统的国际经济协调理论,在未来的中美经济外交实践中把握主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本论文的主体共分七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导论。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第一章,国际经济协调的概念、理论与实践。国际经济协调作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现象,始终在世界经济的运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章对国际经济协调的概念进行了拓展,强调各国的微观经济政策也进入国际经济协调的内容;按国际经济协调的程度、方式、组织形式对国际经济协调进行了分类;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和国际经济协调之间的关系;运用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以及滨田图示证明了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认为各国对经济运行的观点不一致、国内政治和制度因素的制约、经济地位的不对称性、“第三国问题”、“搭便车”行为与信誉问题阻碍了国际经济协调的顺利进行;按照历史的纬度将二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的实践划分为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国际经济协调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二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背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高层次经济协调与合作机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新现象。对于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现象,本章从中美经贸关系的历史进程及相应的经贸对话机制、创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缘由等多角度考察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背景。自1972年尼克松访华至2001年中国“入世”,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发展经历了恢复、快速发展、加速发展等三个时期。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创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之前,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中美商贸联委会是两国经贸协调与合作以及经贸争端磋商的主要机制。这两个机制与当时的中美经贸发展水平是相互适应的,为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本章分别从国际经济体系变革和转型、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中美两国战略定位、中美经贸相互依存、美国对华经贸新战略、促进区域和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等角度探究了创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缘由。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不是一时出现的偶发事件,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是中美关系的现实需要。第三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议题。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议题众多,本章将其归为两类:第一类是中美贸易失衡及其衍生议题,包括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双边投资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知识产权保护等;第二类是全球性问题,包括能源和环境、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第一类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中美经济体制的差异,美国以贸易失衡为由向中国施压,试图干涉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由于中美经贸关系的非对称性相互依存,中国为维护中美经贸关系的大局,在此类问题上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协。当然,对话也并非是中国的单方面让步,中国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第二类议题均是中美面临的共同挑战,两国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就此类议题进行了密切的协调与合作,中美在此类议题上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但是,中国也要警惕美国诱导中国在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上承担无限的“国际责任”。事实证明,中美在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国际经济协调与合作对于两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是十分重要的。第四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因素。权力因素是影响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重要因素。由于中美经贸关系的非对称性相互依存和整体实力的差距,中美两国在对话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对等的,中国在对话中更多地处于被动反应的弱势地位。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非单单是两国政府间的对话,也受到两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由于政治体制的差异,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尤其受到美国国内政治的影响,美国涉华利益集团和美国国会都试图直接或间接地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施加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整体实力的提升,美国对中国的依存程度会逐渐上升,中国对美国的对话地位也会逐渐上升。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也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对话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将双方通过对话机制进行的协调和合作引向深入,将对话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第五章,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意义、问题与前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实际上是新兴大国和霸权国家之间相互调整与适应的机制。中美两国通过该机制进行协调与合作,对于保证国际经济体系有序转型,乃至世界和平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章首先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由于非对称的中美经贸关系和整体实力的差距,中国在对话中更多地处于被动反应的弱势地位。美国存在借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向中国转嫁调整成本、转移国内矛盾,要求中国进行单方面政策调整,诱导中国承担无限“国际责任”的企图。我们在同美国进行经济协调与合作的同时,也要对其企图保持高度警惕。本章还从多个视角展望了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景,认为中美今后将继续延续、深化、提升诸如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类的高层协调与合作机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美在高层经济协调与合作机制中的地位将日趋对等。结语。在前面各章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并对论文的后续研究指出方向。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主要内容与创新
第一章 国际经济协调的概念、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国际经济协调的概念
一、国际经济协调的概念辨析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分类
第二节 国际经济协调的理论
一、霸权稳定论、国际机制论与国际经济协调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必要性
三、国际经济协调的障碍
第三节 国际经济协调的实践
一、国际经济协调的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至20 世纪70 年代初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第二阶段——20 世纪70 年代初至80 年代末期
三、国际经济协调的第三阶段——20 世纪90 年代至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背景
第一节 中美既有的经贸对话机制
一、“入世”前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简况
二、中美联合经济委员会
三、中美商贸联委会
第二节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缘由
一、国际经济体系变革和转型
二、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三、利益攸关方和建设性合作者
四、中美经贸相互依存
五、美国对华经贸新战略
六、促进区域和世界经济稳定发展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议题
第一节 中美贸易失衡及其衍生议题
一、中美贸易失衡
二、人民币汇率
三、中国金融市场开放
四、双边投资和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第二节 全球性问题
一、能源和环境
二、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三、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非对称相互依存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一、非对称相互依存的理论分析
二、非对称相互依存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表现
三、中美经贸关系的非对称相互依存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
第二节 美国涉华利益集团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一、美国的利益集团理论
二、美国涉华利益集团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国会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一、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
二、国会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干涉性活动
三、国会扮演负面角色的原因及应对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意义、问题与前景
第一节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意义与问题
一、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意义
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景
一、从美国学界对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评价看对话的前景
二、从美欧、美日经济协调与合作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景
三、从“两国集团”(G2)构想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景
四、从美国大战略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前景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1]“两国集团”(G2)观念评析[J]. 王彦荣. 时代经贸. 2008(08)
[2]中国外交的思考与前瞻[J]. 王逸舟. 国际经济评论. 2008(04)
[3]试析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J]. 卢晨阳,吕晓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03)
[4]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中的非对称性与对称性——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经济基础分析[J]. 雷达,赵勇. 国际经济评论. 2008(02)
[5]美国国会议员涉华提案初探[J]. 张光,刁大明. 国际政治科学. 2008(01)
[6]中美经济融合与战略经济对话[J]. 宋玉华,王玉华. 国际问题研究. 2008(02)
[7]利益攸关方与建设性合作者——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定位与思考[J]. 宫力.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8]共同利益是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基础[J]. 张幼文. 国际经济评论. 2007(06)
[9]论中美经贸关系新变化——兼驳十大悖论[J]. 甄炳禧. 国际问题研究. 2007(06)
[10]国际体系与中国的外交选择[J]. 李少军,徐龙第.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7(05)
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 ——基于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的实证研究
美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及其在国际间地迅速传导,再一次引发了学界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传导机制的研究。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其经济运行经由贸易传导,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周期协同性日益增强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显然,在当今高度一体化的、波动中的世界经济环境下,探究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协同性的规律及其传导机制,对各国经济与贸易政策的调整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以往研究大多运用总体贸易数据来分析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没能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即从微观的企业或产品层面探究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内在机理及深层次原因。贸易总量实际上包含了贸易产品种类、数量、价格(质量)等三元边际,它们相对比重及其增长速度的变化将导致贸易总量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贸易伙伴国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那么,如何将三元贸易边际纳入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从而考察不同贸易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及其作用效果?与传统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相比较,纳入贸易边际与出口成本的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分析会产生哪些不同结论?其经济周期传导机制有何不同?如何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数据检验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机制?这正是本文试图回答和阐释的问题。本文从理论证实了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渠道——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边际传导。并基于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在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东亚国家(地区)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存在性事实进行判定的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揭示了贸易广度边际、贸易数量边际与贸易价格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及其传导机制,从而在更深层次上揭示出新的国际分工环境下经济周期协同性贸易传导机制的性质与特征。本文共分为7章,各章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1章:导论。在这一章里,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提出可能实现的创新点,对全文研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2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在这一章里,首先归纳、梳理全文研究涉及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理论、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其次,分别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其它传导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并进行简要的评述。本章的主要目的是对贸易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传导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把握,也为下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一个铺垫和理论依据。第3章: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理论模型分析。本章在经典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之上,借鉴Ghironi and Melitz (2005)和Alessandria and Choi (2007)构建的理论模型的有益成分,构建一个包含两国代表性消费者、异质性企业、内生进入与出口固定成本的国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通过模型推导得出主要结论:提出经由内生的TFP实现的两国贸易与产出协同性的传导机制:(1)母国发生的积极的生产率冲击会产生需求——供给溢出效应。通过这种效应,本国最终产品生产者对外国中间品的需求会增加,因此使外国经济体的产出增加。这也就是传统国际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模型中所呈现的一个传导渠道。(2)根据Kose and Yi (2006),这个渠道还不足以充分解释数据中所发现的贸易与产出的协同性关系。我们的模型提出另一个全新的贸易传导渠道,即通过贸易品的多样化以及贸易品中嵌入技术的提升提高贸易伙伴间的TFP协同性,进而提高两国的经济周期协同性。(3)基于上述传导机制提出两个理论命题:一、两国贸易品多样化程度(贸易广度边际)越高,两国经济周期协同性越高;二、贸易成本越低,两国经济周期协同性越高。第4章: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与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的构建。在这一章里,首先提出经济周期数据的生成以及经济周期协同性测度的不同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为下面考察各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特征提供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其次,在归纳、比较不同层面的出口贸易边际的相关界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借此将一国的出口贸易份额分解为出口广度边际、出口数量边际与出口价格边际,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类似于双边贸易强度指数的反映两国双边出口贸易边际的双边广度边际强度(BEI)、双边数量边际强度(BQI)以及双边价格边际强度(BPI)指数,为下文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贸易数据考察不同贸易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作用机制提供方法上的支撑。第5章: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的实证研究。本章以中国及其主要贸易伙伴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渠道。首先对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存在性事实进行判断,得出中外经济周期存在一定程度的协同性的结论,为下文揭示其传导机制做好铺垫。其次,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一般贸易传导渠道(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再考察,发现双边贸易强度、产业内贸易程度对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正效应。最后,基于作者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各个贸易边际对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证明了第3章提出的经由贸易广度边际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传导机制的有效性。第6章:东亚国家的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研究。同样基于改进的H-K贸易三元分解方法,深入总体贸易数据内部,采集东亚各国(地区)的双边数据,分别考察了出口广度边际、价格边际与数量边际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边广度边际强度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具有显著正效应,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主要贸易传导渠道,从而从多边视角证实了第3章中理论分析的结论。除此之外,实证研究还发现双边数量边际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东亚经济周期协同性,双边价格边际强度的效应不显著。而产业结构相似度、金融结构相似度等非贸易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亚经济周期协同。第7章为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机制的已有研究大多建立在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之上,针对以往该主题研究忽略企业异质性及其出口行为动态变化对国际经济周期影响的理论缺陷,运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最新成果,将企业异质性、固定进入、出口成本纳入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框架,论证并推导贸易广度边际(贸易品的多样化)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理论上有所拓展。第二,基于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方法,借鉴Frankel and Rose (1998)中双边贸易强度的构造思想,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衡量两国产品层面的双边贸易边际程度的双边贸易边际强度指数(双边广度边际强度指数、双边数量边际强度指数与双边价格边际强度指数),它较好地解决了测度指数兼顾贸易伙伴国之间双向出口贸易边际的问题,为深层次考察各个贸易边际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作用机制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有力支撑。第三,同以往应用总体贸易数据考察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不同,本文分别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东亚国家为研究对象,应用产品层面的微观贸易数据,基于(笔者)改进的H-K方法,对贸易三元边际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及其作用效果进行经验分析,因而,在双边和区域层次上深刻揭示了新国际分工环境下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的性质与特征。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1.4.2 世界经济周期与国际经济周期
1.4.3 经济周期传导与经济周期协同性
1.4.4 国际贸易边际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经济周期理论
2.1.2 国际经济周期的贸易传导理论
2.1.3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研究综述
2.2.2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研究综述
2.2.3 国际经济周期的其它传导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理论模型分析
3.1 基本分析框架
3.1.1 生产与消费
3.1.2 企业进入、退出市场与出口决策
3.1.3 生产率分布的参数化
3.1.4 一般均衡
3.2 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机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与H-K贸易三元分解框架的构建
4.1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
4.1.1 经济周期数据的生成
4.1.2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测度
4.2 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框架
4.2.1 出口贸易边际的界定
4.2.2 不同类型的国际贸易模型中的出口边际
4.2.3 Feecstra贸易边际分解方法
4.2.4 H-K贸易三元边际分解
第5章 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贸易传导的实证研究
5.1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
5.1.1 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周期波动
5.1.2 中国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
5.2 中外经济周期协同性的一般贸易传导机制——再考察
5.2.1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择
5.2.2 变量的度量及样本描述
5.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5.3 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
5.3.1 中国与典型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边际强度
5.3.2 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5.3.3 面板数据回归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东亚国家的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分析
6.2.1 东亚十国(地区)经济呈现周期性波动
6.2.2 东亚十国(地区)经济周期的协同性
6.3 东亚各国(地区)的出口贸易边际
6.3.1 东亚整体区域内贸易发展状况
6.3.2 东亚十国(地区)的出口贸易边际
6.4 东亚十国(地区)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计量分析
6.4.1 模型与变量
6.4.2 数据来源
6.4.3 参数估计与实证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1]投资保护主义与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策略的适应性调整[J]. 刘恩专,刘立军. 河北学刊. 2013(03)
[2]生产依存度、产出关联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实证检验[J]. 丁振辉. 当代经济科学. 2013(01)
[3]中国对主要东亚经济体的贸易依存考察[J]. 刘宏青. 亚太经济. 2012(05)
[4]生产分割、周期协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联:1995~2008年[J]. 邓军,王丽娟. 改革. 2012(07)
[5]贸易边际与经济周期协同性——基于中国双边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 刘恩专,刘立军. 南开经济研究. 2012(03)
[6]贸易增长二元边际的演化与检验:一个文献综述[J]. 万璐,王颖. 国际经贸探索. 2012(05)
[7]金砖国家合作发展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J]. 蒋昭乙.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2(02)
[8]世界经济周期与区域经济周期的存在性研究[J]. 王悦. 统计与决策. 2012(06)
[9]金融发展与中国省区制造业出口的二元边际[J]. 陈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01)
[10]产业内贸易对东亚经济周期协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J]. 杜群阳,朱剑光. 国际贸易问题. 2011(12)
以上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相关博士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